颱風D名係點樣o黎既呢???

2008-08-28 10:21 pm
1.颱風D名係點樣o黎既呢???
2.誰可以有權命名D颱風

唔好講多餘的東西
更新1:

唔好講多餘的東西呀 我個功課只係要回答D兩條

更新2:

短D短D短D呀 唔該晒 唔好晒自己答好長好勁

回答 (4)

2008-09-11 3:25 am
✔ 最佳答案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

















颱風由來已久,惟早期國際間並未統一加以命名,因此當同時有2個以上颱風出現時,在國際間氣象資訊的交換上發生指稱混淆情事。為改善此種混淆情形,1947年起颱風生成後都會予以命名,過去數十年來,颱風命名原則歷經數次更改,分述如下: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簡稱JTWC)於1947年首度對每個颱風加以命名。北半球定名原則是以經度180度為分界,以西,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4組女性名字(每組21個,4組共84個名字)輪流使用;以東,另定數組女性名字以茲區別。南半球所發生的颱風,則使用數組男性名字。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1979年起將各地區颱風名稱重新以男、女相間方式輪流使用,各地區颱風名稱數目仍維持4組共84個名字。



1989年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4組颱風名稱各增加2個,使得西北太平洋地區颱風名稱增為92個。



1996年部分颱風名字再次更動,但總數目仍維持92個。



1998年12月,世界氣象組織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第31屆颱風委員會,會中決議,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的颱風,自2000年1月1日起,除編號方式維持現狀外(例如:2000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001),原使用之名稱全部更換,重新編列140個颱風名稱,分為5組,每組28個。名字來源是由位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國(或地區),各提供10個名稱,組合而成。每當有颱風生成,則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於日本東京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依順序統一命名。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新的140個颱風名字源自不同國家及地區,內容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名詞,且非按英文A至Z的排序,較以往複雜而不規律。中央氣象局為了慎重起見,做了民意調查,超過74%的民眾認為颱風消息報導以颱風編號為主,輔以國際颱風命名較為合適。最新版本之颱風名稱國際命名及中文音譯對照表可參見本局網站資料:http://www.cwb.gov.tw/V5/education/knowledge/Data/typhoon/ch1/007.htm。

颱風D名係點樣o黎既呢???
 
參考: 天之心
2008-08-31 6:17 am
颱風的名字是用姓名和世界各地的出名的。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就可以命名颱風
依照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自西元2000年元月一日起,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編號維持原狀外(例如西元2000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001),颱風名稱將由以往使用的4組92個名字全部更換,編列為140個,共分5組,每組28個,這些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所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
據2000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決定,更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部分颱風名稱,此訊息並刊登在2001年10月份颱風委員會秘書處所出版之「颱風委員會2000年回顧」文獻中刊載。其中泰國氣象局提出四個颱風名字修改其英文拼字,分別為Vipa改為Wipha、Megkhla改為Mekkhala、Kularb改為Kulap及Ramasoon改為Rammasun,修正原因為依照泰文發音而言,原英文字母拼法有誤。另外2個則完全替換,Morakot取代Hanuman(原泰國提供之命名)及Aere取代Kodo(原美國提供之命名)。Hanuman被替換原因為印度氣象局提出反對使用Hanuman一語作為颱風名字,因它與宗教觀點有衝突,Hanuman乃印度神祇之一,因此替換成Morakot,Morakot之原意為綠寶石。Kodo被替換原因為其發音近似米克羅尼西亞語另一不雅文字,因此替換成Aere,Aere係馬紹爾語,表示風暴的意思。2004年另有四個颱風名字更換,Peipah取代Vamei(原澳門提供之命名)、Matmo取代Chataan(原美國提供之命名)、Nuri取代Rusa(原碼來西亞提供之命名)及Molave取代Imbudo(原菲律賓提供之命名)。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除了香港、澳門各有10個外,祖國大陸提出的10個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專家們介紹說,第5號颱風威馬遜,是泰國命名的,含義是“雷神”;第6號颱風查特安是美國人給取的名,意思是“雨”;而今天登陸台灣的第8號熱帶風暴“娜基莉”,是柬埔寨一種花的名字。據悉,熱帶風暴加強後就會成為颱風。
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有關專家認為,颱風不僅僅會帶來狂風驟雨,有時也會造福人類。高溫酷暑季節,颱風的光臨可解除乾旱和酷熱,因此起個文雅的名字也無妨。不過,颱風委員會另有規定,如果某個颱風確實犯下滔天大罪,有關成員可以提出換名申請,從而把這個惡魔永遠釘在災難史的恥辱架上。
來源 I II III IV V

柬埔寨 達維 康妮 娜基莉 科羅旺 莎莉嘉

中國: 龍王 玉兔 風神 杜鵑 海馬

北韓: 鴻雁 桃芝 海鷗 嗚蟬 米雷

中國香港: 啟德 萬宜 鳳凰 彩雲 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蠍虎

寮國: 布拉萬 帕布 巴蓬 凱薩娜 洛坦

中國澳門: 珍珠 蝴蝶 黃蜂 芭瑪 梅花

馬來西亞: 傑拉華 聖帕 鸚鵡 茉莉 苗柏

密克羅尼西亞: 艾雲尼 菲特 森垃克 尼伯特 南瑪都

菲律賓: 碧利斯 丹娜絲 黑格比 盧碧 塔拉斯

南韓: 格美 百合 薔薇 蘇特 奧鹿

泰國: 派比安 韋帕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美國: 瑪莉亞 范斯高 海高斯 奧麥斯 洛克

越南: 桑美 利奇馬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寶霞 羅莎 美莎克 燦都 納沙

中國: 悟空 海燕 海神 電母 海棠

北韓: 清松 楊柳 鳳仙 蒲公英 尼格

中國香港: 珊珊 玲玲 欣欣 婷婷 榕樹

日本: 摩羯 劍魚 鯨魚 圓規 天鷹

寮國: 象神 法茜 燦鴻 南川 麥莎

中國澳門: 貝碧嘉 琵琶 蓮花 瑪瑙 珊瑚

馬來西亞: 溫比亞 塔巴 浪卡 莫蘭蒂 瑪娃

密克羅尼西亞: 蘇力 米娜 蘇迪羅 雲娜 古超

菲律賓: 西馬侖 海貝思 莫拉菲 馬勒卡 泰利

南韓: 飛燕 浣熊 天鵝 鮎魚 彩蝶

泰國: 榴槤 威馬遜 莫拉克 暹芭 卡努

美國: 尤特 麥德姆 艾濤 艾利 韋森特

越南: 潭美 夏浪 環高 桑達 蘇拉



(以上的國家名會重複出現,只是國家名。)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 qid=7006081100821
參考: http://www.hko.gov.hk/contentc.htm (香港天文台)
2008-08-29 5:11 am
熱帶氣旋一般在五月至十一月出現,九月尤為頻密。

如有熱帶氣旋在香港800公里的範圍內集結,可能影響本港,天文台會發出熱帶氣旋報告及/或警告。

報告內容包括已發出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及其影響、最新位置、颱風中心未來動向、香港境內風力、雨量和水位等,以及市民應採取的防風措施。

只知道發出了甚麼信號是不足夠的,市民還應留意電台或電視台的天氣報告,按照指引採取預防措施。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作用,是提醒市民熱帶氣旋會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各區地形不同,內陸的風力與海港附近的風力會有顯著差異。為安全著想,市民應保持戒備,應付隨時變化的環境。 記著:先前安全的地方,可能隨時會因風向改變而受到颱風吹襲,以致不再安全。

即使颱風正逐步遠離香港,也不應放鬆戒備,因為強風可能仍然肆虐一段時間,故應留在室內安全的地方,直至風勢緩和為止。

天文台發出的熱帶氣旋報告也會提及熱帶氣旋帶來的其他影響。倘有需要,天文台會另外發出暴雨、水浸或山泥傾瀉警告。


--------------------------------------------------------------------------------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歷史沿革

自一八八四年開始,本港已經採用一套以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為信號的系統向港內船隻發佈關於熱帶氣旋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當熱帶氣旋迫近香港的時候,則鳴砲警告居民烈風將會吹襲本港。一九零七年開始,用燃放炸藥的巨響代替鳴砲的方法。一九三七年,本港最後一次使用此方法。

一九一七年,本港初次使用1至7號信號代表風暴情況。其中2號至5號分別表示烈風將會由北、南、東或西四個方向吹襲本港。

一九三一年更改為1至10號,其中2號及3號分別表示強風由西南及東南方向吹襲本港,4號為非本地信號,5號至8號分別代表來自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四個方向之烈風,9號則代表烈風風力增強,10號代表颶風吹襲。此後2、3、4號信號時有時無,到一九三零年代後期被取消。

一九五六年在1號戒備信號及5號烈風信號之間加上3號強風信號。

為了避免引起公眾之混淆,由一九七三年一月一日開始,5號至8號風球分別由8號西北、8號西南、8號東北及8號東南四個信號代替。這信號系統一直沿用至現在。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最初之用意主要是為了方便航海人士。然而經過多年之後,此信號亦廣為大眾所採用。 1987年開始,天文台在發出8號信號之前的兩小時內發出預警信息。


--------------------------------------------------------------------------------

警告信號的意義及應注意的事項

這是戒備信號,表示有一熱帶氣旋集結於香港約800公里的範圍內,可能影響本港。

注意事項:如擬外出,應緊記有一熱帶氣旋正接近本港,可能影響你的計劃,並注意離岸海域可能有強風。留意電台或電視台廣播或瀏覽天文台網頁有關熱帶氣旋最新情況的報告。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吹強風,持續風力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11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3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發出後12小時之內,海港附近區域的風力普遍會加強。離岸海域及高地的風力更可能達烈風程度。

注意事項:應把一切容易被風吹倒的物件綁緊,特別是露台或屋頂上的物件。花盆及其他易於吹走的物件應搬往屋內。圍板、棚架和臨時搭建物應綁牢。溝渠應保持暢通,以免淤塞溢流。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漁船應立即就近找地方避風。留意電台或電視台廣播或瀏覽天文台網頁有關熱帶氣旋的進一步消息。

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普遍受烈風或暴風從信號所示方向吹襲,持續風力達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

注意事項:在烈風吹襲前,應先做妥一切防風措施。鎖緊門窗,把門閂閂好,窗板或大閘上牢。當風的大玻璃窗應加貼膠紙,減少玻璃破裂時所引致的損傷。

不要站近當風的窗隻。把家具及貴重物件搬離風口位。萬一窗隻被強風吹破,確保仍有一個安全地方暫避,故應早點決定萬一當風的窗隻破裂時,哪一個房間可作棲身之用。

光管招牌負責人須安排截斷招牌的電力供應。

車輛應停泊在最不容易遭受破壞的地方。

如情況許可,市民應盡早回家,避免逗留在街上。

烈風或暴風的風力現正或預料會顯著加強。


注意事項:切勿外出。遠離當風的門窗,以免被風中的碎片擊中。鎖緊屋內的門戶,並確保小童安置在家中最不當風的地方。切勿觸摸被風吹鬆的電纜。窗門如被風吹毀,應待情況安全時才修補。

如不在家中,應立即找一個安全地方暫避,直至颱風過後為止。

風力現正或預料會達到颶風程度,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220公里。
2008-08-28 10:44 pm
颱風的名字在民國前至民國卅五年並無統一名字,普通都按每年發生次序編號,但當同時有二、三個颱風形成在海洋面時,常會不明所指,發生混淆的現象。因此在民國卅六年(1947)JTWC(美軍關島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替颱風定名,以4組,每組21個,共84個颱風名字為西太平洋(東經180度以西)的颱風定名,當時所使用的名字均為「女性」,我國也因而沿用多年,此即為第一代的颱風名字。

民國六十八年(1979)美國女權運動的興起,政治力量壓力升高,導致JTWC不得不將颱風名稱以男女名字混合來命名,不過仍然是4組共84個,這是第二代的颱風名字。但由於近年來,環保運動與經濟生活水準提高,颱風的名字愈來愈被重視,故JTWC不得不在民國七十三年(1984)將第二代已使用七年的颱風名稱略加更改了三個,原來第一組的貝絲(BESS)及波蜜拉(PAMELA)因曾造成重大災害,因此改成白蘭黛(BRENDA)及佩姬(PEGGY),第四組的海瑟(HAZEN)也曾因造成重大災害而改為海爾(HAL)。

民國七十九年(1990),由於第二代颱風名字因已使用多年,且有些颱風曾造成重大災害,美國有一架氣象偵察機在南海偵察颱風中心風力時落入海中,導致二位機員及三位教授死亡事件,使得JTWC再次大幅修改了颱風名稱。此次修改之特色與第二代類似,亦是男女相隔命名,但每組卻增加了2個,即每組23個,4組共92個颱風名稱輪流使用,這是第三代颱風名稱。不過這次命名的颱風在使用了二年後,JTWC又發現其中三個颱風曾在本區域及其他地方造成重大災害,故於民國八十一年(1992)又改了三個,即第三組的密瑞兒(MIREILLE)改為梅莉莎(MELISSA)與賽洛瑪(THELMA)改為泰瑞莎(TERESA),第二組的麥克(MIKE)改為麥尼(MANNY)。民國八十四年(1995),JTWC因歐馬颱風曾橫掃過關島,造成嚴重災害,又將第四組歐馬(OMAR)更改為奧斯卡(OSCAR)。

民國八十五年(1996),JTWC第四度將颱風名稱大幅更名,基本上還是4組,每組23個,共92個,即為第四代颱風名稱。但此次不知為何原因,未能將颱風名稱以男女相間按次序排列使用,導致有時男姓或女姓連續排在一起,不過以總數來看,92個颱風中,男女比例仍各占二分之一。

民國八十七年(1998)十二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三十一屆颱風委員會決議,自公元2000年一月一日起,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了編號方式不變之外,颱風名稱將由現行4組92個名字全部更換,並增加為140個。共分為5組,每組28個,這些名字是由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十四個颱風委員會成員所提供,每個成員提供十個。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的RSMC(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至於各國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字,則由各國自行決定。



由於新的140個颱風名字,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不是慣用的人名,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各詞,而且不按英文字母排序,十分複雜而不規律。中央氣象局為了慎重起見,做了民意調查,超過七成四的民眾認為颱風消息報導以颱風編號為主,輔以國際颱風命名較為合適。140個颱風其中:人名25個占18%,動物名33個占23%,植物名32個占23%,星座名:11個占8%,地名12個占9%,其他27個占19%。

網頁中有詳細說明:http://ttic.myweb.hinet.net/P2/P2.htm


收錄日期: 2021-04-16 23:02: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28000051KK014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