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76年4月5日 - 四五運動
[顯示] [隱藏]
四五運動,包括四五天安門事件,為1976年3月底4月初由南京發起、迅速波及全國、並在首都北京達到高潮的大規模群眾自發舉行的民眾運動。目的為紀念甫逝世的前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圖片參考:
http://i1.hk/u/images/smilies/2006/icon29.gif
緣起
周恩來於1976年1月8日去世後,遺體遵其遺囑火化,骨灰於1月15日由一架安-2飛機載著鄧穎超分三次分別撒在北京密雲水庫、天津海河、黃河入海口(山東濱州)。靈車經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自發組織起來悼念周恩來的數十萬民眾聚集在道路兩邊,即「十里長街送總理」,入選小學課本。全國各地舉行了廣泛的自發紀念活動。
2月6日,姚文元控制的政府媒體《內部參考》轉載香港雜誌上攻擊周恩來的文章,許多民眾不滿。
3月5日,上海《文匯報》報導紀念雷鋒活動,遺漏周恩來的題詞,許多人認為此舉是刻意為之。
3月19日,清明節(墓祭、郊游節慶)臨近,北京市朝陽區牛坊小學的學生到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首先獻花圈。許多民眾仿效,幾天內天安門廣場放滿了民眾獻給周恩來的花圈。人們寫輓聯、祭文、大字報等表達哀悼,文體以詩歌居多,一時民眾情緒激憤;少數人甚至攻擊當時領導,赤裸裸的罵毛澤東是秦始皇,江青是「白骨精」。
病榻中的毛澤東判斷這次事件的總後臺是鄧小平,將此「四五事件」定性為「反革命運動」,指示黨和政府的領導人,加以鎮壓,禁止給周恩來送花圈,未成功。後來禁令變為不准以任何形式悼念周恩來,並要求政府媒體不得報導相關新聞。
同年3月29日,南京爆發南京三二九事件,成為北京群眾大規模紀念周恩來活動的先導。
警察開始少量逮捕在天安門廣場的悼念者。
歷程
4月2日,警察累計已逮捕26人,包括北京房修二公司工人韓志雄(小字報《悲情悼總理,怒吼斬妖魔》作者)。政府設立由北京民兵、警察、衛戍部隊組成,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角一座三層小樓的聯合指揮部掌控局勢。
4月4日(清明節)~4月5日北京民眾為紀念周恩來,自發在天安門廣場集會,發表演說、詩歌悼念周恩來。據政府人員後來估計,最多時約有200萬人。人們隱諱地攻擊張春橋、江青等領導,聲討「白骨精」、「女妖」、「新慈禧」的詩,鋪天蓋地。有人表示支持正被批判的鄧小平。這被稱為四五天安門事件。
4月5日,凌晨北京衛戍區和汽車運輸公司用許多卡車運走花圈,聯合指揮部派人清場並逮捕在場民眾數人、封鎖天安門廣場。 許多被激怒的民眾焚燒了幾輛汽車並包圍聯合指揮部希望談判,指揮部拒絕,隨後指揮部小樓被民眾焚燒,指揮部人員從南面窗戶逃離,無人受傷。
聯合指揮部人員前往中山公園成立新指揮點,決定使用武力清場。晚上,一萬多民兵、工人糾察隊、五個營的衛戍部隊、三千名公安人員集結待命,手持木棍、皮帶,前往天安門廣場清場,廣場上民眾大部驅散,少部分被捕。由於清場人員僅攜帶木棍未攜帶槍支,且當時毛主席在群眾中還享有崇高的威望,故未發生流血衝突而事態得以解決。
4月6日,天安門廣場上已沒有花圈,天安門廣場持續戎嚴。
4月7日,華國鋒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毛澤東指示:「鄧小平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天安門廣場繼續戒嚴,中山公園停止開放。
影響和評價
雖然少數人在此次運動的目標實際是毛澤東,但大多數民眾則僅是對壓制紀念周總理的表達不滿。當時毛澤東仍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因此事態得以和平解決,沒有發展成1989年的六四事件那樣要流血解決。
負面評價
四人幫主導的中共中央、北京市委將此事件定性為「反革命事件」。
中國大陸曾有人傳言這次事件死了人,但目前多數人認為無人使用致命武器,沒有發生流血事件。
打擊了毛澤東的心理,中共開除鄧小平所有職務,華國鋒被指定為接班人。
鼓舞了群眾以大規模運動的方式參與國家大事的熱情,1989年六四事件時人們普遍認為事情也同樣會很快就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