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民主的黨+長毛+前線),全部係一致以罵'民建聯',(民主的黨+長毛+前線),為香港做過咩?

2008-08-24 7:28 am
點解(民主的黨+長毛+前線),全部係一致以罵'民建聯',(民主的黨+長毛+前線),為香港做過咩?
更新1:

民主黨領袖李x銘 好似幫人,教XX院打官司,VS打李少光? 最後 成功趕左李-少光走? 咁教XX院咪好混亂?!!!!!!!!!!! 群龍無首 咁報唔報教XX院讀書好???????????!

回答 (3)

2008-08-31 1:52 am
✔ 最佳答案
朋黨~

2008-08-30 17:52:25 補充:
中國歷代著名黨爭



黨錮之禍 牛李黨爭 新舊黨爭 東林黨爭

新舊黨爭是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在王安石變法新政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新政,舊黨反對新政。新政雖切中時弊,然朝中守舊大臣極力反對,其中不乏有影響力的人物,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呂惠卿、曾布、章惇及韓絳等新人。新舊黨爭前後凡五十餘年,對北宋的政治產生頗大影響。由於新、舊兩黨更迭執政,王安石曾兩度退職,新政時行時廢,臣民無所適從。

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司馬光執政,幾盡罷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導下,致力於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此一時期改革派人士幾乎全招貶職。蔡確、章惇等被貶至嶺南(今廣東一帶),開啟北宋貶官至嶺南的先例。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守舊派繼續掌握大權,黨爭仍無止息,支持變法者被稱之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者被稱之為「元祐黨人」,這時得勢的元祐黨人又因意見不合,分裂成三派,即以司馬光為主的朔黨(朔學)、二程的洛黨(洛學)、蘇軾、呂陶、上官均為主的蜀黨(蜀學),洛黨朱光庭、賈易等攻擊蘇軾誣衊宋仁宗不如漢文帝,宋神宗不如漢宣帝,以為是對先王不敬。這時呂陶、上官均挺身而出為蘇軾辯護,史稱蜀洛黨爭(蜀洛朔黨爭)。至此黨爭僅淪為意氣之爭,終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親政,章惇進京出任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恢復宋神宗的新法,史稱「紹述」,意為繼承,曾布用為翰林學士,張商英進用為右正言。章惇當政期間,對元祐諸臣大肆報復,以「抵毀先帝、變易法度」的罪名,剝奪了司馬光、呂公著的贈諡,絕大部分的舊黨黨人都被放逐,貶到嶺南等蠻荒地區,又企圖追廢宣仁太后,為哲宗所止。但章惇此舉只是帶有個人情緒的報復(司馬光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公務上,他也不以官爵私其親人。

到了徽宗時期,將章惇則以罪貶逐於外,改用韓忠彥、曾布為相,試圖化解新黨爭,但黨爭已是無可化解。徽宗只好啟用蔡京。蔡京當政,與宦官童貫等勾結,立「元祐黨人碑」,將司馬光等人一一定為奸黨,碑上有名者永不復用;結果朝廷忠良盡去,國事不堪聞問,加速了北宋的覆亡。


黨爭最初因為政見不同而起,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奪權之爭,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黨爭仍無止息。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在宣仁太后主導下,致力於恢復祖宗舊制,前後歷時九年。支持變法者被稱之為「元豐黨人」,反對變法者被稱之為「元祐黨人」。黨爭陷入泥沼,終使朝綱不振,政風日壞。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當政,與宦官童貫等勾結;結果朝廷忠良盡去,國事不堪聞問,加速了北宋的覆亡。


朋黨~~~~~~~
2008-08-29 6:51 pm
一個政府是需要反對派和支持派,如果沒有的話,很多不合理的法案便會容易通過。否則當是的23條便會實行,恐怕連我和一眾民主人士會被政府收監。例如政妀方案,若不泛民反對,普選時間表,發夢啦!
參考: 香港民主市民的心聲
2008-08-29 6:59 am
為中國民主事業奮鬥的民主人士,必須愛國。愛國必須反共,不反共就決不是真正的愛國者。 投靠中共卻標榜愛國的,只是漢奸的走狗二漢奸三鬼子,這就是歷史和現實的邏輯!
參考: 我是大陸民主人士!

收錄日期: 2021-04-25 14:36: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23000051KK0320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