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借書說

2008-08-23 5:06 am
黃生借書說袁枚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1. 作者為什麼認為「書非借不能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當官後,薪俸用來____________,可惜「素蟑灰絲時蒙卷軸」,這表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寫作本文目的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x

回答 (1)

2008-08-23 7:46 am
✔ 最佳答案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我把書借給他,並告訴他說:“書要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啊。你沒有聽說過(那些)藏書人(不懂書的事)嗎?《七略》《四庫》,是皇帝的藏書,但是(自古以來)皇帝肯讀書的有幾個呢?牛淌著汗拖來塞滿屋的書,這是富貴人家的藏書,但是富貴之家的人肯讀書的(又)有幾個?其餘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書而兒子、孫子丟棄掉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是書籍是這樣,世間的事物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是勉強借了來的,必定擔心人家催著要,就忐忑不安地摩挲撫弄不止,(心裡)說:‘今天存放在我這裡,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見到它了。’如果已經為我所有,必定(會)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什麼‘暫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家裡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家,藏書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後我夢中還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竟然達到這樣的程度。因此,只要看過的書就認真地去領會,牢牢地記在心裡。做了官以後,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到處都堆放滿了。(由於長期不翻閱,)以至白色的蠹蟲和蟲絲,時常沾滿書本。這樣一來我才慨歎借來的書看得是多麼用心專一,並且感歎少年的時光是多麼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慷慨借書給人和那姓張的吝惜自己的書,捨不得借給人,這一點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麼是我實在倒楣而碰上姓張的呢,還是黃生實在幸運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那麼他讀書一定很專心,而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把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作者為什麼認為「書非借不能讀」?
答:因為不是自己的東西,而是勉強借了來的,必定擔心人家催著要,就忐忑不安地摩挲撫弄不止,(心裡)說:‘今天存放在我這裡,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見到它了。’如果已經為我所有,必定(會)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什麼‘暫且等改日再看吧’

1.書不是借來的是不會好好去讀的,不知道珍惜
2.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 作者當官後,薪俸用來__花掉了___,可惜「素蟑灰絲時蒙卷軸」,這表示作者___長期不翻閱____。
3.作者寫作本文目的何在?
答: 用意勉勵青年人創造條件,珍惜時光,努力讀書。
1、書要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啊。
三方面:天子,富人和窮人對書的用法作對比; 借來的書和自己的書的珍惜程度與閱讀效果; 袁枚自己小時候的借書遭遇和黃生的作對比
2、不只是讀書(這件事)是這樣,世間的事都是這樣(的道理)。
擁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說不只是擁有書籍是這樣,天下所有的事情都這樣!不能好好珍惜擁有的現成的!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55: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22000051KK024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