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大澳棚屋︰
住在棚屋的主要是漁民,事實上,大澳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而棚屋亦有二百七十多年,現存最古老的棚屋也有二百多年歷史。
至於這裡的原居民「蜑族人」是香港唯一的原居少數民族,以前主要以捕魚為生,故棚屋外多數會泊有漁船,現在的大澳居民雖然少了捕魚,但是漁船仍可作為交通工具,穿梭河上兩岸。
現時的大澳棚屋已經過年月變化轉形,雖然都是以木材(杉木、坤甸木或紅本,些木材比較去水及堅穩)及麻石支撐,但是屋內的格局比較寬敞及堅穩,而且傢俱設備亦比較現代化,而興建一間棚屋的費用,一般也要二、三十萬元。
另外,數到大澳最古老的棚屋,卻是一些外形呈拱形的的棚屋,主要以竹枝、樹皮、葵葉和鐵皮建成。
由於現時很少大澳居民住在這類古老的棚屋,尤其在2000年7月一場大燒毀九十多間棚屋之後,這類古老而有歷史的棚屋數量亦愈來愈少,但現時在大澳觀光時仍可看到一、兩間。
洪聖古廟︰
洪聖古廟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有說建廟者為順德陳村的罟仔人,祈望洪聖大王保佑出海平安。據說洪聖古廟建於龍脈之上,使鴨洲興隆至今。
洪聖據稱本名洪熙,是唐代官員,倡讀天文地理,立氣象台以觀天候,漁民商旅賴之,後因辛勞早逝,皇帝追封他為廣利洪聖大王。
古廟設計屬於毗連式的四合院,前殿與正殿間的天井加設上蓋,但保留部分空間,以便空氣流通和陽光照射。廟內有五對金柱,前殿上的廟頂正脊為廣東石灣的花脊,共十七組四十九個人物陶塑,除了花朵、蝙蝠裝飾外,還有鰲魚,禹門等飾物。當對岸香港仔建有華人永遠墳場及香港仔警署(今天蒲窩所在地)後,便在廟前豎立兩根龍形高桿,用來阻擋對面煞氣及保護鴨洲居民平安。
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島上水陸居民便在附近球搭棚做神功戲,熱鬧非常。據以前廟祝說,張保仔曾送了讖句給洪聖古廟:「中秋好明月,缺月又還圓,祇怕東來雨,大家半掩門。」對岸香港仔大石角,即舊警署斜路口,有大石似印章,呈四方形,高十多米,是為洪聖大王的「玉璽」。
門口對聯為:
「功著平瀾水岸咸思隆廟貎」
「恩垂廣利士民爭樂答神府」
入門對聯為:
「聖德允汪洋遵海而南同歌廣利」
「王恩誠浩蕩普天之下共慶安瀾」
最入對聯為:
「誠以生明遵海而南歌廣利」
「神惟德化普天之下慶安瀾」
楊候古廟︰
創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
清咸豐十年(1860)年重修。
中國廟宇制度,有如衙門上的公堂,故此一鐘一鼓是不可缺少之物,在廟宇落成之時,鐘鼓一定同時設備。鼓是用木造而敷以皮革,故容易損壞,不易保存至一百年。但鐘是用金屬所鑄,常可保持千年。
門額「楊候古廟」四字。
廟內存有康熙三十八年所鐫洪鐘。另有純錫所鑄香案,咸豐十年(1860)鑄造。
大門石聯:「擁鵲嶺以為屏靈鍾秀毓, 控鳳山而作鐃為阜民康」。
廟內有鯨魚骨、舊龍 船,約有百多年之久。
廟內亦有一塊在光緒十四年由一位居住於二涌棚之漁民敬送侯王爺的「藉賴恩光」牌匾。
廟內牆壁上,嵌有石碑一方,是光緒三年(1877)所立;為該廟再重修之時。碑文有句云:「民物安阜,均治大德,是以地因神而靈,不特施威於宋代,廟得寶而顯,猶本布法雨於海隅也。」
文中「施威於宋代」指楊侯王名楊亮節,是宋朝的王侯,保護宋帝來到大嶼山。
而楊侯王廟所在地,該處水面有土丘突起形如一粒寶珠,故名寶珠潭。
但是,由於這粒寶珠,位於大嶼山的獅山與虎山水口之處,成為獅虎爭珠之局,風水家認為,要在這一粒寶珠之前,建侯王廟,才可避免獅虎爭珠而傷及鄉民。所以碑文中有「廟得寶而顯」之句。
所謂得寶,就係得這一粒寶珠,令到獅虎不敢攫去,因而民安物阜,使大澳很早就開發成為一個漁港。今廟又再重建,廟貌一新焉。
奉祀神靈:侯王。
其他神靈:關帝、財帛星君。
此廟宇屬華人廟宇委員會直轄管理。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