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答此類題目很難不抄書:
以下他『政治不正確』的岐視言論有趣不有趣,見仁見智,但的確很少有在學術上如此崇高地位的人會大言不慚‧‧‧
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語: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美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牽頭人之一。與同僚佛朗西斯·克裏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與莫裏斯·威爾金斯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個人經曆
詹姆斯·沃森生于芝加哥,受其父的影響頗大。據他自己在一篇文章中說,得到父親三項真傳:一,相信知識可以使人脫離“迷信”(即宗教);二,熱愛觀鳥;三,擁護民主黨。[1]十二歲時,參加一個名為“每事問孩子”(Quiz Kids)的電台問答遊戲,15歲即以資優生的身分提早入讀芝加哥大學,主修動物學。因為讀到物理學家薛定谔的科普名著《何謂生命?》(What is Life?),興趣由候鳥的遷徙轉到遺傳學。
獲得芝大的學位後,先後申請入讀加州理工、哈佛的研究院,均不果,改進印第安納大學,加入了薩爾瓦多·盧裏亞(Salvador Luria)等人的“噬菌體集團”,正式涉足遺傳學的研究。受到這個集團的影響,沃森開始相信DNA就是基因的載體。1950年獲博士學位,到哥本哈根作博士後研究,其間在那不勒斯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從莫裏斯·魏爾金斯(Maurice Wilkins)的演講中得知DNA具規則的結構,堅定了他解決DNA結構的決心。1951年,轉到劍橋的卡文迪許實驗室,認識克裏克,一同利用X光衍射的數據,建構DNA模型。終于,二人在1953年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在同年4月25日將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
1956年沃森到哈佛大學當助教,1961年獲升為教授。1962年,與克裏克、魏爾金斯因為對DNA結構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1965年出版了劃時代的教科書《基因的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1968年出版《雙螺旋》,同年開始兼任位于紐約長島的冷泉港實險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總管,並將研究方向轉移到癌症。1976年辭去哈佛的職位,專注于冷泉港的職務。1988年,獲美國國家衛生局委任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助理主管,一年後成為人體基因組研究國家中心的首任主管,擔當此職直至1992年。1994年,成為冷泉港首任總裁。
爭議
沃森別開生面的科學自傳《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吸引了不少讀者,但也惹怒了不少同行。他在書中對他自己以外的科學家多所批評,他對女科學家羅莎琳·富蘭克林的男性沙文主義式評語,尤其惹人反感,因此在該書的〈後記〉("Epilogue")中,他特別澄清說“我當初對她羅莎琳·富蘭克林的印象,不論是科學上的還是個人方面的......都往往是錯的”。(... my initial impressions of her, both scientific and personal ... were often wrong ...)
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泰晤士報》引述了沃森的言論,說黑人先天智力不如白人,所以令他對非洲的前途未敢樂觀。同年10月18日,倫敦的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因為沃森的言論臨時取消了他的一場演講,表示他的言論已超過可以容忍的限度;同時冷泉港也中止了他的職務。 沃森隨即表示毫無保留地為他的言論道歉。
此外他還覺得肥胖者“讓人看了感覺很糟,不想雇用他們”;對于所有“相貌不佳的女性”,還有“愚笨的人”,他認為應該以基因工程來“治療”;以及日後可望把具有“潛在同性戀”的胎兒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