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大自然里,一年四季之中的氣候變化,風、雨、雪、雷、電、濕、燥、熱、寒等等,隨時隨地侵襲人體。爲了抵禦來自外部自然界的各種侵襲,人類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抵禦,其中有外動的,也有內動的。同時,人類爲了生存下去,及尋覓食物和抵禦野獸的侵害,因而採取了包括走、跑、蹲、跳、跪、爬、滾、躲、投、擲和進、退等運動。這些本能的、無意識的活動和動作,便是氣功中“調身”的原始雛形。
人體隨著運動量的急劇增加給身體帶來的種種不適,呼吸量也加強了,自然而然便會進行各種巧妙的呼吸來進行自我調節,如使呼吸加深加長等。這些呼吸運動,也就是氣功中的“調息”的前身。氣功的誕生,是人類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累積,對自然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並在這個基礎上,對人體的病源又有了比較正確的瞭解而摸索出來的。人們爲了治好自己的疾病,使身體強健起來,便在原始氣功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實踐、總結和提高。於是,幫助人們身體健康的養生氣功便誕生了。
爲了人體和生活的需要,人類不斷地思考一些問題,爲了達到某種目的,有時需要冷靜下來想一想。這種現象的出現,就有可能是後來氣功中“調神”的前奏。
另外,人們也發現,在勞動中的一些自發動作,如在中間休息時,人們所採取的各種活動,包括坐、躺和捶打身體的不同部位,可以消除人體的疲勞與不適,這些活動,當然都是很自然及無意識的,從這類原始氣功中,可以看到它與人類的健康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人說,氣功不就是那麼透過盤坐,或者以調「神」練「氣」等連串動作的運動。是的,就那麼簡單,雖然狹義了點。其實古時並無「氣功」這個名稱,只是泛指道家的養生延壽法,它是一整套運動,就是「順乎自然而得享天年」:
飲食養生:配合節令、體質進行「食養」。
運動養生:古稱「導引術」,以意念導氣,鍛煉身體。
生活養生:起居有序之道。
智慧養生:待人處世的學問。
藥物養生:以藥物補助,強壯身體。
房中術: 養精之道。
按摩術: 疏通經絡之道。
“氣功”一詞,是有其特定含義的,最早源於東晉時期許旌陽真人撰寫的《淨明宗教錄》。
“氣功”的三大要素是“調身”,“調息”和“調心”,缺少任何一項,都很難算是氣功。
“調息”,就是調整呼與吸之間的連貫與配合。“調心”也稱為“調神”,主要體現於意識的運用和調整,對人的精神的一種調整,是指思維意識以及一切生命活動的總的體現,一個人只有身心兩健,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也只有心調整的好,才能夠徹底擺脫煩惱,才能開發智慧。調身,使身體放鬆而得到休息而恢復體力。氣功能增強人們精神駕馭形體的能力(可促進人們精神因數的良性變化),增強人的固有機能(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功能),激發和強化人體潛在功能(如一些特異功能)啓迪智慧功能,使人達到身心高度統一和相對平衡,最終實現天人合一。
功德修養是氣功修煉的重要內容。“功從德上來,德爲功之源。”
“道”,是宇宙中最原始,最精微的“物質”及其固有的能力與運動規律。
“德”,是道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它包括各種事物以及人類的種種具體的行爲規範。
“練功不修德,能場不純淨;修德不練功,道法不速生。”
“氣功”不是一揮手就可以給大家開頂,開天目;不是倒碗涼水就是“資訊水”,大家喝了就可以治百病;不是聽一場帶功報告就一勞永逸,百病皆消;更不是聽一場帶功報告就可得道成仙。而是要靠自己對“性”與“命”,“神”與“氣”,“功”與“德”的一種特殊鍛煉方法,而達到健身強體癒病的目的。
中國是氣功的發源地。氣功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是中國文化醫學寶貴遺產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歷代留學及佛、道、儒等家的文獻記載了大量氣功資料。氣功有醫、儒、佛、道及武術各家,又有吐納、導引、煉丹、玄功、行氣、靜功、定功、性功、內功、修道、坐禪、內養功、養生功等流派數千。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氣功的各家各派互相學習,互相滲透,逐步豐富、充實和發展了中國氣功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