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知識+挑戰 」:中國國旗係邊個設計?

2008-08-12 5:47 am
中國國旗係邊個設計?????????????

thx~

回答 (3)

2008-08-16 6:27 pm
✔ 最佳答案
中國國旗的由來

國旗的由來
1949年4月23日,民眾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政權覆滅。在9月召開的中國民眾政治協商會議上,確定五星紅旗為中華民眾共和國國旗。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民眾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了民眾對黨的向心之意。
中國國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長與高之比為 3:2,旗面左上方綴有五顆黃色五角星,其中一星較大,居左方;四星較小,環拱於大星之右。

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革命。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民眾大團結。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民眾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民眾對黨的向心之意。


一號國旗︰288cm*192cm
二號國旗︰240cm*160cm
三號國旗︰192cm*128cm
四號國旗︰144cm*96cm
五號國旗︰96cm*64cm

中華民眾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毛澤東在拿出五星紅旗方案時說︰“許多人都說這個方案好。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奮鬥取得的。這個設計符合中國革命的歷史事實。至於有人考慮四個階級的提法今後是否適用的問題,那麼,四顆小星也可以表示全國民眾大團結,也能反映中國革命的實際。”

五星紅旗作為中國的象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從1972年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和世界上兩百面左右的國旗一起飄揚。它隨著中國科學考察隊升起在南極和北極,隨著中國登山隊升起在珠穆朗瑪、希夏邦馬等尖峰之巔。它出現下奪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的肩膀上,反台獨示威遊行的行列裡。

然而,隨著時代的前進,對五星旗的批評意見逐漸多了起來。首先,是它圖案的含義。它那“大星代表共產黨,四小星代表四個階級心向黨”的定義顯然只是從1949到1956年這短短幾年的政治口號。毛澤東似乎預見到這個問題,事先提出了四小星代表全國民眾大團結的另解。可是,把一黨領導固定在國旗的形式裡,畢竟與民主的潮流不合,而且那些星究竟代表什麼,實在有些可疑。有人指出,那些星來自蘇聯國旗鐮刀斧頭之上的那顆星。不妨看看同屬於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和北韓,它們的國旗上都有星,尤其是越南國旗跟中國國旗幾乎完全一模一樣,不過只有一顆星而已。

第二,這面國旗沒有體現中國的特徵。清朝的龍旗雖然陳舊,但確實是百分之一百的中國風格。比起南韓的八卦旗,加拿大的楓葉旗,高棉的吳哥旗,五星旗在這方面確實慚愧。毛澤東也料到了這一點,他說過︰“過去我們總要求在國旗上體現中國特徵,其實,許多國家的國旗都沒有國家特徵,蘇聯、美國的國旗都沒有什麼國家特徵。國家特徵也可以放在國徽中表現。” 蘇聯的國旗確實沒有國家特徵,只有政治意義。美國星條旗卻體現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精神和歷史。毛澤東的說法讓人感到牽強。

儘管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成功和中國國力的增強,五星紅旗在世界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但對它的批評從來沒有停止過。然而,1995年中日聯合考察隊在新疆尼雅古城的發現決定性地改變了這一切。

1995年尼雅考古價值最高的發現當屬種類豐富、儲存完好、特色鮮明的大量織錦。在眾多的織錦文物中,有一件織物堪稱絕品,它就是色彩豔麗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其長18.5厘米,寬12.5厘米;圓角長方形,白絹緣,長邊各縫綴三條黃絹系帶。錦為五色平紋經錦,圖案為變形雲紋及 星紋、孔雀、仙鶴、辟邪、虎等瑞獸紋樣,在花紋間織出星占祈瑞文字篆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質地濃實,紋樣瑰麗流暢,世之罕見。



「斑馬知識 挑戰 」:中國國旗係邊個設計?



未經本人書面許可,不得複製本人任何回答之內容,答案僅供參考之用~
參考: 天之心
2008-08-16 9:29 pm
他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经济工作者


开国大典后不久,在上海从事经济宣传工作的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来信: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旧币,约相当于今500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曾联松是“复字三十二号”国旗图案的设计者。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经济工作者,曾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报道经济新闻。
  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但他目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贫穷落后的悲惨境况,毅然放弃自己的爱好,去攻读理工,立志走科学救国之路。但是,这种愿望,在旧中国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他又发奋攻读经济。曾联松是一位充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当时他见祖国备受列强蹂躏,金瓯残缺,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真是心急如焚。他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过军阀割据、外侮侵略以及白色恐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挑起内乱,把中国人民投入到水深火热的深渊之中,对此,曾联松恨之入骨。
  征集国旗图案启事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登后,曾联松反复阅读,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国旗,新中国的国旗,应该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决心投身到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大上海的7月,酷暑的人。为设计国旗图案,曾联松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伏案描摹,干得似痴如醉。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曾联松仰望群星闪烁的天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吗!
  于是,一个闪亮的创意产生了: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着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成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闪闪,色简而庄严,并且还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曾联松想到我们祖国自有文字以来四千多年的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来象征广大的人民。
  接着,曾联松又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正中,小星环绕在大星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画,曾联松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
  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天地那么广阔,金星灿灿,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正好与我国版图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象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曾联松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他自己曾总结了这样几点:简与繁:五星的构图注意了以简胜繁,以一当十。如果把许多特征逐一罗列出来,未免过于仔细,或者失之繁复,反而难以显示庄严简洁。
  小与大: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寓涵祖国疆土之意,旗面尽管有限,但联想是十分广阔的。所谓“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宾与主:五星中的大星与小星,当然不足指现实生活中的宾主关系,但具有顾盼呼应之情,协调和谐之趣。
  静与动:五星的安置,如果处于旗面的中央,由于绝对均衡,则静止呆滞,缺乏生动姿态;置于左上角,则昂角起升,静中寓动,使画面活跃,而且居高临下,带有向外伸展的气势,使视野开阔,“咫尺之内,觉千里之遥”。
  长与宽:这里指比例关系,《条例》中规定:“形式为长方形,长宽三与二之比。”按此构图,旗面能适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长方形,五星体呈椭圆形,两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势协调。椭圆形作为一个整体,还给人团聚完整和饱满的感受。
椭圆形中,大星的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显得安定庄重,稳如泰山。而四颗小星因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则显得错落多变,生动活泼。大星外接圆半径和小星外接圆半径的比例是三与一之比,使大小比例关系比较协调。
  

2008-08-16 13:30:35 補充:
椭圆形图案仅占旗面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使重点集中,旗面开朗。
  整个旗面上的五角星,椭圆形和长方形相互结合,比例较为协调,构图比较紧凑,在整体中寓于变化而又能取得统一。
  红与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的反映。红色为暖色或热色,赤日、红光能表达庄严热烈,如革命的积极斗争行为,此外,红色会引起希望、活跃和喜爱。黄色也是暖色,能表达优美、温和、珍贵,而且往往与金色联系起来。我们看到黄色的五星,便有金光闪闪的感受。
參考: 中文小說吧, 中文小說吧
2008-08-12 6:18 pm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旗幟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a/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250px-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聯松設計。其中紅色象徵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徵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即原「士、農、工、商」之所謂「四民」,但依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順序被改為「工、農、士、商」)。四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簡稱籌備委員會)在北平正式成立,該會的籌備工作包括制定中國的新國旗,並指定由籌備會的第六小組負責。這個小組的成員有16人,他們是:馬敘倫、葉劍英、張瀾、郭沫若、陳嘉庚、馬寅初、蔡暢、李立三、張奚若、廖承志、田漢、鄭振鐸、歐陽予倩、翦伯贊、錢三強、沈雁冰。
1949年6月16日,籌備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小組,並向中國全國發出徵稿啟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各大報刊刊登了籌備委員會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一個月後,籌備委員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區寄來的應徵圖案3012幅。
後於9月開議時,審核通過的共有38幅,最後敲定8幅[來源請求]國旗樣式作為備選國旗。當時最受歡迎的是草案一的設計。該設計以紅底配上黃星,以及一條代表黃河的黃條而成。紅底與黃星為徵求新國旗設計稿的必備基本要素,黃星代表共產黨或中國人民。
但部分人士認為,中國並非只有黃河一條大河而已,於是衍生出另外兩個草案:草案二是二黃條代表黃河、長江,草案三則是三黃條代表黃河、長江、珠江。但張治中向毛澤東表示,黃條分割紅地,如同國家被分裂,應另選作品。接下來選中了五星紅旗。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0/05/Rstarf-1.gif/120px-Rstarf-1.gif


草案一(黃河)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3/30/Rstarf-2.gif/120px-Rstarf-2.gif


草案二(黃河、長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e/e3/Rstarf-3.gif/120px-Rstarf-3.gif


草案三(黃河、長江、珠江)

由上海人曾聯松所設計的五星紅旗,原本的圖樣如草案四,構想主要是表現出中國四個主要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但由於五顆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隱含階級地位之分,於是改為環繞大星的設計,並在大星中加入了鎚子與鐮刀的標誌,見草案五。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4/43/Rstarf-4.gif/120px-Rstarf-4.gif


草案四(曾聯松的原本設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1/19/Rstarf-5.gif/120px-Rstarf-5.gif


草案五(紅星內含鎚子與鐮刀)

後來將鎚子與鐮刀刪除,因為一來認為五星紅旗中大可不必出現鐮刀、斧頭,一顆大星就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來這樣與蘇聯國旗太相似;三來考慮既已用四顆小星表示工、農、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與農民的象徵物,似乎又變得不平等了。國旗就此定案。
在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五星紅旗獲得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會議代表一致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的國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標志著五星紅旗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規格
國旗的形狀、顏色兩面相同,旗上五星兩面相對。僅以旗桿在左面為說明標準。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寬高比3:2,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5顆。1顆大星居左,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4顆小星,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于大星之右。

將旗面對分為4等分長方形,左上方長方形上下10等分,左右15等分。
大星的中心點,在該長方形上5下5、左5右10之處。其畫法為:以此點為圓心,以3等分為半徑作圓。在圓周上定出5個等距點,其1點須位於圓之正上方。然後將此5點中各相隔的兩點相聯,使各成一直線。此5直線所構成外輪廓線,即為所需大五角星。五角星1個角尖正向上方。
4顆小星的中心點,第1點在該長方形上2下8、左10右5,第2點在上4下6、左12右3,第3點在上7下3、左12右3,第4點在上9下1、左10右5。畫法為:以以上4點為圓心,各以1等分為半徑,分別作4個圓。在每個圓上各定出5個等距點,其中均須各有1點位於大星中心點與以上4個圓心的各聯結線上。然後用構成大星的同樣方法,構成小五角星。此4顆小五角星均各有1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HY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27: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11000051KK031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