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達會議是否造成了冷戰

2008-08-10 5:36 pm
雅爾達會議是否造成了冷戰


雅爾達會議是否造成了冷戰


雅爾達會議是否造成了冷戰

回答 (3)

2008-08-10 6:35 pm
✔ 最佳答案
版大您好: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39.gif

雅爾達會議又稱雅爾達密約
雅爾達會議(又稱為「克里米亞會議」)是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個大國的政府首腦——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溫斯頓邱吉爾和約瑟夫史達林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間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島的雅爾達皇宮內舉行的一次關於制定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首腦會議。這次會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決定了直到今天許多國家的命運與方向。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2/Yalta_summit_1945_with_Churchill%2C_Roosevelt%2C_Stalin.jpg/300px-Yalta_summit_1945_with_Churchill%2C_Roosevelt%2C_Stali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雅爾達會議中的三巨頭:邱吉爾、羅斯福和史達林
這次會議是繼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后的第二次同盟國首腦會議。這次會議的結論在1945年7至8月的波茨坦會議就有所爭議。許多人批評此次會議使蘇聯以及各國共產黨得以控制中歐, 東歐以及亞洲許多國家,因為在會中美國總統羅斯福以及英國首相邱吉爾都沒有依照當時被佔領的國家之期望,要求戰後被蘇聯「解放」的國家交由聯合國代管。此外為爭取蘇聯對日宣戰,會中部分內容侵犯中國權利甚大。會前其他國家並不知情,故其結論亦有「雅爾達密約」之稱。


會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0/Livadia_Palace_Crimea.jpg/300px-Livadia_Palace_Crimea.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三巨頭的會議地點利華達皇宮.

要點
會議的重點如下:

協定最重要的一條是納粹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樣保證盟國的團結,盟國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和納粹有任何談判空間。戰後德國將被分割成四個佔領區,在德國統一之前,柏林同樣也將由四國佔領。
史達林同意讓法國成為在德國和奧地利擁有佔領區的第四個國家,同意法國有資格進入同盟國對德國控制委員會。
德國將進行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德國的戰爭賠款並非強迫勞動的形式。(參閱艾森豪與德國戰俘)
建立一個賠償理事會。
波蘭政府問題。盟國同意重組當時的波蘭政府, 加入其他組織例如波蘭臨時政府 進行民主選舉, 但排除了1939年建立的波蘭流亡政府。
波蘭東部邊界將按照寇松線,波蘭將在西部從德國得到領土補償,而精確的邊界將在晚些時候決定。
蘇聯和南斯拉夫公民將被送回自己的國家,不管他們願不願意。
羅斯福得到史達林的承諾,蘇聯將加入聯合國,而且同意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均將享有否決權。
史達林同意在擊敗德國以後90天內加入對日本帝國的作戰。蘇聯戰勝日本后,將得到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以及對大連、旅順及其鐵路連接的控制作為報酬。
建立一個決定分裂德國的委員會. 委員會將決定德國是否要分成幾個國家,如果進行分割,幾個新的德意志國家之間的邊界和相互關係又將如何確定。
成立的新國際組織(聯合國),會取代已經失敗了的國際聯盟.
會議協議包括:

所有被解放的歐洲國家內應該舉行民主選舉。
4月在舊金山進行就聯合國成立的會議。聯合國的組織方式基本被確定,聯合國安理會的主意被採納。美國和英國同意當時屬蘇聯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為獨立的聯合國成員。
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蘇聯向日本宣戰。其報酬是蘇聯獲得庫頁島、千島群島以及其對大連、旅順及其鐵路連接的控制。
關於義大利—南斯拉夫、義大利—奧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海峽使用的問題被暫時擱置。
所有被俘的蘇聯公民被遣返蘇聯,不論他們願不願意。
在德國投降、歐洲戰爭結束後二至三個月之內,蘇俄依據以下條件協助同盟國參加對日戰爭: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對1904年由於日本背信攻擊(日俄戰爭)所受侵害的帝俄舊有權利,應予恢復如左:(a)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的一切島嶼均須歸還蘇俄;(b)維護蘇俄在大連商港的優先權益,並使該港國際化;同時恢復旅順港口俄國海軍基地的租借權;(c)中蘇設立公司共同經營合辦中長鐵路、南滿鐵路,並保障蘇俄的優先利益。同時維護中華民國在滿州完整的主權。
千島群島讓與蘇俄。
上述有關外蒙古及東北的港灣與鐵路等協議,須徵求蔣中正之同意,羅斯福總統依史達林之通知,採取取得其同意之措施。
就未來德國的處理問題雅爾達協議相當含糊,用詞也為後來的詮釋造就許多想像的空間,有些人亦認為這次的會議為戰後冷戰之濫觴。

後果

雅爾達會議是二戰歐洲戰事結束以前以及羅斯福總統去世以前最後一次重要會議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B%85%E5%B0%94%E5%A1%94%E4%BC%9A%E8%AE%AE&variant=zh-tw#.E5.90.8E.E6.9E.9C
供您參考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39.gif
參考: wiki+me
2008-08-19 5:29 pm
有可能.......不過真正冷戰原因是美蘇的軍事和經濟的發展較
2008-08-10 11:58 pm
雅爾達會議是否造成了冷戰
答冷戰最大的原因是由於雙方都擁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衝突可能導致全人類毀滅,因此雙方都盡力避免發生全面的「熱」戰
德國可以算是冷戰中最主要的爭端焦點,特別是柏林。柏林圍牆很可能是冷戰最生動的標誌。這堵牆分隔了東柏林(屬於東德)與西柏林(屬於西德),使西柏林孤立於東德內。
即雙方關係的破裂是由於史達林違反了雅爾達共識、蘇聯企圖主宰東歐,以及蘇聯的擴張主義。
但是,之後很多歷史學家提出了另一種觀點:美國企圖保障其在全球的貿易利益才是冷戰最主要的起因。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美國的帝國主義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與蘇聯的作為同等重要的導致冷戰爆發的原因。
簡單而言,史學家對誰應該為二戰期間結盟的美蘇關係的破裂以及冷戰是否是不可避免的這兩個問題上產生分歧。
後一種觀點(即美國應該負責)在越南戰爭中達到頂峰,很多人開始認為,美國在道德層面上並不比蘇聯高多少。
冷戰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美國和蘇聯及他們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衝突和競爭。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衝突嚴重,但對抗雙方都盡力避免導致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人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因此稱之為「冷戰」。
美國的主要盟友是西歐、加拿大、日本、中華民國(台灣),而蘇聯的主要盟友是東歐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直到中蘇分裂)。
這個詞起源於1947年4月16日伯納德•巴魯克在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一次演説。
此外,1946年邱吉爾訪問美國,在這次訪問中他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
間接表示冷戰的開始。
這場全面的「東方對西方」的戰爭並未真正爆發,最大的原因是由於雙方都擁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衝突可能導致全人類毀滅,因此雙方都盡力避免發生全面的「熱」戰(請見相互保證毀滅),實際上只是在經濟、哲學、文化、社會和政治立場方面產生嚴重對立:西方指責東方不民主、極權主義和共產專制,而東方則批評西方是中產階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
東方國家指責西方國家「帝國主義」、「剝削勞工」,而西方國家則稱東方國家為「極權鐵幕」,企圖將民主國家納入極權專制的統治。
冷戰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隨著八十年代蘇聯的經濟危機,和戈巴契夫(戈巴卓夫)的民主改革,促成共產國家倒臺,到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冷戰正式結束。
中國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1979年),阿富汗戰爭是幾個東西方國家發生區域衝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數時候只是雙方代理人之間的衝突,在這些衝突中,主要強國只是通過資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國家或組織。
這麼做就減少了兩大陣營衝突的緊張性。
美國與蘇聯競爭的一個主要領域就是科學技術,此外還包括了十分隱蔽的間諜戰,和雙方的政治宣傳戰。
雖然雙方的諜報系統經常採取秘密的暗殺行動,但是由於核武器的威懾,兩陣營一直沒有發生全面衝突。
當然在當時,人們並不清楚,一個地區性的小規模衝突是否有可能引發核戰爭,有鑑於此,每一次的衝突都會引發人們極高的關注。
這種緊張態勢幾乎像真正的戰爭那樣改變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國可以算是冷戰中最主要的爭端焦點,特別是柏林。
柏林圍牆很可能是冷戰最生動的標誌。
這堵牆分隔了東柏林(屬於東德)與西柏林(屬於西德),使西柏林孤立於東德內。
歷史
納粹德國的崛起促進了西方盟國和蘇聯在戰時的合作,但從一開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間的合作就充滿了不信任和意識形態分歧。
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報告稱,即使不考慮意識形態分歧,美蘇兩國在經濟方面的競爭也必然會導致二者的對立。
沃爾特.拉法爾稱美國和俄羅斯帝國早在1900年時就曾因中國東北的發展產生過對立情緒,俄羅斯帝國因在工業方面無法同美國直接競爭而轉而尋求自身在遠東地區的貿易優勢並竭力排除其他大國,而美國則要求門戶開放,利益均沾。
西方世界對冷戰的研究經歷了3個階段。
在二戰結束後10多年的時間內,很少有學者會挑戰美國官方對冷戰起因的看法:即雙方關係的破裂是由於史達林違反了雅爾達共識、蘇聯企圖主宰東歐,以及蘇聯的擴張主義。


收錄日期: 2021-05-01 17:10: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10000015KK025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