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三丰, 元朝儒者, 洪武初, 召之入朝, 路阻武當, 夜夢玄武大帝授以拳法, 旦以破賊, 故名其拳為武當派, 或謂內家拳, 內家拳者, 儒家之意, 以別於方外(道家)也, 又因八門五步, 為此拳之要訣, 故名十三式, 傳七人, 宋遠橋, 俞連舟, 俞岱岩, 張松溪, 張翠山, 殷利亨, 莫谷聲, 而張松溪, 張翠山, 再傳者稱拳名叫十三式.
2.張三丰, 宋徽宗時人, 元世祖時王宗岳得其真傳, 百於年後, 張松溪在派中最為有名, 後傳葉繼美, 再傳王征南, 再傳黃百家等有內家拳法, 以六路長拳, 十段錦等, 征南後又百年始有南派甘鳳池, 北派由王宗岳傳蔣發再傳陳家溝陳長興, 再傳楊露蟬, 其子班侯, 健侯, 楊露蟬在清旗營中教三人, 萬舂, 凌山, 全佑, 三人一勁鋼, 一善發人, 一善柔化, 人稱三位各得楊先生一體, 有筋骨皮之分
從人名看來金庸小說是取材至許寓生(1878-1945)著太極拳勢圖解, 以至許多人說太極拳由張三丰所創全是受金庸小說所誤導, 歷史真相得靠網友提供更多資料來印證了.
太極拳探源的目的是想了解太極拳的練法, 由原始才可見理論基礎, 今日各派練法各異, 各說其利, 然而沒有一個有科學根據, 只個人意測推論, 凡事皆由原始的簡易演便而來, 能知基礎當然容易知其所以然.
今日太極功夫誰才練得是對的, 其實沒有標準, 因為目的不同, 練的方式練的結果就不一樣, 有練凌空勁者, 唯有練成者可說其法正確, 有練站樁推不動者, 則其引力而下之功算正確, 有練勁者, 以張三丰祖師拳論為準, 拳論說 "一舉一動, 週身俱要輕靈, 尤須貫串, 氣宜鼓盪, 神宜內斂 ....", 簡單幾句 "氣宜鼓盪", 才是重點, 因為要有鼓盪之氣必先有輕靈之身, 貫串之行動.
太極拳經為王宗岳所著, 而更重要的太極拳論, 所見引用者無不以張三丰著為主, 如作著另有其人, 則張三丰可列為神話了, 否則拳論何來.
感謝有四位贊助, 也希望贊助者表示一下意見, 也感謝楊上民兄在意見欄的回答, 頗資得參考, 特此加註以免遺珠之恨.
傑克狼指正太極拳勢圖解,1921年初版。是許禹生(靇厚)寫的 !而不是許寓生!感謝
太極拳經與太極拳論, 這兩篇作者是誰, 在各家著作多有不同, 有說王宗岳, 有說張三丰, 在網路上找到一篇分析清“乾隆抄本歌訣六首”包含在楊氏所傳著作張三豐《太極拳經》和王宗嶽《太極拳論》的內容。也就是說,楊氏所傳是六首歌訣的解釋文字的一部分。 其結論是太極拳經是張三豐作, 太極拳論為王宗嶽所解釋太極拳經之著. 其中張三丰與張三豐, 應是正楷與草書之別, 至於張三峰. 有說張三丰有號三峰. 王宗岳還是王宗嶽應是同一人筆誤所造成.
太極拳經之名是後人為推崇歌訣而加上的名稱, 因此太極拳主要敘述應歸名為拳經, 而其解釋歸為拳論, 此二者可根據內容加以釐清, 內容可參考如下 太極拳經:http://www.chh.org.tw/Ochh/ancient%20books/expatiationrighteousness/shiyi.htm 其他相關:http://www.chh.org.tw/Ochh/ancient%20books/warpdiscuss/jinglua.htm
根據各種資料可得以下推論 1.太極拳經作者為太極拳創始人, 因其為主要練功之法, 其他都是在解釋它而已. 2.拳經作著從消去法得知只可能為張三豐或王宗岳 (名字或有錯暫不論) 3.王宗岳可考證資料較多, 並無拳經(第一項所指定)著作, 因此張三豐為創始人 4.張三豐為道士或儒家, 各有說詞, 也可能是不同人. 5.內家拳名在許禹生著作中稱內家名是有別於出家而來, 後人不查而以為是指練內功, 因此拳術不分內外家. 以上推論有合理推翻者優先選為最佳解答
To 傑克狼 可以告訴你, 太極拳經並不是練拳的心得而已, 除非你不了解其內容, 在拳經之後一再出現解釋拳經的文章, 這是表示拳經講解太極拳之深入, 以非一般學生可以了解, 除非你以練到接近的程度是不能理解的. 古書中練發勁的方式與陳式太極近似, 這或許證明陳式也是根據這種方式所改出來的, 這與本人練拳的經驗是一至的, 也是我在尋求太極根源的原因, 陳式能創一派陳式太極, 今日不能有一派叫速定太極嗎? 或許傑克狼想通了也會有傑克太極呢, 現在教拳的老師那一個可以保證他才是原汁原味?
電視綜藝節目或科學實驗, 都有實驗傳話, 由十人一傳一, 通常在第三人就內容就錯了, 到最後便與原來毫不相干, 這就是口耳相傳的鄙病, 現在有錄影帶可以保證姿勢, 其內容每一個人的體會又有不同, 所以每一個學習者都要練習的警覺性, 不要以為有好老師就夠了, 所有的學問知識最後都是靠自己去發覺的.
幾千年來有一件不變的規則是, 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老師的角色就是寶庫的鎖匙, 進去了修得正果的, 成績就可能比師父大, 楊式學自陳家溝, 功夫好得可以另稱楊式, 陳式又學自外地而稱陳式, 這都是清出於藍, 雖未必勝於藍但, 各有特色, 原汁原味的功夫必遜於其師.
許禹生寫的「太極拳勢圖解」裡的王宗岳, 是元世祖時西安人, 得張三丰真傳, 名聞海內, 著有 "太極拳論", "太極拳解"."行工心解","搭手歌","總勢歌"等, 既有著作留世, 何來不可考, 並敘王宗岳傳-->河南蔣發,-->陳長興-->楊露蟬... 楊露蟬學至陳家溝陳長興, 但其著作中提到太極拳始祖為張三丰, 而其師陳長興自然不是始祖了, 否則同門豈能容下欺師滅祖之徒.
許禹生寫的「太極拳勢圖解」裡的宋遠橋, 當時與俞連舟, 俞岱岩, 張松溪, 張翠山, 殷利亨, 莫谷聲七人從張三丰學拳, 只張松溪, 張翠山再傳弟子時稱為十三式, 其他人未用十三式名, 當時並未有太極拳名, 只有八門五步, 也只有張松溪, 張翠山定其名為十三式, 其他人則另有名稱, 宋遠橋後人所述也未必有假, 因傳自宋遠橋, 且宋遠橋向張三丰學拳只月餘而已.
原始太極拳名為十三式, 此為不爭之事實, 十三式傳至陳家溝時已有三代了, 早以不只十三式了, 因楊露蟬的楊式太極有108式, 陳式自然也不少, 相信為了與原始十三式區別而各冠己姓於太極拳之上.
雖然許多人說太極拳之源不可考, 看起來並非如此, 客觀來看有以下輪廓 1.楊露蟬從陳長興學得十三式長拳, 其時期還無太極拳名. 2.楊露蟬闖出名號後稱其武術為楊式太極拳, 人階知楊學自陳家溝, 於是陳家溝的十三式改名為陳式太極. 3.非從陳式或楊式所學的太極或自己更改過的太極拳皆分分冠上己姓, 如武式, 孫式等 4.唯獨武當派的太極稱為太極拳, 後有人加稱武當太極. 5.武當所傳太極稱張三丰為祖師, 而武當並無其他各派傳入太極之記錄.
由以上觀之, 可以推測如下 1.太極拳由十三式長拳演變而來 2.太極拳名由楊露蟬打出名號 3.陳家溝所傳太極因楊式而出名又因楊式出自陳式, 故多稱陳式為太極之始. 4.張三丰確有其人, 但不可知是一人或數人, 十三式由其所創. 結論只待網友提出不合理之證明, 不應該, 人云亦云, 說不可考.
《王征南墓誌銘》其實只是佐證而已, 很奇怪為何沒有人以武當太極拳作為正據,因為只有武當太極稱為嫡派太極拳, 《武當嫡派太極拳術》,李壽籛著,成書於民國三十三年。 鄭曼青提詞、在所有武當太極拳著作中都以張三丰為祖師, 所有武當文件難道會作假以不實之人拜為祖師, 但所有考證太極拳源者都不採正宗資料真是奇怪, 記憶中小時家父從熊養和老師學太極拳也稱為武當嫡派共108式 .
『武當太極拳』此名呢 8月18補充說明第4.唯獨武當派的太極稱為太極拳, 後有人加稱武當太極. 在楊式太極出現之前只有十三式長拳, 武當也是一樣稱作十三式, 當有人將十三式稱為太極拳之後, 所有十三式皆改名為某某太極拳, 第4項講"唯獨武當派的太極稱為太極拳", 正確說法是唯獨武當派的十三式稱為太極拳, 此句是在第3項前題下所說的, 或許是在下表達能力不足造成誤會.
當世人皆知太極拳名之後, 在說從前的十三式時, 恐有人不了解, 於是作者多會自作主張將十三式說成太極拳, 讀者似乎不應就以此事指為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