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太空科技

2008-08-06 11:07 am
我想問下如果一部太空船處於一個冇重力的狀態
唔受到任何的吸力吸引住
佢開到500幾km/h 禁樣太空船入面會唔會產生重力
會唔會令到太空人弋感受到重力呢??

回答 (3)

2008-08-08 7:40 am
✔ 最佳答案
一艘太空船如果要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飛行,其速度要達到所謂的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約8000米,比你所說的500幾km/h要快得多。儘管如此,整艘太空船仍然是處於無重量狀態,這是因為太空船高速飛行所產生的離心力,剛好抵銷了地球對它的吸引力。
不過若如你所言,太空船袛有500幾km/h的時速,則整艘太空船會立即被地球所吸引,迅速墮落,其加速度會令太空船內的太空人,感受到比地面大10倍以上的重力,這是非一般人可以抵受的,
2008-08-06 5:02 pm
應該唔會掛~
我都唔清楚
2008-08-06 4:57 pm
宇宙飛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太空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汉漢▼▲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

轉換標題為:原文:宇宙飞船;简体:宇宙飞船;繁體:太空船;香港:宇宙飛船;
實際標題為:宇宙飞船;當前顯示為:宇宙飛船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简体:宇宙飞船;繁體:太空船;香港:飛船;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飛船






飛船,或稱載人飛船、台灣稱太空船,飛船,是能保障太空人在外太空執行航太任務並返回地面的航天飛行器,屬於一次性使用的返回型載人航天器。載人飛船可以獨立進行航天活動,也可作爲往返於地面和載體」,還能與太空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後進行聯合飛行。載人飛船容積較小,受到所載消耗性物資數量的限制,不具備再補給的能力,而且不能重複使用。

[編輯] 載人飛船功用

進行近地軌道飛行,試驗各種載人航太技術,如軌道交會和對接及宇航員在軌道上出艙,進入太空活動等;
考察軌道上失重和空間輻射等因素對人體的影響,發展航太醫學;
進行載人登月飛行;
爲太空站接送人員和運送物資;
進行軍事偵察和地球資源勘測;
進行臨時性的天文觀測。

[編輯] 載人飛船組成
載人飛船大多由由乘員返回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應急救生裝置等部分組成,登月飛船還具有登月艙。

返回座艙是載人飛船的核心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返回座艙不僅和其他艙段一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階段的各種應力和環境條件,而且還要禁受再入大氣層和返回地面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軌道艙是宇航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場所,裏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設備;服務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和氣源等設備,對飛船起服務保障作用;對接艙是用來與太空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的艙段。


火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4/Model_rocket_launch_2_%28Starwiz%29.jpg/200px-Model_rocket_launch_2_%28Starwiz%29.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模型火箭









[




固態火箭跟液態火箭便是現今比較常用的火箭。此外,還有混合火箭---就是用固體的燃料而用液體的氧化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今運載火箭大多包含了液態火箭跟固態火箭,也就是說,一個火箭可能第一節是固態的而第二節卻是液態的。
至今只有化學能和太陽能(離子)式火箭被實用化,而原子能火箭和雷射脈衝式火箭,正在做樣板實驗,而其他類型的如核脈衝火箭正在預研中,反物質火箭和星際氣體衝壓火箭更只在理論上探索。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Black_Arrow_engine.jpg/200px-Black_Arrow_engin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火箭發動機

[編輯] 歷史

[編輯] 起源
中國人在公元前300年就已發明了火箭,但是是作為像煙花一樣娛樂品。 11世紀之後發展為軍用。 北宋初年,曾用以製作火箭、火球等。後來又出現了帶爆炸性的霹靂炮。南宋時期更出現了鐵火炮、突火槍、火銃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廣泛使用在對蒙戰爭中。 1150年 宋朝 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軍隊發明了全世界上第一支火箭. 他們將裝滿火葯的竹管綁放箭上, 加上一條引信. 接着在靠近箭羽部份綁上一小塊鐵. 讓箭簇傾斜以便射得更遠.1500年左右,明朝中國畫有萬戶升空圖為佐證。
18世紀末印度人用火箭抵抗英國,從此傳入歐洲。
附有燃燒物的箭矢也被稱為火箭。在赤壁之戰時這種火箭已經被廣泛使用。[來源請求]

在1923年,赫爾曼奧伯特(1894-1989)在慕尼黑大學拒絕了他的博士論文後,將其一個版本出版成為《飛向行星太空的火箭》(德文:Die Rakete zu den Planetenrumen)
在1926年,羅伯特‧高達德於美國麻塞諸塞州奧本鎮發射了世界第一枚液態燃料火箭。
在1920年代之間,美國、奧地利、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意大利、德國及俄國相繼出現研究火箭的組織。1920年代中期,德國科學家開始實驗能到達高空及長距離的液態推進火箭。一群業餘火箭工程師在1927年組成德國火箭學會(德文:VfR),而在1931年發射了一枚液態推進火箭(使用氧氣及汽油)
從1931年自1937年為止,最大規模的火箭引擎設計發生在列寧格勒的氣體動力實驗室。在充足的資金與良好的人員經營下,超過100枚實驗性火箭在Valentin Glushko的領導下被製造出來。這項工程包括了再生冷卻、自燃點火以及包括旋轉及雙推進混合設計(swirling and bi-propellant mixing injectors)的噴油器。然而,這項工程卻由於1938年史達林大清洗使Glushko被逮捕而遭到縮減。同時間奧地利教授Eugen Snger也進行了相似但較小規模的工作。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5 14:52: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06000051KK003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