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活字印刷術..

2008-08-04 1:02 am
唔該我想大家詳細講下以下LEE幾個小題目:

1.活字印刷術的歷史

2.活字印刷術的傳播

3.活字印刷術對後世的影響

愈詳細愈好, THX!

回答 (4)

2008-08-04 1:12 am
✔ 最佳答案
1.活字印刷術發明的歷史背景
由隨唐時代發明,經過數個朝代技術上的改進,而後發展至宋代,雕版印刷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雕版印刷在印刷技術、印刷品質、印刷數量各方面都達到了輝煌成就,加上精良的造紙和墨色技術,使本時期的印刷品趨於完美足以成為後世典範,兩宋時期也為我國雕版印刷的黃金時期,因此宋本書也成為一種珍貴的版本。但是雕版印刷卻有一個缺點,就是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才可以將一本書籍雕刻完畢。對於生產速度、出版書籍及知識流通上,對其發展是一個重大障礙。在此一環境下,中國古人希望能有改進所擁有的印刷術以取得更便捷的方法,活字版的發明就是在此一歷史環境中被發明了。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在十一世紀中期,中國北宋慶曆年間(西元1041-1048年)由畢昇所發明,畢昇所發明的活字以膠泥為原料製成,稱為泥活字印刷。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它比德國谷騰堡的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活字版的發明和發展,使人類得以享受方便、迅速、低成本的書籍及印刷產品。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的記載很少,沈括在他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作了一段記載。書中記載畢昇應是名印刷的工匠,在長期的印刷工作中,發現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板,不但花費長時間,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雕刻一副活字,不足或毀損之部份則再刻製即可,活字版日後可以重複利用,日後則不必再重新再雕版一次,排版印刷將非常方便,也就是在此構想下,畢昇發明了活字版。沈括在《夢溪筆談》記載,畢昇死後,他生前所做的泥活字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很可惜的是畢昇的發明在當時並未受到好好的利用,而是日後由後人將其理念發揚光大。

2.傳入亞洲國家鄰近地區
我國古代印刷術,領先當時其他國家數百年,世界其他地區的印刷術都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所傳遞。我國古代與亞洲鄰近國家關係密切,印刷術的傳播便先傳入與我國關係密切的朝鮮,朝鮮與我國自古雙方文化交流頻繁,我國最早傳入朝鮮是由雕版印刷的佛經開始,現今世界上最早的《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印本,也是由中國所帶去。

活字印刷傳到朝鮮,開始也由泥活字(朝鮮稱為陶活字,因用土所燒製而成),而後為木活字。其中十三世紀時朝鮮歷史記載《古今詳定禮文》是以〝鑄字〞印刷,經學者考據,該〝鑄字〞可能是以銅活字來做印刷,所以銅活字可能是由朝鮮所發明,與西方國家相比提早了將近兩百年。而朝鮮印刷術方面,還有其他地方值得介紹,其字體部分要求嚴格,導致所印刷之產品,品質優秀,字體美觀.而其對紙與墨也特別的講究,所以印刷出之書籍產品,皆為上等。

中國印刷術何時傳入日本?現今說法分云,比較確信的說法是西元1088年所印的〝成唯識論〞,這是確有年代可考的雕版印刷品。元末時期,有相當多之中國人東渡至日本參與雕刻印刷,其中最有名為元末的陳孟榮與明初的俞良甫,於當時刻印了《春秋經傳集解》,《昌黎文集》等中國書籍,對日本文化與印刷發展有卓越貢獻。

日本的活字印刷開始於十六世紀末年,西元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將朝鮮的木活字,銅活字運至日本,日本獲得此一技術後,將全部《大藏經》六千三百多卷以活字印刷,這是用活字印刷的第一本《大藏經》。日本最早的版畫,為元寬四年(西元1246年)所刻製〝比丘六物圖〞日本版畫色彩鮮豔美麗,內容人物、風景、仕女接充滿民族色彩,相當受到人士喜愛。

東南亞各國的印刷術,如越南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也是由中國技術所傳去,因而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而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以及南洋其他地方,這些地區的因刷術發展皆由華僑於當地所建立.也對當地文化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傳入歐洲
中國印刷術由新疆、中亞、西亞傳入歐洲。西元九世紀回紇人居住地區位居中西雙方交通的樞紐,也是東西雙方文化交流必經的孔道。西元1902年至西元1907年在新疆土魯番遺址中發現,有大量古代印刷品文物,其中共有六種文字回紇文、漢文、梵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其中以回紇文、漢文、梵文三種最多。

元代時期,蒙古國力強盛,建立了橫跨歐亞兩洲的蒙古帝國,歐洲人最先看到中國的印刷品就是紙幣。藉由當時東西雙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傳入中亞各國,並再由波斯(今伊朗,古稱安息)與歐洲地區交流而傳入歐洲。

十五世紀後期及十六世紀早期,印刷術的傳播對西方的思想和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啟發西方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這是西方歐洲近代進步的一大動力。

3.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印刷術被稱為是〝文明之母〞,中國是發明印刷術的國家,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印刷、指南針、火藥),使知識可以大量的流傳,對人類文化的傳播發展、知識教育的普及,並使一般大眾都有機會受教育,知識書本將不再只是少數權貴人士的權利,因此對人類文明的演進有重大貢獻,並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008-08-22 8:12 pm
多謝你吔!我都想問呢條問題呀!
2008-08-04 4:05 am
沒有印刷的世界   

  在沒有文字的遠古,知識只能靠口耳相傳。 後來漸漸出現了“結繩記事”及“契木為文”等 方法來傳遞知識。直至文字出現後,古人才嘗試 使用一些簡單的技術來複製文字。印章的使用、 碑石拓印以及紡織物印染技術的使用,可以說是 印刷術的先驅。
印刷術源於中國   

  中國是印刷術的故鄉。東西方各國在古代都有印章、石碑、印花板等複製技術,為何印刷的發明卻完成於中國?   

  印刷離不開紙,而中國是發明造紙術的國家。有了紙以後,人們經歷長時間抄寫讀物, 對新型複製技術就有了進一步的要求。

  此外,雕版印刷需要反體刻字的技術。而 把反體字印蓋在紙上的技術,中國最晚至魏晉已經出現,大規模紙拓儒家經典則出現於南北朝。反觀世界各地雖然均有石刻,但以紙拓碑刻反體文,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把有許多文字的木印印在紙上作護身符,並且製成圖文並茂的木版。這樣的逐步發展,最終演變成雕版印刷術的出現。
隋唐五代印刷

  隋唐五代歷三百七十九年(公元581-960),
是雕版印刷的早期階段。從出土文物和文獻記
載來看,唐代的雕版印刷品主要是一些讀物、
日常和宗教用品,如佛經、佛像、曆書、語言
文字工具書以及票據等。除了純文字的讀物
外,還有圖文並茂的插圖本。這些印刷品在當
時的社會有很大需求量。

  在唐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五代十國(10世
紀)印刷,出現了新的突破。由政府刊刻的儒
家《九經》是印刷業的一個創舉。因為印刷的
範圍從此大大拓寬,更進一步被用於刊印聖賢
之書。雕版印刷的普及,更為兩宋的印刷黃金
時代奠下了基礎。

2008-08-03 20:06:22 補充:
宋元印刷

  兩宋時期,雕版印刷技術更趨成熟,北宋
時發明了活字印刷技術;元朝時王禎完善活字
印刷,製造了轉輪貯字盤,加快了撿字速度。
除了有單色印刷外,更有複色印刷,在印刷品
裝訂與裝幀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宋朝印刷品內容擴及儒、釋、道及諸子百
家所有領域,舉凡文史、哲學、地理、詩文、
小說、戲劇、星象及音樂之類的刊本,應有盡
有。特別是出版了更多的科技和醫學著作。除
了書籍和版畫的印刷以外、還有紙幣的印刷和
發行。

2008-08-03 20:06:29 補充:
  宋元以來出版中心散及全國四面八方,印
刷用紙質量和品種超過以往歷代,形成官刻、
坊刻及私刻的印刷網絡。由於印刷術的普及和
進步,使這一時期的印刷品趨於完美,成為後
世典範,為明清兩代的發展奠下了基礎。

2008-08-03 20:07:07 補充:
遼代印刷(公元907-1125年)   

  契丹族建立的遼國,於公元十世紀達到鼎 盛。他們重視佛教,大量吸收中原文化,除大 量印刷佛經外,也印刷儒家經典、各類史書、 詩集及各種工具書。   

  遼代印刷業最發達的是燕京(北京)、范陽 (涿洲)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帶。在當時的燕 京,已有多間民間作坊,說明當時北京的印刷 已經十分興盛。遼代的大型印刷品為《契丹藏》 (《遼藏》)卷軸裝,約五千餘卷。   

  在山西應縣木塔中,還發現幾件印刷敷彩 佛畫,為印刷黑白底紋後,再用手工塗彩而成。

2008-08-03 20:08:06 補充:
金代印刷(公元1115-1234年)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金世祖
完顏旻稱帝,正式成立大金國,天會三年(公元
1125年)滅遼,天會四年佔領開封,形成南宋和
金朝長期對峙的局面,並且設北京為中都,成
為當時的政冶中心。
  
金代對印刷十分重視,設國子監,主管書
籍的印刷。據載,金國子監所印的書有六經、
《十七史》等書三十餘種。
  

2008-08-03 20:08:22 補充:
金民間印刷業,遍及今河南、山東、河
北、山西、陝西等北方廣泛地區,尤以平陽一
帶最為興盛。
  
平陽(今山西臨汾)及其附近分佈了較多的
印刷作坊,數量及質量可與建陽相比。黑水城
出土的《四美人圖》即來自平陽著名印刷作坊
姬家。平陽民間印刷的《金藏》,工程巨大,
歷三十多年才刻印完成,現存約四千多卷。這
證明當時平陽一帶集中了一批精良的刻版工匠。

2008-08-03 20:08:29 補充:
《大藏經》

  女真族與漢族、契丹族一樣信奉佛教,各
地寺院藏有印本佛經圖,有的寺院自行籌資印
經。最著名的是公元1148至1173年在河東天寧
寺(今山西運城西南)所刻印的金版《大藏經》,
收佛典6900餘卷,作卷軸裝。公元1933年此金
版藏經於山西趙城廣勝寺被發現,又稱《趙城
藏》。

2008-08-03 20:08:51 補充:
西夏印刷(公元1032-1227年)

  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西夏,居今寧夏一
帶。他們信奉佛教,除使用自己的文字外,也
使用漢字。

  西夏建國以後,開始刻印書藉,而且印量
很大。政府機構中,設有紙工院和刻印司等,
可見西夏政府很重視印刷。

  西夏印刷品中佛經數量最大,非宗教著作
中有字書、儒家典藉、歷史書、政治書、兵書
和曆書等,有西夏文,也有漢文。既有木刻
本,還有十二至十三世紀的木活字本和泥活字
本,如1991年寧夏發現的西夏文木活字本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和1989年甘肅武威出土
的西夏文泥活字本《維摩詰所說經》。

2008-08-03 20:09:28 補充:
明清印刷

  明清兩代的印刷,不但在數量、題材及產
地分佈上超過前代,而且印刷品的藝術性也非
前代可比,在技術方面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明清期間的木雕版印刷技術更趨成熟,插
圖本著作驟增,由於多色套印的發展,使整幅
美術作品能用印刷形式表現出來。歷史上的泥
活字和金屬活字得到全面復興,出現了用木活
字和銅活字大規模印刷的高潮。

2008-08-03 20:09:38 補充:
  明清時形成橫平豎直、橫輕豎重的方形標
準印刷字體,是印刷術進步的標誌。書籍裝訂
方面,包背裝和線裝成為主流。歷史上沒有任
何朝代像明清時那樣出版題材廣泛的通俗讀
物,尢其是插圖本戲曲、小說、畫冊。此外,
經史子集、釋道、科學技術、地方志、譜牒、
叢書、類書、西洋著作及各種用少數民族文字
編成的作品,甚至天主教讀物,都無所不包地
出版。

2008-08-03 20:09:56 補充:
印刷術在西方

  十五世紀後期及十六世紀早期,印刷術的
傳播對西方的思想和社會都有深刻的影響。它
激發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興起;而這兩個
運動反過來進一步促進印刷術的發展。西方學
者曾指出,"西方世界現代文明進程中的幾乎
每一項成就、都以不同的方式與印刷術的引進
和發展有聯繫。"首先,印刷術能使書籍廣泛發
行,這意味教會對知識的壟斷被打破,從而為
發展新學問開拓道路。另一方面,印刷術促進
了歐洲民族文學的發展,從而促進民族主義興
起。由於當時的書籍多以不同的歐洲民族語言
出版,不同民族的語言詞彙、語法、結構、拼
法和發音等可透過印刷品得以固定,這不單促
進通俗文學的發展,還促使歐洲各國民族意識
的確認。

2008-08-03 20:10:39 補充:
中國的印刷藝術

  中國雕版印刷中的插圖直接代表了版畫刻
印藝術。版畫的發展次序首先是宗教畫,其次
是實用畫,最後是藝術畫。

  版畫在發展過程中成了高度精美的藝術,
這不單表現在其概括主題事物的技巧上,也表
現在它的佈局和雕刻的風格上。一幅精美的版
畫不單需要匠師純熟的刀法,還需要工匠個人
對藝術的了解。中國的餖版彩印便証明了這一
點,它要求設計者、刻工和印工之間對原作的
心領神會。木刻和插圖起了實用和美學的雙重
作用,作品所體現的往往是一代風騷,是整個
時代的思想、觀念、史實和個性。
2008-08-04 1:18 am
1..活字印刷術的歷史
中國的活字印刷起源於宋代,歷代出現各種活字,包括木活字,陶土活字,陶瓷活字,銅活字,但由於中國從宋代以來十分講究印刷字體的美觀性,加上印刷的書籍往往需要不同大小的字體,有的書籍還要配上插圖, 活字版不如雕版方便和易於保存,雕版印刷在古代中國始終占據主導位置。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約在1040年出現,當時的宋代人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用於取代雕版印刷術。與畢昇同時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細記載:a)用膠泥刻字,火燒成陶土活字,每一字有幾個活字,之也之類的 字,造二十幾個活字。 b)將活字排入兩塊鐵范,排滿為一版c)同時用兩塊排字版,一版印刷時,一塊排字,交替使用。d)若只印二三本,活字法並不簡易,如印幾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元朝王禎在造活字印書法提到宋朝有人使用錫做為活字。明朝有文獻有人使用鉛做活字,可是方法沒有流傳下來2.活字印刷術的傳播
中國的活字印刷在高麗和日本的出現
13世紀末,高麗用金屬活字印《清涼答順宗心要法門》,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活字本。
1376年,朝鮮出現木活字《通鑒綱目》。
1436年朝鮮用鉛活字刊印《通鑒綱目》。
16世紀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文孝經》、《勸學文》。
---------------------------------------------------------------------------------------
歐洲活字印刷的發明與傳播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4]。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歷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意大利人則將活字印刷傳入歐洲的功勞,歸功於倫巴地出生的意大利印書家帕菲洛卡·斯塔爾迪,他見到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來的活字版書籍,採用活字法印書。意大利人為此特地在他的出生地樹立他的雕像作為紀念。[最後西式鉛字印刷傳入中國]1839年,英國倫敦傳道會傳教士理雅各將馬六甲英華書院及其印書廠的華文活字和印刷機器,遷往香港。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就是用英華書院的漢字活版印刷廠印刷發行的。當時英華書院鑄造的中文活字,世界聞名:俄國沙王欽差大臣、法國巴黎學會、新加坡政府。而太平天國、兩廣總督、上海道台、清廷總理衙門等,都先後購買過英華書院鑄造的中文活字,或全套活字銅模,是為西人鑄造的中文鉛字傳入中國之始。[3.活字印刷術對後世的影響]古騰堡所發明的鉛字,實際上同時含有鉛、錫與銻。因為活字合金含有鉛等對人體有害的金屬、使用麻煩以及工藝上的不足,在電腦排版流行以後,逐漸消聲匿跡。
(即是從此以後都再沒有人使用此技術。)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3 21:52: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03000051KK017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