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深圳城市面貌的改變 急!!! 做專題

2008-08-02 11:12 pm
改革開放三十年深圳城市面貌的改變 急!!! 做專題

回答 (1)

2008-08-03 4:04 am
✔ 最佳答案
[編輯] 民國以後
民國三年(1914年),全國省市名稱統查後,為避免與河南省新安縣同名,改名寶安縣。抗日戰爭期間,縣治曾遷至東莞縣石馬鎮。1949年10月19日,寶安縣人民武裝力量進入南頭,寶安縣解放。1953年,縣人民政府考慮到深圳墟連接廣九鐵路,交通便利,便將寶安縣城從南頭搬到深圳墟。


[編輯] 成立經濟特區前
1979年改革開放後寳安縣易名為深圳市。1980年,升級為副省級市。並於靠近香港新界的地段設立經濟特區。

寳安、深圳,其含義在改革開放前後起了很大的變化。「深圳」一詞來源於客家話,意為「村邊一條深深的小河」,可以推測就是目前人民橋旁邊的深圳河;也有一說是指新園路所在地被填埋的河。因此,此地名應為現東門老街所在處,名為深圳墟。今天的「寳安」指深圳市的一個區,是原寳安縣的一部分;改革開放前的「深圳」是寳安縣的一個村,是今深圳市的一部分。所謂深圳「從邊陲小鎮發展成國際化大都市」,實指「深圳」所指代地域範圍的變遷。

當香港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時,這處是香港通往中國大陸的陸路主要關卡。過去香港人前往大陸,都必須在羅湖站下車,然後徒步橫過深圳橋來到深圳。由於對內地政策的恐慌,深圳酒店曾經是港人和廣東省籍親人會面的地方。

1980年代初期的深圳還是很落後,到處都是菜田,居民以務農為生。當時的深圳火車站十分簡陋。不過由於深圳鄰近香港,所以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當地人民已對境外的事物非常熱心。在當時的火車站,可以買到先前一天的香港報紙。當時在中國的其他地方,是禁止傳閱香港報紙的。


[編輯]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
1980年代初期,深圳、珠海和廈門相繼被指定為經濟特區,以這三地作為開放的窗口,為開放改革的試點。而深圳也由原來只是寶安縣的一個小鎮升格成為地級市,並反過來吞併了原來寶安縣的地域。

經濟發展在深圳漸趨蓬勃,高樓大廈取代農田,多個周邊的開發區引進外地資金,尤其是吸引港資到這裡設廠房。市內的商業活動漸見市場經濟的規模,亦開始開發早期的旅遊點如西麗湖和香蜜湖。深圳證券交易所為首個在中國設立的證券交易所,深圳正逐向金融發展。

比較特別的是在1980年代原本有規劃要發行深圳特區貨幣,後來因諸多原因而擱置,後來就沒有打算發行了。

2008-08-02 20:04:32 補充:
[編輯] 人口
深圳市人口多數來自外地,因此深圳被稱爲「移民城市」。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網站公佈的資料,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6.4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96.83萬人,非戶籍人口649.6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12.53‰,死亡率1.1‰,自然增長率11.4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334人。

另外深圳還有數百萬臨時性的流動人口,因此深圳市的總人口一般相信超過1200萬人。

2008-08-02 20:04:57 補充:
[編輯] 行政區劃
深圳市與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所指的並不是同一個概念。深圳市現轄六區。

特區之內:羅湖區、鹽田區、福田區、南山區
特區之外:龍崗區、寶安區、光明新區(屬寶安區)

深圳行政區劃圖[1]由於特區與非特區適用的經濟政策不同,造成目前特區內外形成巨大落差,目前要求將寳安區與龍崗區併入特區的呼聲越來越高。

2008-08-02 20:05:08 補充: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從特區外不能隨意進入特區,而必須在特區與非特區間的檢查站(俗稱「二綫關」)接受證件檢查。現在,證件檢查程序已大大簡化,甚至很多時候並不檢查,但檢查站仍予以保留。目前深圳有新城檢查站、南頭檢查站、布吉檢查站、梅林檢查站、同樂檢查站、白芒檢查站、沙灣檢查站、鹽田檢查站、背仔角檢查站、溪沖檢查站等共14個檢查站。隨著市政建設如南坪快速路的開通,檢查站的數量在繼續增加。

2008-08-02 20:05:22 補充:
由於深圳發展迅速,很多昔日的荒涼之地現在已變成了熱鬧的街區。因此,不同的人在心理上對深圳有不同的概念,這一點在已久居深圳的人士及來深圳不久的人士有很大區別。從深圳建立特區不久來深圳定居的人士,部分人仍堅持認為深圳是東起黃貝嶺,西至華富路,甚至只到上步路的一片狹小區域,因為最初的深圳除這片區域外一片荒涼。深南路的冠名方法,即深圳到南頭的市政路。

2008-08-02 20:05:33 補充:
2005年,有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將惠州市惠陽區、東莞市鳳崗鎮、東莞市清溪鎮或大亞灣區划入深圳,使深圳有足夠土地空間,發展成產業轉移和工業後勤基地。這消息一度刺激惠陽的房地產市場,成了深圳置業者追捧的目標。有關建議正等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

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區,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是光明等片區管理體制的調整,而不涉及行政區劃的變化[2]。

2008-08-02 20:05:44 補充:
[編輯] 綜合競爭力
根據《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深圳被評為兩岸四地僅次於香港的綜合競爭力第二名城市。超過了北京、上海、廣州與台北。現時深圳市的地價高企,房價已升至¥15000/平方米,更有高達¥14萬/平方米的樓盤出售。深圳房價在向香港北區的粉嶺看齊,這使不少香港居民在權衡交通開支及住房支出後迴流到香港居住。

2008-08-02 20:05:51 補充:
[編輯] 經濟

深圳會展中心(圖中的平頂建築)2004年,深圳全市GDP為4282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7000美元,
2005年,深圳全市GDP為4926億元人民幣,全年經濟增長速度為15%,人均GDP為7300美元。
2006年,地區生産總值達5813.56億元,增長16.6%;人均GDP達到8815美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2007年該市生産總值預期增長目標為13%。


收錄日期: 2021-04-19 13:46: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02000051KK014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