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禮賓府始建於1851年10月,即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八年之後。施工圖由第二任測量總署署長卡拉弗利 (Charles St George Cleverly)負責,預算需費14,940英鎊。然而工程進展緩慢,歷時四年才告竣工。1855年10月,官邸落成,第四任港督寶寧爵士(1854-1859年)成為首位主人。
1889年,港督德輔爵士 (1887-1891年)在任期間,東面加建新翼,用作社交活動場地。新翼面積與主建築相若,由有蓋樓梯相連,上層為宴會廳,下層為飯廳。加建工程全速進行,於1891年完成。
1941年聖誕日,第21任港督楊慕琦爵士(1941-1947年)向日軍投降。其時,總督府已建成86年,不少部分亟待徹底修葺,日軍遂大舉重建擴充。1942年,26歲工程師藤村正一奉命擬備圖則,準備加建中央塔樓和修改石柱牆飾,以切合東洋風格。上層增建向海的傳統和室,包括日式榻榻米平台及障子趟門(米紙製),另闢設小型茶室。工程1944年完竣。
楊慕琦爵士 (1941-1947年) 1946年遷回官邸,把日式裝置拆除,改建成四間睡房和浴室。
葛量洪爵士(1947-1957年) 在房間牆壁上鑲嵌飾板,加裝假天花和壁爐,增建露台,在睡房、客廳和飯廳安裝獨立空調、裝上水晶燈飾,並在主樓門廊入口處加置兩隻石獅子。石獅子至今仍守衛着禮賓府。
戴麟趾爵士 (1964-1971年) 重新裝修,大門地上鋪砌黑白方格的膠地板,天花和牆壁加添華麗的石膏浮雕。
麥理浩爵士 (1971-1982年) 大規模翻新,更換屋頂,宴會廳首次安裝中央空調,花園闢建腰形泳池;並拆除天花吊扇,換上夫人在印度購置的意大利製古董水晶燈;擴充員工宿舍,加建風格與主樓相配的管家宿舍。
尤德爵士 (1982-1986年) 在北外廊主樓石梯之外加設噴水池。置於花崗石級中央的扶手欄以同樣花崗石物料砌造,設有一引水道,池水沿引水道淙淙流下花崗石級至斜坡平台。
衛奕信爵士 (1987-1992年) 改建花園,方形水池改為圓形,在斜坡平台加建小涼亭,主花園樓梯水景改為大型花槽種植時花。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 (1992-1997年) 以「東西交匯」為基調,在內部大事重修,以反映香港中西薈萃、朝氣勃勃的特質。新的室內陳設既切合港督官邸尊貴地位,也展現東方世界的文化承傳。地毯、家具、陶瓷、畫作、雕塑完全更換,展現出新的風貌。
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 (1997-2005年) 出任行政長官後,決定留居於其半山寓所,但每逢舉辦官式活動或接待貴賓,仍以禮賓府為首選場地。在他任內,禮賓府增添了許多雅緻的盆景,也作了一系列改建,包括改建廚房,以配合中式烹調,另外把宴會廳開放予非政府組織申請使用。
曾蔭權 (自2005年) 是首位入住禮賓府並在內辦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禮賓府的 電訊、通風和電力系統已經按照現今標準更新,並在後花園增建一個戶外魚池。香港禮賓府幾歷變遷,糅合了不同的建築風格,成為今天別具特色的文物建築。它是香港歷史演變的見證,抹上了悠悠歲月留下的幾許神秘與尊貴色彩。百多年來,不同的主人、嘉賓和員工,各以其不同的身分和方式,為它添上了深淺各異的歷史筆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