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薯嘜」係唔係由英文shmuck得來?
A:依我看,首先這個『薯』字並非外語而來。
現今常用『薯』來形容人愚昧,如『薯頭薯腦』、『薯嘜』這些詞語;然此『薯』字其實並非來自異鄉。『薯』只是標音字,其本字當為『銖』。
早在1933年由孔仲南先生所著的《廣東俗語考》就有云:
蠢鈍曰銖鈍。
銖音殊。人蠢鈍曰銖鈍。『博雅』銖鈍也。『淮南子』兵其戈銖而無刃。『注』楚人謂刀頓曰銖。粵以銖薯同音。故又目為大番薯。
「銖」有兩個讀音:「朱」、「殊」,黃錫凌的《粵音韻彙》標音「殊」。三國張揖《廣雅‧釋詁》謂:「銖,鈍也」,「銖」原意謂刀劍不鋒利的意思。漢朝淮南王劉安《淮南子‧齊俗訓》載:「古者……其衣致暖而無文,其兵戈銖而無刃。」高誘注:「楚人謂刃頓為銖。」「頓」通「鈍」,「刃頓」即是指刀刃的不鋒利。晉陳壽《三國志‧吳書‧薛綜傳》錄薛綜《上疏諫親征公孫淵》:「今遼東戎貊小國,無城池之固,備禦之術,器械銖鈍,犬羊無政,往必禽克。」「銖鈍」兩字連用,皆言軍隊器械質素之差劣。把這個意義引申,人的遲鈍也可叫「銖」。
又民國連橫所撰的《台灣語典》云:『《廣雅》:銖,鈍也;亦作朱。《莊子》:人皆謂我朱愚。朱愚,則闇昧也。』
因此,『薯』是有字可尋的。『薯嘜』當作「銖嘜」。
Q:至於「銖嘜」是否由英美用語shmuck而來?
A:我不敢否認有此可能。因為從英美讀音來看,都十分像「銖嘜」的音。而且shmuck其實早在1890年代出現,如以下所記:
schmuck(shmuck)
–noun Slang.
meaning:
(1)an obnoxious or contemptible person.(可厭的人)
(2)A clumsy or stupid person; an oaf.(愚昧/白痴的人)
[Origin: 1890–95; < Yiddish shmok (vulgar) lit., penis (of uncert. orig.)
圖片參考:
http://cache.lexico.com/dictionary/graphics/luna/thinsp.png
]
再從歷史來看,廣東地區是最早對外進行通商的地區,如廣州市於1757年就成為全國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後列強侵華,廣東地區對外活動亦頻,英美用語或許已在廣東坊間出現。如果Shmuck這字早在1890年出現,我國人民或許真的有機會接觸此字。Shmuck有愚鈍的意思,「銖」亦有愚昧的意思,把Sh譯成「銖」,音義皆合,似乎很恰當。
我國人亦很喜歡把mark字音譯為「嘜」字,意為商標之意。muck跟mark的音聽起來相像,舊時懂外語人不多,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的譯作「嘜」。「嘜」有標誌的意思,「銖嘜」意譯就是「愚蠢的標誌」,確實是非常生動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