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劉正夫書(節錄)

2008-08-01 9:41 pm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夫文豈於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為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為之最。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若皆與世沈浮,不自樹立,絕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後世之傳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於文,豈異於是乎?

1.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說明了有關寫作的甚麼道理?

2.文中用甚麼比喻這個道理?文中有舉出甚麼例證支持這個道理?
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1)

2008-08-03 1:37 am
✔ 最佳答案
譯文:
各種事物,每天早早晚晚都看見的,人們卻都不注意,等到看出來有什麼特異之處,那麼大家就都一起來觀看談論了。寫文章難道跟這不一樣嗎?漢朝人沒有不會寫文章的,只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司馬遷、劉向、楊雄寫得最好。既然這樣,那麼用功深的,他獲得的名聲就遠。如果都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即使不被當代人所責怪,但也一定不會流傳於後世的。您家中的東西,都是可以信賴使用的,可是那些珍愛的物品,一定不是尋常的東西。那讀書人對於寫文章,難道道理和這不同嗎?現在後輩們寫文章深入鑽研,努力挖掘文章精髓,以古聖先賢為學習楷模,雖然不一定都如此,但要是真有司馬相如、太史公司馬遷、劉向、楊雄那樣的人出現,一定是從這裡起步,而不會出自于拘泥於一般見解的人。生人的學說,不用文字表達便罷,倘若用文字表達,必定以能者為上,能者不是別人,是能夠樹立自己觀點,不因循守舊(而有獨到見解)的人。自從有文字以來,誰不作文章,然而流傳到今天的,一定是那些能者的文章。所以,我時常把這種道理講給別人聽。
1.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睹其異者,則共觀而言之。說明了有關寫作的甚麼道理?
韓愈在這封書信中答覆晚輩後進請教古文寫作的要領,他提出以古聖賢為師,學習儒家的經典,而創作時要能自樹立而不因循前人,能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2.文中用甚麼比喻這個道理?文中有舉出甚麼例證支持這個道理?
比喻: 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
例證:漢朝人莫不能為文,獨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為之最。然則用功深者,其收名也遠。若皆與世沈浮,不自樹立,絕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後世之傳也。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53: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801000051KK014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