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膽囊是人體內消化器官之一,它也像其他器官一樣免不了生病,除了最常見的膽結石外,膽囊息肉及膽囊癌也是常見的膽囊疾病。
膽囊壁的最內層是黏膜層,在它上面突然隆起的小結節就稱為息肉。根據顯微鏡下組織學的變化,大致上可歸納為以下比較常見的五類:炎性息肉:因膽囊的慢性發炎所產生,常併有膽結石;膽固醇性息肉:因膽固醇沉澱於膽囊壁而產生,部份併有膽結石;腺肌瘤:因慢性發炎導致膽囊壁之黏膜層及肌肉層肥厚,真正病因不明,部份學者認為它是癌的前期病變;腺瘤性息肉,是種良性瘤,但常伴隨局部惡性化;膽囊癌,可有多樣化的外形,部份以膽囊息肉表現。
膽囊息肉本身通常沒有症狀,很多是在健康檢查、慢性肝炎或因腹痛接受超音波掃描時意外發現,如有症狀通常也是因膽結石或膽囊癌所造成。
診斷膽囊息肉的理想工具為傳統超音波,通常以息肉數目、大小及超音波回音的特性,作為判斷息肉類別的參考。同時存在數個小息肉時以良性為多,息肉直徑越大惡性的機會越大,尤其超過一公分時。懷疑為腺瘤或線癌的特殊病例應採用內視鏡超音波做進一步的鑑別。
既然膽囊息肉有各種不同的組織性質,如何決定何時須做膽囊切除?對於伴有膽結石而造成症狀的膽息肉,可以不需猶豫的將膽囊摘除。至於完全無症狀的息肉,不論是否併發膽結石,則以是否可能為惡性瘤作為判定的依據。
直徑超過一公分的息肉有較高的機會為惡性,最好開刀切除。如疑為腺瘤性息肉或膽囊癌,不論其大小皆建議切除。至於腺肌瘤是否為癌的前期病變尚無定論,開刀的適當性也無定論。如果病患還併有體重減重或長期右上腹不適,除了膽囊息肉外找不到其他的病因時,可以考慮將膽囊切除。
如果膽囊息肉並不符合上述的條件,只要視情況每三至十二個月定期接受超音波掃瞄,如發現息肉有明顯變大的現象再考慮切除。
膽囊癌好發於六十至七十歲的病人,早期通常無症狀,很多病人直到發現右上腹硬塊或引起膽管阻塞才就醫,部分則因膽結石的症狀開刀時才意外的發現。
另有一群較特殊的病人,通常是40歲上下的婦女,其表現就是前述未併發膽結石的息肉樣病變,內視鏡超音波顯示腺瘤的表徵,手術檢體呈現腺瘤及局部惡性化的早期膽囊癌。造成膽囊癌的原因不很肯定,已知道與慢性發炎有關,所以有的併發膽結石。傳統超音波仍是最理想的篩檢工具,必要時再配合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或逆行性膽管攝影。
早期膽囊癌的預後相當好,可惜發現的機會不多,只能藉著慎選膽囊息肉或膽結石病人早期手術治療,才能提高發現率。晚期膽囊癌的預後相當差,通常只能給予支持性或治標的治療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sep/15/today-m1.htm
贍息肉是什麼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能稱為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自在自觀觀自在
,~'~'~._
(((\\~ _~'~.
)a , ~ _~,,,~'~
\_ /,-~,,~''
\ )--. I am flying!
, \/ '
未經本人書面許可,不得複製本人任何回答之內容,答案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