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將法國國慶日定於七月十四日,是法國的第三共和政府,當時已是1879年,即攻陷巴士底監獄事件後足足九十年。
將攻陷巴士底監獄的七月十四日定為國慶,而不定於其他日子(例如樓主提出的處死法皇路易十六的一月二十一日),首先攻陷巴士底監獄的爭議性較少,及象徵性比較顯著。
首先巴士底監獄是法國皇室用來囚禁政治犯,著名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伏爾泰都曾被囚在巴士底,攻陷巴士底有反抗專制暴政的意義。此外,攻陷巴士底監獄也是法國人民反抗專制皇權的開端,也是由人民自發參與,動機比後來的事件純正,而且路易十六在巴黎市民攻陷巴士底監獄後向市民讓步,承認市民組成的新巴黎市政機關,視為法國走向君主立憲制度的開端。
至於法國大革命其他事件,爭議性就較大。例如後來法國共和政府處死法皇路易十六,不但觸發歐洲諸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國內的政治也因而走向極端,路易十六被處死後數月激進的雅各賓黨奪權,進行恐怖統治,大批視為是皇室貴族成員及有關連的人都被送上斷頭台處死,故後世法國人不是很多認同處死路易十六是正確的做法。
另一定立七月十四日為法國國慶日的原因,是當時法國第三共和想鞏固共和制度。
路易十六並非法國最後一位皇帝,在他被處死後,法國在之後七十多年出現了三個皇朝,五個皇帝,三個共和政府,皇朝與共和政府梅花間竹,不斷成立之後被推翻,而法國國內也分為共和派及保皇派兩大陣營,而共和派也分為激進及溫和兩支,而保皇派也有分為支持不同皇朝。
1870年,法皇拿破崙三世因為普法戰爭中被俘,他的皇朝被推翻了,法國成立了第三共和政府,但第三共和政府開首十分不穩定,首先要向德國投降並割地賠款,其次是巴黎市民不滿第三共和政府喪權辱國而在巴黎成立巴黎公社,結果被第三共和政府殘暴鎮壓。第三共和壓制反對的巴黎公社,不得人心,保皇黨也欲恢復君主制。
第三共和經過了最初數年的動盪,至1870年代末期政府開始穩定,法國國內支持共和政體的力量越來越大,1879年,共和派的溫和勢力在選舉中勝利,於是希望籍此團結國人及加強共和政府的認受性,故定立國慶日,同時也定立《馬賽曲》為國歌。
既然選擇國慶日是為了團結國人加強政府認受性,共和政府沒有可能選擇令保皇派反感,又令人民憶起共和政府一些陰間面的日子為國慶日,故一定沒有可能選擇處死路易十六的日子,攻陷巴士底監獄的七月十四日,是各方都較容易接受的日子,故以七月十四日為國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