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七國國力

2008-07-27 11:11 am
戰國時期

七國各國國力有幾多?

回答 (4)

2008-07-27 10:49 pm
✔ 最佳答案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

战国早期,秦国、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公元前473年吴被越所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楚国北上与三晋争夺郑遭受失败,转而向东方略地扩展,于是前306年消灭越国。

至战国中期,逐渐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争雄的格局。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东周(以鞏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

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年)和马陵之战(前341年)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别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

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
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齐、楚、赵、魏、韩五国,连横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
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势各个击破,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2008-07-27 14:50:17 補充:
田齊
春秋初期,姜姓齊國為大國,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春秋末年,軍權逐漸為大臣陳氏(即田氏)所奪。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田和傳三代到齊威王,進行改革,國力強盛,大敗魏國,開始稱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此後長期與秦國東西對峙。前284年五國聯合攻齊,齊被燕將樂毅攻破,從此國力衰弱。前221年為秦所滅。

2008-07-27 14:50:26 補充:
媯姓田氏,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併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齊之舊。

2008-07-27 14:50:36 補充:
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太公田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齊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置稷下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前353年,齊大敗魏國于桂陵。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于馬陵。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

2008-07-27 14:50:57 補充: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下,齊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國實力極盛。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之。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國、齊、楚、魏、韓攻秦,罷于成皋。前286年,齊湣王滅宋。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

2008-07-27 14:51:05 補充:
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余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
前236年,秦王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分兩路大軍攻趙,拉開了統一戰的序幕。秦國

2008-07-27 14:51:09 補充:
重金收買了齊丞相后勝,齊王建聽信了后勝的主張,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秦國滅五國后,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魏、楚、燕、趙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

2008-07-27 14:51:45 補充:
周代諸侯國 齊
國姓 媯姓田氏
爵位 侯爵
前344年稱王
國都: 營丘(山東臨淄縣臨淄鎮北)
始封此國者 :周安王
始祖 :齊太公田和
興亡年代 :前386年 至 前221年
滅亡原因 :為秦國所滅
史書記載 :史記

2008-07-27 14:52:29 補充:
周代诸侯国 楚
国姓 芈姓熊氏(米)
爵位 子
前704年自稱為王
国都 1. 丹阳
湖北枝江县
2. 郢
湖北江陵县北
始封此國者: 周成王
始祖: 熊绎
兴亡年代 :前11世纪 至 前223年

2008-07-27 14:53:06 補充:
周代诸侯国 燕(北燕、郾、匽)
国姓 姫
爵位 伯爵
前332年称王
国都 蓟 (北京市西南)
始封此国者: 周武王
始祖: 召公姬奭
兴亡年代 :前11世纪 至 前222年
灭亡原因 :为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 :史记
(卷34:燕召公世家)
春秋左氏传
(“北燕”始见于襄公二十八年)

2008-07-27 14:53:37 補充:
周代诸侯国 韓
国姓 韓
爵位 侯爵
前315年稱王
国都 1. 陽翟 (河南禹州)
2. 新鄭 (河南新郑)
始封此國者: 周威烈王
始祖 :韓景侯韓虔
兴亡年代 :前403年 至 前230年
灭亡原因 :被秦國所滅
史书记载 :史記(卷45:韓世家)

2008-07-27 14:54:06 補充:
周代诸侯国 赵
国姓 嬴姓,赵氏
爵位 侯爵
前325年称王

国都 邯郸
(河北邯郸)

始封此國者: 周威烈王
始祖 :赵烈侯赵籍
兴亡年代 :前403年 至 前222年
灭亡原因 :为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 史記
(卷43赵世家)

2008-07-27 14:54:35 補充:
周代诸侯国 魏
国姓 姬姓,魏氏
爵位 侯爵
前344年称王

国都 1. 安邑
(山西夏县西北)
2. 大梁
(河南开封)

始封此國者: 周威烈王
始祖 :魏文侯魏斯
兴亡年代 :前403年 至 前225年
灭亡原因 :为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 1. 史記
(卷44魏世家)
2. 竹书纪年
(魏国史书)

2008-07-27 14:55:25 補充:
周代诸侯国 秦
国姓 嬴
爵位 公
国都 1.西垂
2.秦邑
(甘肃天水市故秦城)
3. 汧邑
(陕西陇县南)
4. 汧渭之会
(陕西眉县东北)
5. 平阳
(陝西眉县西)
6. 雍城
(陕西凤翔县治)
7. 泾阳
8.栎阳
(陕西临潼县北)
9. 咸阳
(陝西咸阳市东)
始封此國者 1. 周孝王 封非子為附庸
2. 周平王
封秦襄公为诸侯
始祖: 非子 (伯益後人)
兴亡年代 :前9世纪 至 前206年
灭亡原因 :嬴子嬰向劉邦投降
史书记载 史記
卷5、卷6
春秋左氏傳
始见于桓公四年
參考: me
2008-08-08 5:18 pm
每國大約有80-100萬LA~
參考: ME
2008-07-30 3:46 pm
呢D野好難統計到~.~
2008-07-28 3:57 am

田氏齊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史稱「田齊」,媯(Gui)姓。
] 歷史
春秋初期,姜姓齊國為大國,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春秋末年,軍權逐漸為大臣陳氏(即田氏)所奪。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田和傳三代到齊威王,進行改革,國力強盛,大敗魏國,開始稱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此後長期與秦國東西對峙。前284年五國聯合攻齊,齊被燕將樂毅攻破,從此國力衰弱。前221年為秦所滅。

媯姓田氏,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併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齊之舊。

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太公田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齊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置稷下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前353年,齊大敗魏國于桂陵。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于馬陵。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下,齊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國實力極盛。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之。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國、齊、楚、魏、韓攻秦,罷于成皋。前286年,齊湣王滅宋。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余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

前236年,秦王乘趙國進攻燕國之際,分兩路大軍攻趙,拉開了統一戰的序幕。秦國重金收買了齊丞相后勝,齊王建聽信了后勝的主張,使齊國即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秦國滅五國后,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魏、楚、燕、趙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


[編輯] 著名事件
田氏代齊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
田單復國

[編輯] 人物

[編輯] 齊國君主
參看:齊國君主

齊太公
齊廢公
齊桓公
齊威王
齊宣王
齊湣王
齊襄王
齊王建(田建)

[編輯] 齊國將軍
田單

2008-07-27 19:58:26 補充:
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嬴姓,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秦非子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的二等强国,

2008-07-27 19:58:31 補充:
但秦穆公死后又走入下坡。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秦国在变法后越来越强,开始蚕食其他诸侯国的土地。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赵军损失接近50万左右的兵力,秦国威震天下。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韓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嬴政在前221年称始皇帝,中国历史进入皇权专制时代。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2008-07-27 19:59:21 補充:
军事
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编辑] 重要人物
百里奚
蹇叔
由余
商鞅
张仪
范雎
白起

2008-07-27 19:59:40 補充:
[编辑] 世系简表
秦世系

秦非子 前900年—前846年
秦公伯 前846年—前844年
秦仲 前845年—前822
秦莊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 前716年-前716年
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2008-07-27 20:00:06 補充: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 前501年-前500年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2008-07-27 20:00:23 補充: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2008-07-27 20:00:28 補充: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莊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嬴政 前246年-前222年

2008-07-27 20:01:16 補充:
[编辑] 建國
楚国由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地开始,居楚地丹阳(今湖北秭归,有争议),从一个“蛮夷”附庸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强国,不僅有地千里,也發展出可與中原比擬的高度文化。


[编辑] 崛起
前706年,不滿自己國大爵小的楚君熊通認為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有辅佐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的功勞,只因早死而僅得到子级的爵位,遂攻打姬姓諸侯隨國,目的是要求周天子晉陞其爵位,遭拒,熊通率兵再次征讨隨國,迫使隨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稱為王(後諡武)。

2008-07-27 20:01:41 補充:
[编辑] 爭霸中原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於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此後為擴充領域,楚国与中原的中原诸侯國经常发生战事。

楚成王時,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後來的楚莊王武功彪炳,又勵精圖治,選拔孫叔敖施行文冶,使楚國經濟繁榮、文化鼎盛。前606年莊王征伐陸渾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向周天子問九鼎之輕重。

前597年,楚圍鄭,迫鄭降,晉派兵救鄭,兩軍於邲會戰,晉大敗。此後,陳、蔡、許、鄭俱從楚。公元前594年,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確立了楚莊王在春秋五霸的歷史地位。史載,透過戰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

2008-07-27 20:02:13 補充:
邲之戰後,楚莊王稱霸一時,但是晉國國勢猶不可忽視,晉、楚雙方形成南北對峙、各霸一方。前546年,宋國執政向戌倡議弭兵,奔走於晉國執政趙武和楚國令尹子木之間,使晉、楚、齊、秦、宋、魯、鄭、衛、陳、蔡、曹、許、邾、滕等十四國於宋召開弭兵大會。結果由前述十國簽訂盟約,規定除齊、秦等大國外,小國須既朝晉又朝楚,霸權乃由晉、楚二強平分,尊兩國為共同霸主。史稱『向戌弭兵』。


[编辑] 破楚
前506年,楚昭王时,吴国君主阖闾派孙武、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楚国大败几乎灭亡。这时越国勾践趁机攻打吴国,秦国也出兵帮助楚国,楚国得以保全。

2008-07-27 20:02:46 補充:
及後楚惠王即位,继续执行安邦定国、伺机发展的方针。對外,楚惠王四十二年(前447年),楚灭蔡。两年后,灭杞,楚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楚又灭掉莒。


编辑] 吳起變法
进入战国時代,主要的六大強國皆曾進行片面或全面性的政經改革,唯有楚國故步自封未曾稍加變法。前400年,自晉分家的韓、趙、魏三國屢次聯軍攻楚。當時在位的楚悼王為求富国强兵,任用吴起開始變法興革,使楚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由于楚悼王不幸早逝,吴起失去了坚强的靠山,被旧贵族殺害。由於变法时间不长,变法的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

2008-07-27 20:03:00 補充:
[编辑] 衰落
至楚威王時代,楚国的領土已擴張至巴、蜀,逼近吳、越、興盛一時。前306年,楚怀王派大臣昭滑率军攻越,首先攻占原吴国统治的地区,之后南进,灭亡越国,设立江東郡。

楚懷王故而在即位後,開始重用屈原等大臣,針對主要弊政進行一系列的革新,卻引來楚國貴族一致性的反對。日久,難以抵擋反對聲浪的楚懷王遂意興闌珊,變法終告失敗。前299年,楚懷王晚年被秦昭襄王騙去秦國,客死咸陽,欲興兵奪回楚王的楚國軍隊又為秦將白起击败。楚國國勢迅速衰弱。

2008-07-27 20:03:07 補充:
前280年楚顷襄王时代,秦伐楚,楚军败。秦昭襄王诈以公主许配给楚顷襄王,屈原长跪城外力谏不果。前278年,秦军趁顷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进,攻入楚都郢,屈原投河自尽。楚顷襄王迁都于陈。


[编辑] 滅亡
前241年楚考烈王又迁都至寿春。前238年楚考烈王死后,太后李嫣嫣执政,国力更加一蹶不振。秦王政親政後,知楚將項燕擅戰,先遣李信為將,領二十萬兵馬,欲滅楚,失利。再遣老將王翦,統秦師六十萬,前224年,滅楚。

但楚人認為當年楚懷王死得太冤枉,國家亦無罪,所以對秦國懷有切齒之恨,所以後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項燕之孫項羽果然滅秦。

2008-07-27 20:04:41 補充:
[编辑] 疆域
西周初年燕国封域的具体情况不详,据琉璃河遗址挖掘出的铭器铭文可知,最初统领有六邦的土地和民众。在西周、春秋不断向冀北和辽西发展,消灭了蓟国、韩国,方国部族孤竹、令支、无终等等。

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辺靠海,并和斉接界。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望都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燕将秦开东向却胡,拓地千余里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北),并一度占有斉国大部。《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记载:

2008-07-27 20:04:56 補充:
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陀,易水”。置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编辑] 经济
燕国燕山以南以农业为主,以北以牧业为主,燕山地区和冀东地区同时兼有农业和牧业。大至东部浴海有渔塩之利,北部出产马牛羊,南部盛产黍稻粟菽,山地有铜鉄砿冶,経済部门比较斉全。鉄农工具在各地普遍地使用。

水利工程,在幽州南界有督亢泽、督亢陌,在北京永定河流域有陶井,在燕南长城有易水堤防,在燕下都有运粮河。

2008-07-27 20:05:06 補充:
燕国在冶金手工业中主要的是冶鉄手工业和青铜手工业。战国时燕国冶鉄手工业有了飞跃的进步,不仅生产工具用鉄制作,战争的武器也已逐渐改用钢鉄制成,同时青铜手工业的冶鋳技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2008-07-27 20:05:39 補充:
韩国或韩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2008-07-27 20:05:46 補充: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厘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韩国军队又特别懦弱,屡战屡败,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后为秦国所用。

2008-07-27 20:06:38 補充:
[编辑] 晋国四卿
春秋时期赵氏于晋文侯时迁至晋国,六世而至赵衰。赵衰曾跟随公子重耳逃亡,后来重耳成为一代霸主晋文公,赵衰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元代纪君祥著戏曲《赵氏孤儿》中的主角)、赵简子、赵襄子都成为股肱之臣。

晋国在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主要权力被智伯和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

2008-07-27 20:06:45 補充:
[编辑] 智氏覆亡
赵襄子其父赵简子,其母为一狄人婢女。前454年智伯率韩、魏二家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家灭智伯。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赵襄子死后,其弟赵桓子自立为君。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是为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赵国的开国国君。


[编辑] 三家分晋
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继位,对赵、魏、韩已毫无权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晋烈公17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战国时代由此开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2008-07-27 20:07:31 補充:
强盛

[编辑]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雍(前340年-前295年),即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国力大强。赵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赵长城”。

2008-07-27 20:07:56 補充:
[编辑] 赵国抗秦
前284年齐国遭到五国联军重创,国力大弱,使赵国独霸于关东六国,因此赵国有“吞秦之志”,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考察秦国地形,企图攻灭秦国。赵国的强盛使得赵国成为秦国吞并六国最大的障碍。赵国外交上不畏强秦(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军事上廉颇、赵奢等名将指挥的赵军也屡胜秦国。


[编辑] 武灵王之死
赵武灵王在选定继位人的问题上犹豫反复,先立小儿子赵何为王,但后来封长子为代城君,但代城君密谋夺位。

2008-07-27 20:08:05 補充:
前295年,伏杀赵何丞相肥义,代城君逃往武灵王行宫中,王叔赵成和李兑包围行宫,杀代城君,武灵王被围困在行宫中苦苦坚持三个多月后饿死。虽然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任用廉颇、蔺相如等能臣,然而秦国变法革新,逐渐超过赵国。

2008-07-27 20:09:15 補充:
[编辑] 历史

[编辑] 起源
传统上魏国的始祖是毕公姬高,周武王伐纣之后,姬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姓。但是《史记》提到“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说明姬高的后人“绝封”,沦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就难以证明魏国一定是姬姓。

2008-07-27 20:09:26 補充:
[编辑] 建国
公元前403年韩、赵和魏被周天子分封为诸侯,脱离晋国(春秋时期),并将其地三分而独立,晋国只剩绛城与曲沃两处,史称“三家分晋”。


[编辑] 崛起
魏国的国力在头两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时达至顶峰。魏文侯尊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门学者为师,命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国,吴起为西河郡守,西门豹为邺县令。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尽地力之教”,巩固了经济。李悝还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

2008-07-27 20:09:36 補充:
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409年,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魏国在此设立河西郡,以吴起为郡守。公元前408年魏国向赵国借道攻取中山国,于前406年消灭。公元前405年至公元前404年,魏国联合赵国、韩国救援田会,进攻齐国,掠入齐长城,俘虏了斉康公。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又多次击败楚国,夺取了不少土地。魏国盛极一时。都城在安邑。

2008-07-27 20:09:52 補充:
[编辑] 衰落
战国中期,魏国仍然比较强大,但是齐国、秦国等国的崛起对其形成了威胁。到第三位君主魏惠王即位时,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包括在黄河开发灌溉计划。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但与此同时,魏国的国力却正慢慢的消退。由于这段时期的魏国不断东侵,其在东方的优势在一系列战争中多次受挫,在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两败于齐国。然而,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首先称王,召集逢泽之会,率诸侯朝见周天子,仍具有相当威望。在西方,经过商鞅变法从而逐渐强盛起来的秦国夺取了西河地区(一个位于现在陕西山西边界黄河西岸的畜牧和战略要地),此后更是不断受到秦国的侵扰。

2008-07-27 20:10:06 補充:
[编辑] 合纵
公元前323年,魏将公孙衍发起了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以求合纵反秦,结果失败了。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秦国的军事力量打败了魏国和韩国联军。两国此后再也没有力量单独向秦国发起挑战。之后由于秦国不断的压迫,局势越来越严峻。这时,公子无忌出现,并于公元前247年与其他五国联军,对秦国的侵攻军迎头痛击。公子无忌又名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不过,战后魏王对他开始猜疑,更兼秦人又使用历久不衰的反间计,使魏王免去他的要职。于是信陵君终日借酒浇愁,并含屈而终。信陵君死后,魏国无力抗秦,国土被秦国慢慢侵夺。

2008-07-27 20:10:13 補充:
[编辑] 灭亡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最后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52: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27000051KK003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