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現時,港元同時以紙幣及硬幣的形式存在。截至2006年,香港流通的紙幣有$10、$20、$50、$100、$500及$1000;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但 $10 硬幣已停止發行。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俗稱港幣或港紙,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爲迎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圓」改爲現行名稱「港元」(但部分新發行的港幣紙幣與所有硬幣仍舊保留「圓」的用法)。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以及「仙」(1圓/元=10毫=100仙)。自1995年10月1日開始,由政府發行的1仙紙幣停止使用,「仙」亦不再是香港的法定貨幣。
在香港,港元紙幣絕大部分由經過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權並監管下的三家發鈔銀行所發行。該三家發鈔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另外,拾元鈔票原已經停止發行,但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金融管理局乃於2002年起自行印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年以試驗性質改為塑膠鈔票。而港元中的硬幣則全部由金融管理局負責發行。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圓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發鈔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須在按7.80港元兌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這樣一來,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圓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鈔票的式樣都有版權。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權持有人的許可前,都不能任意複製鈔票的式樣。在香港多年來有幾家機構因為未得鈔票版權持有銀行的批准而在廣告上運用,結果被判支付鉅額罰款。
雖然港元只在香港有法定地位,但在澳門港元也是主要流通貨幣;在澳門的賭場,港元是投注後結算的貨幣。在2007年前,深圳和廣州等地區的的士司機和商戶都接受港幣交易,但由於人民幣繼續升值,現時他們都拒絕接受港元。
同時,港元的防偽技術也是全世界最高的防偽技術之一。
2008-07-26 23:27:35 補充:
據考,香港是最先把通貨稱為「圓」的地方。本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初,採用英國的貨幣。但因為當時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主要以銀作為單位,使各地的銀圓:包括墨西哥鷹洋及中國大陸的銀圓都在香港自由通行。後來,政府為更有效規管當地的通貨,於1862年7月正式宣佈香港使用銀本位貨幣制度,而採用了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而銀圓一詞亦由原先的形容詞變成量詞。
2008-07-26 23:27:55 補充:
1863年4月,香港首次發行官鑄貨幣,從英國倫敦訂鑄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並於1866年5月在香港銅鑼灣成立鑄幣廠,自行鑄做1圓、5毫、2毫和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當時香港生產的一圓銀幣,都會印上「香港壹圓」四字。這個通貨的名稱亦由香港傳回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並成為各地通貨的單位名稱。
2008-07-26 23:28:02 補充:
香港自行鑄幣的目的,原本是希望取代香港流通的其他雜幣,但在「劣幣驅逐良幣」之下未能成功,鑄幣廠嚴重虧損,後來於1868年6月關閉,香港改以其他銀元作為法定貨幣。在香港鑄幣廠運作的兩年間,共鑄做銀幣2,108,054枚。1872年,鑑於香港貨幣不足,政府特准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發行1元紙幣,而港元輔幣則於倫敦重新鑄造。
2008-07-26 23:28:26 補充:
到了1895年2月,香港政府宣佈墨西哥銀幣(鷹洋)、英國銀幣及香港銀幣為香港法定貨幣,並禁止其他貨幣流通,惟民間仍習慣使用其他貨幣,政府也未明令打擊。同一時間,香港從印度鑄幣廠訂鑄香港銀幣,以取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1元紙幣。同年3月,香港正式制定法例,規定在英國政府批准下銀行才可發行紙幣。
2008-07-26 23:28:33 補充:
其後,渣打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先後於1897年、1898年及1911年獲准發行在香港流通的紙幣。1912年,香港政府宣佈禁止外國銅幣,並於翌年禁止外國鈔票、銀幣及鎳幣。這曾一度引起華人的不便與不滿。例如於1912年,香港電車響應政府的宣佈而拒收中國銅幣,結果引發華人罷搭電車,使電車公司蒙受損失,需要實行三天免費載客,事件才得以平息。
2008-07-26 23:28:49 補充:
1935年,因為美國等地的銀價上升,引起中國及香港的白銀外流。香港政府在1935年11月9日通過貨幣條例,公佈以「港元」作為香港貨幣單位,並將港元與英鎊匯率定為16.8港元兌1英鎊。(中國是在香港通過以港元為貨幣前的五天,即11月4日宣佈放棄銀本位,改發法幣。)1937年8月1日,終止了各種銀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為法定貨幣。二次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時,強行以日本軍用手票代替港元。戰後港元才恢復法定地位。
2008-07-26 23:29:06 補充:
港元最初與英鎊掛鈎,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鎊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鈎。匯率由1972年7月6日開始,最初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佈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鈎,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一直維持至今。
2008-07-26 23:29:22 補充:
後來港元匯價與美元可以作有限度的自由浮動,只要與掛鈎匯率(7.80港元兌1美元)差距不大即可,如港元在2003年時曾一度升至7.70港元兌1美元,但很快又回復至接近正常水平。
自2005年5月18日起,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收緊匯率控制措施,限制於7.75-7.85港元兌1美元之間浮動,並把7.75水平名為「強方兌換保證」和7.85水平命名為「弱方兌換保證」,以穩定聯繫匯率制度。
若觸及或極接近任一介限,金管局會立即透過行政手段,保持匯率在此範圍內。當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便會買入美元而沽出港元;當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則買入港元而沽出美元。
2008-07-26 23:29:45 補充:
最新港元硬幣及紙幣式樣 面值 ($) 材質 形狀
一毫 ($0.10) 黃銅合金 圓形
二毫 ($0.20) 黃銅合金 波浪形邊緣
五毫 ($0.50) 黃銅合金 圓形
一元 ($1) 白鎳合金 圓形
二元 ($2) 白鎳合金 波浪形邊緣
五元 ($5) 白鎳合金 圓形,邊緣上刻有漢字「香港伍圓」及英文字「HONG KONG FIVE DOLLARS」
十元 ($10) 外環白鎳合金,
黃銅合金圓心 圓形
2008-07-26 23:30:24 補充:
面值 ($) 顏色 反面地標圖案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中銀香港 渣打銀行
十元 ($10) 紫色 政府發行,有財政司司長及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席的簽署
二十元 ($20) 藍色 太平山 凌霄閣 或 國家體育場 1850年的香港
五十元 ($50) 綠色 大嶼山鳳凰山 尖沙咀鐘樓及香港文化中心 1890年的香港
一百元 ($100) 紅色 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 1930年的香港
五百元 ($500) 棕色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1970年的香港
一千元 ($1000) 金色 香港會展及維多利亞港 香港會展 2003年的香港
2008-07-26 23:32:01 補充:
香港的紙幣都有各自的外號俗稱,詳列如下:
紙幣面額 外號 原因
10元 青蟹(舊版) 舊版因顏色為青色(綠色)得名
花蟹(新版) 新版因設計花巧得名
膠蟹(最新) 最新版因為它用塑膠造和設計花巧得名
100元 紅衫魚 因顏色為紅色得名
500元 大牛/棉胎/啡牛 因1909年滙豐500元鈔票有「大牛」圖案得名
「棉胎」是因為從前的500元鈔票面積很大,人們便用「棉胎」來形容
1000元 金牛 因顏色接近金色得名
硬幣通常稱作「大餅」。
港元數目本身也有俗稱,如一元是「文」(音「蚊」)、十元是「草」、「條」、一百元是「舊(水)」、一千元是「叉」、一萬元是「皮」或「餅」、一百萬元是「球」。
2008-07-26 23:32:31 補充:
另有些行業(如買賣汽車的),一般帳目金額較大,會把「萬元」叫做「個」或「粒」,像「一萬元」會叫成「一個」,「三十五萬元」叫「三十五個」,「一百五十萬」叫「一百五十粒」之類。
另外,辰砂本是藥材中的硃砂其中一個別稱,但由於硃砂從藥用至價値上不是甚麼名貴藥材,故被香港人於上世紀,引伸成為港元輔幣中,面值最小的幾種輔幤的代名詞,如以1980年代後為例,則指面值一毫、二亳及五毫的輔幣。
2008-07-29 00:15:34 補充:
由於貨幣流量大
且匯入匯出差別大
因此沒有一個實數
但在市面流通估計高達十億以上
2008-07-29 00:28:26 補充:
找到最新資料:
原本在香港,平均每個營業日都有約值3,070億港元的交易透過本港的銀行同業支付系統(即大部分商店於各銀行的互口)進行結算(遠高於本人估計)。每年透過此系統結算的交易總額超過89萬億港元,相當於香港每年本地生產總值70倍多。
如果加上香港人的存款同現金,每日於市面流通港幣金額估計高達4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