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想要表達的主題

2008-07-26 4:20 pm
我想問有冇人知道白蛇傳想要表達的主題係咩呀?
thx!
更新1:

我想要既係白蛇傳既主旨,唔係佢既故事內容/寫作背景,thx!

回答 (2)

✔ 最佳答案
第一絲白髮:關於白蛇為傳…



緣起




寫作,我一向逃避,總覺得自己寫得不好,怕丟人現眼。很明顯,這是一種自卑的自我保護。唯是因為快到十載的友情和師恩,我寫了這個 (但願) 適合月白演的白蛇傳,好好紀念1999年曾與老師和同學一同參與的《新白蛇傳》。寫的時候,一面回憶當年的明媚風光,一面設想另尋徯徑的可能性。(下刪二百四十六字) 凡此種種,都是題外話,但卻是撰寫劇本的底——這個底讓我願意執筆,不復計較薄薄面皮將要冒的風險。



這與那之間



劇本是在學戲和 (校內) 學習之間產生的。劇本的初稿從2005年仲春寫到仲夏,與論文碰個正著。我不是一個文字創作者,也不熱愛寫作,但是一邊寫,在腦子裡一邊演,也可以望梅止渴,解我演戲的渴望。對於論文工作我是斤斤計較的煎熬,但是對演出卻是日思夜想的投情。曾經聽到不少文人墨客說因為曲詞中的一字一詞而搜遍枯腸,但是親身感受,今次還是第一回。某一天,發現我出現了第一絲花髮,是因為論文的限期?是因為劇本的文詞?還是因為年紀大了有一根半根白髮其實也平常不過?但是我偏喜歡是因為寫《白蛇傳》而出現第一絲白髮,自行浪漫一回也不錯。



粵劇音樂對填詞的限制為我設了一個距離,一個思考和下筆的距離,讓我不能急就章,減少了胡亂下筆的毛病。曲文就這樣,一個字、一個字的出現。至於怎樣出現?我真的不知道,仿似不由我控制似的。我帶點堅持的希望本劇以《白蛇傳》為名,雖然有些情節與田漢先生所寫的劇本不相同,譬如:白蛇、青蛇不是峨嵋山的蛇仙,而是活脫脫的林間妖精。但是我不認為這是「新」的白蛇傳,因為中國民間傳奇從來都是有不同版本、不同演繹,所以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版本而已,而已矣!我就在(觀眾認為的)新舊之間流徙,既受到前輩創作的影響和啟迪,也有些話兒想寄託劇中,不吐不快。不過,也怕跟上一回的《梁祝》一樣,如老師所言,觀眾都以為是吃甜的,怎料放在嘴裡的卻是鹹的……





越界



2003年曾希望嘗試創作「擺明車馬」系列。善忘的我,其實也遺忘了,不過可能一直藏在心中的一角,也直接地影響了我的創作。《白蛇傳》的出現直接受到2004年《梁祝》的啟發,因為觀眾對以小生演「在家祝英台」的不接受,啟發了我寫許仙的恐懼。上一回畏首畏尾地藉著梁祝故事,說不合於常規的身份和摯情的關係。演後,得到老師提醒,告訴我如果要演「酷異」梁祝,不能只靠表演,而須要編寫劇本,故此,今回大著膽兒寫下了一個旨在越界的《白蛇傳》。



雙蛇越界各有所求,對於牠們的作為,不同的凡人、仙家又各有反應,戲也由此而起...



「人」物方面,我偏心小青。青蛇、白蛇從妖界到人間,「小」青最「小」,卻是最可愛。牠耿直而磊落,無意轉化為人,只是想遊戲人間。本劇既以白蛇為名,牠自是最要緊的。蛇年出生的我不能馴服於田漢所寫努力地好好做人的白蛇形象,所以偷偷的為白蛇加了貪、嗔、癡。至於法海,他從《白娘子永鎮雷鋒塔》到田漢的劇本都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邁高僧,徐克以英姿勃發的年青演員飾演光著頭的法海,為神來之筆,啟發了及後不少有關表演中法海的造型。本劇法海的造型,不是一個老僧,也不是一個少年,而是許仙的色相。以前的表演自然精彩,但是如果要我說這個故事,當中的法海可不可以不 (只) 是一個人?而且也是一種力道?一種權威的力道?力度可以是常規、禮法、綱常、制度……而在劇中,則是不能容納越界之愛的權力 (當然法海會認為自己是正義的),而許仙則借助這個力度,把白蛇推向絕處 (絕處如何逢生又是別話)。京劇有精彩的水鬥,其亮麗而豐富的武打教人拍案叫絕。我們沒有能力演這樣子的水漫金山,但是我也不想法海召天兵神將伏妖。這是因為我總覺得上天是慈愛的,故此盜草雖然艱難,但是仙翁和仙童還是會把仙草送給白蛇;而〈水漫〉則是武僧鬥雙蛇,是人與妖的、規矩與越界的角力。白蛇之敗,從來都是敗在不自量力和死心不息。試情刀、飲雄黃和水漫金山都是如此。〈驚變〉中,牠假說懷有身孕以安撫許仙,其實腹中有孕而不自知,到頭來把自身推向深淵難以自拔。在〈斷橋〉時,牠見許仙回心轉意便又想再試一遍,甚至不由自主的淹留人世。劇末的大團圓成了重蹈覆轍的愛慾角力,是否只是我的強說愁?



期待文字化為歌聲、身段、喜樂與憂愁。感謝黃綺雯老師的指正,直接地告訴我劇本不善之處,尤其是細心地教導我要注意曲文的可唱性。感謝周莉莉老師和王家玲老師為本劇加入了表演的調度和演法,大大豐富了劇本的表演性和戲劇性。深深感謝同學們和朋友願意參與這個妖怪版《白蛇傳》,還是那句,從來錦上添花易,最難雪中來送炭。



陳澤蕾

寫於2005年12月2日零晨

修定於2006年9月13日晚
2008-07-28 10:41 pm
你可以睇下佢有冇用 ?! ~
《白蛇傳》的故事早期因為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在唐朝,就有蛇化為人形與人發生關係的傳奇,到了宋朝,開始出現了蛇精與人結婚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故事中的小青在原來故事中不是由青蛇精變成的,而是青魚。後來又改編為峨眉山中的白靈蛇與青竹蛇修煉成仙到西湖遊玩而與許仙相遇。這在《雙魚扇墜》、《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里有明確的描寫。而許仙的名字最初是許宣,後來才慢慢變更為許仙的。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齣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而這齣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昆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昆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台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內容。此外,還有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是根據白蛇傳創作的,而後經香港著名導演徐克拍攝后搬上銀幕。台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台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製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另外,本作也被日本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本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
網址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9%BD%E8%9B%87%E5%82%B3&variant=zh-tw

希望幫到你啦 ~
參考: 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11: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26000051KK004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