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有最低工資,新移民來香港生活就有好日子過?

2008-07-24 7:45 pm
http://www.centanet.com/icms/template?series=230&article=14505
新移民與香港現實---施永青
剛出席了一個電視台主辦的時事討論節目,談的是香港的通脹與貧窮問題。電視台透過社區組織邀請了兩位新移民婦女參加對談,有個還抱著一個出世才兩個多月的孩子一起出席,突顯她們的處境困難。

面對已成事實的具體案例,我們當然應該本著人道主義的取態予以援手,但在制訂政策去處理實際問題時,卻不能只顧同情,而不理客觀現實。所以,我既贊成要對這類所謂「五無」人士施以援手,亦要制訂政策避免更多的這類新移民源源不絕地流入香港。因為這種發展,對香港與他們自己,都沒有好處。

這類女性新移民,是嫁了港人的丈夫,才獲申請來港生活的。她們的丈夫,很多本身在香港也找不到好生活,年紀老邁仍沒法在香港找到伴侶,才返大陸娶妻。可以想像得到,他們能夠娶得的妻子,本身亦是教育水平不高,難靠自己的技能去追求理想生活的一群。否則怎肯接受一段這樣的婚姻?

她們原以為,嫁來香港會有更好的生活,誰知丈夫收入微薄,在養自己還不夠的情況下,仍要她生孩子,結果可想而知。很多社會悲劇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衍生出來的。

香港社會相對富裕,有條件在物質上予他們一定的支援。但這種支援並不能改變他們長期在社會上處於相對貧窮的處境,令他們感覺不到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善自己命運的希望。在這種環境下,家庭的倫理關係一定難以健康地得以維持。

做妻子的容易因此而感到所託非人,小則導致夫妻間經常爭吵,嚴重的則會出現拋夫棄子,移情別戀。試問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心理狀態怎會健康?如果第二代又因此而誤入歧途,那隔代貧窮的情況下可會一直持續下去,變成這類家庭的宿命。

香港已轉型成一個以金融業為主導的大都會。大都會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很多人都渴望能過大都會式的生活。然而,要過這樣的生活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能,否則不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很多從大陸來港的新移民,本身都不具備在大都會生活應有的技能,硬要參與這場競爭,只會成為失敗者,令自己的命運變得非常可悲。這絕不是他們明智的選擇,我們的社會政策,不宜鼓勵他們繼續去做這種錯誤的選擇。

此之所以,我不贊成為這類新移民提供太多的社會福利,以及為那些已經供應過剩的低技能工作提供最低工資。我擔心這只能令他們誤以為,只要能來香港生活,就一定有好日子過。

人只能透過工作才能改善自己的命運,留在有適合自己技能的工種的地方生活,才能令生活有希望。明知自己的技能在香港是沒有競爭能力的,來港生活怎有前景?

如果香港有最低工資,新移民來香港生活就一定有好日子過?

回答 (1)

2008-07-27 11:53 pm
✔ 最佳答案
其實香港人應有最低工資。現時香取綜援者比在職低薪人仕還好,在職者每日工作十小時,以每小時23元計只得230元無任何其他福利,除去交通費,吃飯,交租後所餘無幾。菲僱在港亦有最低工資,反觀港人卻無立法製訂最低工資。我認為有欠公平,取綜援者受到保障(好像有最低工資。)但基層勞工為香港作出貢獻卻受不到應有保障。
至於新來港移民大都對香港有過份幻想,以為將來日子會很好。不知道香港生活工作壓力大,居住環境差,事實上比不上大陸。因此出現很多問題。
但並不同意施公所言,新移民不具備大都會生活應用技能。因為在香港只要肯做,生活基本應無問題,但新移民要求過高,因此失望越大。(無知之故)。
曾陰權政府不立法制訂最低工資是怕失去商家支持,為自己打算。全不為在職而又貧困者著想。很多大公司用超低薪去請人,如麥當奴時薪16元。試想在香港怎樣生活。
香港億萬富豪甚多,但所見甚少為基層說公道話。
一個基金經理月入數十萬但並不一定比一個保安智慧高,只不過基金經理幸運坐上此位而己。
當然靠政府不如靠自己,所謂自求多福。但作為一個富裕社會立法製訂最低工資是有必要的。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51: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24000051KK008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