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婦女服飾

2008-07-24 6:56 pm
中國古代婦女服飾的特色同風格 中國古代婦女服飾的特色同風格
中國古代婦女服飾的特色同風格 中國古代婦女服飾的特色同風格
中國古代婦女服飾的特色同風格 中國古代婦女服飾的特色同風格

回答 (3)

2008-07-25 7:05 am
✔ 最佳答案
秦代的袍服是一種有絮棉的夾層內衣,穿著時在袍服的外面要罩一件外衣。這種穿著習慣到了漢代產生了變化,袍服除了作為內衣,很多婦女時興把袍服當外衣穿,令袍服逐步演變為外衣,成為一種十分流行的服飾;上至帝王,下至百官,不分級別、不論男女,也可作為朝服。因此,這種實用的服裝便取代了深衣,成為最時尚的服飾。

魏晉南北朝是寬衣博帶是這時期的流行服飾。上自王公名士,下至貧民百姓,都以大袖寬衫為時尚。女子服飾則長裙拖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優雅而飄逸。

隋唐的貴婦人的禮服多以袒胸、低領、大袖為主,同時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當時也流行穿胡服。另外,唐代女子注重化妝,修飾容顏。例如畫眉,當時最流行的是闊眉、八字眉等眉形。額眉間的妝飾,如「花鈿」(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貼在面部),便很有特色。髮髻形式也多種多樣。
宋代婦女的常裝是一種稱為「背子」的外衣,其特點是對襟、直領、兩腋開衩,衣長過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著,可見其流行程度。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從五代至宋以後,出現了纏足陋習,也稱「裹小腳」。出土的南宋弓鞋(纏足鞋)頭尖上翹,鞋長13.3厘米,寬4.5厘米。可見當時婦女所受的壓迫,這是封建社會畸形審美觀的體現。
明朝婦女則流行穿「比甲」服裝,它是一種無袖、無領的對襟馬甲(即背心),套在衣裙之外。

清朝的「褂」是穿在袍外的衣服,不分男女,都可以穿,是一種禮服。婦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來是滿族人的服飾,漢人也穿著。旗袍款式寬大,腰身為筒式,後來才逐漸變得窄小合身。


在民國初期,女子旗袍跟清代旗袍沒有太大分別,到了三、四十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的旗袍才發展成窄袖、收腰、無袖等款式變化,更加舒適、合體、美觀,突出女性的曲線美感。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參考: chiculture
2008-08-02 7:42 pm
14、魏晉—寬衣裸身
女子服飾長裙拖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優雅而飄逸。
5、隋唐—華麗開放
貴婦人的禮服多以袒胸、低領、大袖為主,同時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當時也流行穿胡服。
另外,唐代女子注重化妝,修飾容顏。例如畫眉,當時最流行的是闊眉、八字眉等眉形。
額眉間的妝飾,如「花鈿」(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貼在面部),便很有特色。髮髻形式也多種多樣。
而唐代織錦,無論在織造技術或花樣圖案上,都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6、宋代—保守拘僅
宋代婦女的常裝是一種稱為「背子」的外衣,其特點是對襟、直領、兩腋開衩,衣長過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著,可見其流行程度。從五代至宋以後,出現了纏足陋習,也稱「裹小腳」。出土的南宋弓鞋(纏足鞋)頭尖上翹,鞋長13.3厘米,寬4.5厘米。可見當時婦女所受的壓迫,這是封建社會畸形審美觀的體現。
8、明朝—重拾漢唐服制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為了恢復漢族的禮儀,便制定了以周漢、唐宋為準則的新服飾制度。婦女流行穿「比甲」服裝,它是一種無袖、無領的對襟馬甲(即背心),套在衣裙之外。
9、清代—龐雜繁縟
「褂」是穿在袍外的衣服,不分男女,都可以穿,是一
種禮服。「馬甲」也叫「背心」,它的造型多樣,主要特點是在馬甲上有彩繡裝飾。婦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來是滿族人的服飾,漢人也穿著。旗袍款式寬大,腰身為筒式,後來才逐漸變得窄小合身。
10、近代—社會革命
在民國初期,女子旗袍跟清代旗袍沒有太大分別,到了三、四十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的旗袍才發展成窄袖、收腰、無袖等款式變化,更加舒適、合體、美觀,突出女性的曲線美感。
1、外衣
明代婦女愛穿的秋田衣,是用各種碎面料拼接縫製而
成,色彩豐富豔麗;再如雨天穿的蓑衣,或冬季穿的斗篷,也都是外衣的各種變奏。
2、腰帶
古代除有布和帛製成的衣帶外,還有用皮革製成的皮帶。早期的皮帶和今天的皮帶不一樣,它是一種帶
式的腰帶,一頭為帶,另一頭是帶扣,這種款式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極為流行。大約在南北朝時期,
皮帶的款式結構有了新的變化,有帶扣、帶箍、孔眼等其他裝飾物,更接近我們今天使用的皮帶。
古代時期官員的皮帶不僅有實用功能,同時用飾品及不同顏色作裝飾,以此來區分官員職位的高低。
圖六:春秋戰國時代金銀錯帶鈎 圖七:魏晉南北朝明光鎧上的皮帶
3、下裳
古時稱裙為下裳,《說文解字》中說:「裳,下裙也」。自遠古開始,裙就是男女的基本服裝。原始時
期,人們把獸皮圍在下身,這就是最初的裙,經過漫長的變化,逐步形成有腰、有帶、長短不一、形式
多樣的裙。古代的裙基本款式有:單裙、複裙(夾層)、無褶裙、百褶裙、短裙、拖地長裙等等。
在衣服的演變過程中,到了商朝才出現褲子。早期的褲子多為套褲、開襠褲,主要穿在裙袍裡面。漢代
以後,褲子開始被用作外服。所以廣義來說,下裳可以包括下身穿的裙子和褲子。
圖八:宋朝開襠褲 圖九:清朝百褶裙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中國服飾文化—燦爛的中國文明
穿花盆底鞋者多為少女和中年婦女髮式千姿百態,豐富多彩。髮式的變化也是隨著社會的變革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而發展的。
歷代的髮型都有其代表性和特徵,但不論怎樣變化,都是在三種髮式中發展:
A、 披髮式:這是最原始和自然的髮式,古今皆有。
B、結髮式:結髮在髮型變化中佔主導地 位。古代男女都把頭髮盤在頭上,這是由於夏季天熱,或戴冠
需要而結髮。因此結髮在歷代都是髮式造型的基本表現手法。
C、髮式:辮髮也是古代流行的髮式,婦女編辮髮很常見,男子在商代和清代也有編辮髮的習慣。
7、面妝
中國古代婦女也盛行化妝,而且各朝代都有其特點,最有代表性的要數唐代婦女的化妝。
戰國時期,中國婦女就有用白粉作化妝粉,和用胭脂來裝飾自己顏面。唐代則更流行。唐代詩人王建在
《宮詞》中有描寫化妝的情景,詩曰:「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
裡潑紅泥。」描述一位年輕女子,在盥洗完畢後,洗臉盆中漂浮著一層紅色的泥漿(即化妝品)。
圖十六:唐代婦女的斜紅妝 圖十七:唐代婦女額上有花卉狀的花瓣8、首飾
首飾作為裝飾物品,從原始時代起人們就已開始佩戴。早期的首飾有用石、貝殼、玉、陶等材料製作的
手鐲、項鏈以及各樣掛飾。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尤其是手工藝技術的發展和審美觀的變化,首飾的材料選擇、款式造型、工藝
製作等都有了巨大的發展。
中國古代常用的首飾大致可分為:
A、釧:現稱手鐲。古時人們普遍戴手鐲,延續至今日也是人們主要的首飾之
一。古代的手鐲材料有玉、獸骨、金、銀等。在遠古時代, 手鐲本為男女同戴,後來
逐漸演變為婦女所戴飾物。
B、指環:也稱戒指、約指、代指、手記等。戒指是一種裝飾物,同時也是人與人交往的信物。唐代馮
贄《雲溪友議》中曰:「韋遊江夏,與一青衣玉蕭有情,約七年再見,留玉指環」。它也是婚禮、訂情
的信物。

2008-08-02 11:44:17 補充:
Go to search in Google if you want
2008-07-25 1:08 am
中國歷史上,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千百年來激盪著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三國演義裡英雄人物的忠肝義膽在百姓心中千古流傳,當岳飛身披金甲手持長槍,飛躍在沙塵中,當關公的戰袍閃爍在沙場裡,當孔明羽扇綸巾的裝束慢步思索,這些歷朝歷代的故事一幕幕不斷的在戲台上演,演員用唱腔、身段,更借著劇中人物的服裝服飾,除了講述忠孝節義的故事外,也向世人演繹著仁義禮智信的中國傳統美德,代代傳承下來。
中國古代服飾象徵了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的一部份,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服飾文化占了重要的篇章,而歷史上各朝代的服裝也隨著不同的朝代改變,隨著不同朝代的衰亡而更迭,如古樸莊重的秦漢服飾,華貴富麗的大唐服飾,娟秀精巧的宋朝服飾,高雅堂皇的明朝服飾,豐富而多彩。

根據史籍記載,在黃帝堯舜時期即出現衣裳,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裡有衣、履、黃裳、袂等反映服飾著裝的字樣,從出土的裝飾變形人物中,發現了玉珮、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分辨出是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

2008-07-24 17:11:07 補充:
從《周禮》、《禮記》和《儀禮》等中國史書中認識到,人類的衣著是從無到有,由簡入繁的;殷商時期在服飾等方面尚未反映出等級差別,西周服飾的等級界限就很明顯,種類也相應增加,宮室中拜天地、敬神時有專用禮服,上朝大典時用朝會服,軍事之用有從戎服,婚嫁之時用婚禮服,弔喪時又有喪事服等。

2008-07-24 17:11:28 補充: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各諸侯國的服飾相應產生了變化,所謂「繞衿謂裙」就是指沿寬邊的下身纏繞式的肥大衣服,將前襟向後身圍裹的式樣,反映了古人設計思想的靈活巧妙,即採取橫線與斜線的空間互補,獲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裝飾效果,而為防止用料輕薄纏身,採用平挺的錦類織物鑲邊,邊上再飾雲紋圖案,將實用與審美巧妙地結合,充分體現了古人設計的智慧。

2008-07-24 17:11:36 補充:
西漢時期服飾實行「深衣制」,其特點是蟬冠、朱衣、方心、田領、玉珮、朱履,總稱「禪衣」。禪衣是單層的外衣,從形式上官民無差別,但從原料和顏色上,卻顯示了等級的不同,以衣襟分類,可劃分兩種,一為曲裾禪衣,即開襟是從領曲斜至腋下,一為直裾禪衣,開襟從領向下垂直,這種服式由於既長且寬,男子穿用較為普遍。

2008-07-24 17:11:45 補充:
東漢光武帝時期,以赤色為最尊,標明漢朝應有的「火德」,到永平二年繼續倡導,著祭服時,內用白色布帛的中衣,必以紅色緣邊,與赤襪、赤舄相配,並制定百官以「五時服色」隨季節更換服裝,按四時迎氣,立春之日於東郊,服裝用青色,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服飾色皆赤,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服飾色皆黃,立冬之日迎冬於北郊,服飾色皆黑,漢代男子規定以冠式不同來區別等級和地位。

2008-07-24 17:11:53 補充:
漢代勞動女子上著短襦,下著長裙,蔽膝之上裝飾腰帶長垂,勞作男子常服上身著襦,下身著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人人皆同。

魏晉時期宮中朝服規定用朱色,常服用紫色,白色為平民服色,這時的服式仍以襦、裙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而婦女裝飾比較考究,有金環、銀約指和繞腕的跳脫等,在質地上宮中與宮外仍有很大區別。

2008-07-24 17:12:00 補充:
唐代文化藝術繁榮昌盛,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時代,唐服因其品類多、善變化,使得唐代服飾豐富多采,雍容華貴,成為中國歷史服飾中的一朵奇葩,唐朝男子身著圓領袍衫,頭戴幞頭、紗帽,是最典型的穿著;幞頭是以絲絹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長帶,用來裹髮的頭巾,在唐朝非常盛行;唐朝女子愛美成風,重視化妝、畫眉、點唇,也喜歡塗胭脂,服飾特點是低領、大袖、裙腰高束,樣式主要是上著短襦或衫,下穿長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讓長長的裙襬曳地而行,體態輕盈有若天仙般的飄逸高雅。

2008-07-24 17:12:08 補充:
宋代服裝分為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宋代官家服飾普遍十分奢侈,民家著裝也很講究,不但衣料選擇考究,而且梳妝也很特別,有的扎發垂肩,有的雲光巧額鬢撐金鳳,還有用剪紙裝飾頭髮,身上抹香,足履繡花等。

2008-07-24 17:12:15 補充:
明朝冠服制度則參照周、漢、唐、宋服制,恢復傳統的漢族服飾制度,男子服飾以袍衫為主,官員朝服仍襲古制,戴烏紗帽、圓領衫、袖寬三尺;以袍衫顏色和圖案來區分官職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繡圖案,文官為飛禽圖案,武官則為走獸圖案;婦女服飾主要是襖、衫、褙子、比甲、及裙子,款式承襲唐宋,袍衫顏色只能穿桃紅、紫色、綠色;婦女的禮服為鳳冠霞帔,后妃參加祭祀大典等重要場合所穿的服飾,鳳冠上鑲綴著龍鳳,和霞帔搭配使用。

2008-07-24 17:12:25 補充:
從中國古代服飾,我們可以發現,其特點是嚴格的禮服制度,這也說明古人是遵循著一定的生活準則與道德規範的,所謂君、臣、子民各守其綱;古代服飾也體現出古人的宇宙觀和思維狀態,人們按照衣裳的式樣穿著,有秩序地拜祖先、祭天地,如上衣如天,所以用黑色,下裳如地,服色用黃色,以此表達對天地的崇拜,從服飾上可以看出古人信神敬天,信守天命的思想。

2008-07-24 17:12:35 補充:
中國古代服飾也體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這種「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都是基於人對神的崇敬與信仰,也正因為人有這種善念及高尚的道德水平,神才讓人擁有智慧,擁有真正美好的生活環境。

徜徉在這些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中國古代服飾中,更加體會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底韻和內涵,博大與精深。

2008-07-24 17:13:11 補充:
二零零八年,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藝術團全球巡迴演出時,除了精湛的演技獲得至高的讚賞外,演員精美的服裝更贏得東西方人士的驚嘆,為時裝界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審美觀念。

觀眾中,有讚譽神韻藝術團演員服裝主調的顏色都是近水色的,不管是淺藍還是淺紫或其他顏色,表現的味道非常的誘人,尤其是輕綢緞服裝的飄逸,增加了很多舞蹈的效果;也有讚譽節目中的《水袖》服裝,長長的袖子,展現出中國傳統女子典雅之美。

2008-07-24 17:13:29 補充:
神韻藝術團大方的服裝樣式和明亮的色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戲中人物的扮相也因為服裝而更加生動鮮活,服裝製作的設計師之一李樊紅特別說明,神韻演員的服裝是根據史料的記載和古書古畫中的材料為藍本,更直接的是來自於敦煌山洞的壁畫,古代人設計服裝的共性就是以美和德為原則,他表示,神韻的服飾提供了欣賞中華文化精深內涵的機會。

無奈時至今日,中華文化幾已被摧毀逮盡,流傳數千年的燦爛服飾文化也逐漸被拋棄,中國沒有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傳統服飾。

2008-07-24 17:13:42 補充:
自近年神韻藝術團開始世界巡演之後,世人越來越想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近日新唐人電視台掌握了這個時機,舉辦《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希望從服飾文化著手,這是復興中華正統文化的又一次努力。

2008-07-24 17:13:52 補充:
新唐人《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揭櫫「以促進具正統理念的優秀漢服飾文化在全世界傳播,弘揚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為比賽宗旨,宗旨表示:

「推崇植根於五千年中國歷代服飾文化的淵源內涵和底蘊,並適用於現代人生活的穿著要求和注重實用性的設計;本著源承古人『仁、義、禮、智、信』的行為規範和純善純美的價值取向,在今天流行時尚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里,尋回漢服源遠流長的珍貴服飾禮儀文化。本設計大賽並非完全照搬中國古代的服裝服飾,而是通過借鑒唐宋明時期的漢民族服飾文化,以獨特創新的表現手法和風格,設計出融匯漢民族的文化特色並具有鮮明時代感的漢服。」

2008-07-24 17:14:07 補充:
大獎賽的評委們並且表示:希望籍此大賽促進不同文化和族裔間的溝通,並使散居世界各地、有各種特長且有志於弘揚純真、純善、純美的正統文化的華裔藝術家們藉此良機切磋技藝,共襄盛舉。
在這個時刻,我們期盼大家一起從世間煙塵裡找回失落的漢服智慧,讓那滿袖的古韻唐風,灌穿在生活中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文化藝術中,再造中華文化的輝煌。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37: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24000051KK007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