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國內省, 城市和懸的分別和意思?

2008-07-22 5:46 pm
例如深圳是一個城市, 它位於廣東省, 深圳市, 那懸是什麼??
城市和懸那個較大?? 懸和區那個較大?
例如香港是否位於廣東省, 深圳市, 香港懸???? 還是廣東省, 香港市??
最詳細地址是否XX省->XX城市(市)->XX懸->XX區-> XX街幾號什麼樓宇..?

回答 (4)

2008-07-22 7:57 pm
✔ 最佳答案
在以前是縣大於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縣下屬於市。
城市有分地級市(例如佛山),有縣級市(例如順德、中山)。
省下面有地級市(稱大市),大市下有縣和區,縣和區級別一樣。目前在搞城市化,有的撤縣為市(如中山市)有的撤縣為區(如順德區)。
但自治區又大於市,自治區相當於省級。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
現在的香港不是屬於廣東省。香港是下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
從級別來說,香港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直轄市同級,都屬省級。
最詳細地址是XX省->XX城市(市)->XX區(或縣)-> XX街幾號什麼樓宇。
希望幫到你!

2008-07-22 12:14:52 補充:
edmond_lst 君:
目前深圳只是屬經濟特區,并非直轄市,并非直屬中央管轄。目前還是受轄於廣東省。只是深圳享有許多特殊政策而已。目前的行政級別是地級市,不過有傳言,深圳市有機會成為第五個直轄市。
2008-07-23 9:18 pm
中國共有省级行政區34个(4直轄市、23省、5自治區、2特别行政區)
地级行政區(包括地级市、自治州、地區、盟)333個
縣级行政區(包括縣级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市轄區、其他)共2862個

簡單排序 : 縣市 --> 省 --> 區(市)

而香港屬於特別行政區....所以地址不需加省市....e.g. 中國香港新界沙田xx邨xx街xx大廈xx室
2008-07-23 1:22 am
縣,作為地方行政單位之名稱,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便已經出現。作為中國以外的國家地區的行政單位時,縣可能是第一級地方,也可以是第二級地方。漢語常將英文的 county 直接譯作「縣」。[來源請求]有時將其他語言中類似中國傳統上「第二級地方行政區劃單位」或「第三級地方行政區劃單位」譯作「縣」,如印度各邦轄縣(Districts of India)。

在中國,從隋朝開始將「省」用於中央政府的一級行政機關,例如尚書省、中書省等等。

到了元朝,開始將「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作為意義上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之單位(即中央政府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全權機關,而不同於有一定高度自治權力的地方政府[1])。明朝起,「行省」中的「行」字偶爾被省略,至清朝往往直稱為「省」。三省制度被廢除後,省開始專門作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劃之單位,目前則為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第一級地方。

雖然「省」仍然是中華民國名義上的一級行政區,但由於唯一一個有實際完整管轄用途的省份──台灣省──已經精簡省級政府的運作,因此原本的省轄縣與省轄市遂遞補而成為實際上的一級行政區(但原本與省同級、可參與內閣會議的直轄市,在位階上仍然高於前述的省轄市、省轄縣)。

而在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日本,「省」這個字在作為行政單位的含義上仍與古代中國類似,是指日本中央政府的一級中央部會,如外務省、文部科學省等(參見日本政治),與現代中國社會的用法不同;而在亦屬漢字文化圈的越南,「省」(漢越音:tỉnh)則沿用了類似近代中國的概念,指一級地方行政單位。

雖然中文中有以「省」字作為國家一級行政區劃單位之習慣,但是延伸至用作翻譯外國一級行政區劃之提稱,則並不多見。在概念上,「省」這個字與英文環境中的「Province」通常可作為直接對照的用字(參見province),但在實際上依照各個國家的歷史、法律以及中文翻譯習慣,又常見例外。例如美國的一級行政區」(State)多稱為「州」(不過,麻薩諸塞州常被稱為麻省:如麻省理工學院);日本都、道、府、縣同為一級行政區,法國稱為「大區」(法語:rgion),德國則稱為「州」或是「邦」(德文為Lnder)。

最詳細地址是XX省->XX城市(市)->XX區(或縣)-> XX街幾號什麼樓宇。
2008-07-22 7:53 pm
管轄權順序排列應是省、市、縣;如廣東省,有很多城市,有廣州市、東莞市、潮州市、韶關市、珠海市;市轄下又有縣,如廣州市下有順德、番禺、南海等縣。而深圳屬經濟特區,直屬中央管轄,不屬廣東省;而香港屬特別行政區,也屬中央管轄,行政長官職級等同省長,但接待規格又高過省長。
你寫法是最正確的,如郵件能加上郵政編號更佳。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51: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22000051KK005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