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框框”點寫?

2008-07-17 6:14 pm
"on框框"點寫?
正音......

回答 (2)

2008-07-17 6:53 pm
✔ 最佳答案
一個人神色慌張,目光呆滯,看上去傻呼呼的,有人會說他「戇居居」。「戇居居」聽上去很粗鄙,但它到底有沒有字可寫呢?有的。先講「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謂:「戇,愚也。」又謂:「愚,戇也。」「戇」即是愚蠢。《韓非子‧六反》云:「嘉厚純粹,整穀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戇之民也。」「戇」、「愚」兩字同義,所以可以並列為「愚戇」。「愚戇之民」就是「愚昧無知的平民」。「戇」在《廣韻》的注音是「陟降切」,讀「壯」。可是在日常的口語中,「戇」的讀音是「昂」之陽去聲,不但聲調改變了,連聲母也改變了。這大概是受到粵地方音的影響。
至於「居居」,其實應該寫做「目目目目」或「瞿瞿」。「目目」和「瞿」都是很古老的字。《說文》訓「目目」為「左右視也」,「目目」即是左望右望的意思。用「戇 目目 目目」來形容人恍惚、慌張的神情,可謂十分傳神。「目目」在《廣韻》的注音是「舉朱切」,正得「居」音。《說文》云:「凡目目之屬皆從目目。」這是說,但凡有「左右視」的含義的字,都從「目目」。「目目」下面加一個「隹」(短尾的雀鳥)便是「瞿」。「瞿」讀曰「渠」。《說文》謂:「瞿,鷹隼之視也。」鷹隼一類的猛禽大都有一雙大眼睛,其銳利的目光就是「瞿」。人受驚的時候,往往也會像鷹隼般瞪目,故「瞿」又可以解作驚視。由此引申,「瞿」又有驚愕、驚恐的意思。而為了表明這個意義,古人在「瞿」的旁邊加上一個「心」,遂造了「懼」這個字。「瞿」和「目目」在古時是相通的,其中「瞿」比較常用。《詩經.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瞿瞿。」《毛詩傳》云:「瞿瞿然,顧禮義(儀)也。」「瞿瞿」是人拘於禮儀而左顧右盼的樣子,同樣有「慌失失」的意味。《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毛詩傳》云:「瞿瞿,無守之貌。」驟看之下,「無守之貌」有點兒不明所以,且看看後人如何解釋《毛詩傳》的這句說話吧。唐朝孔穎達《五經正義》謂:「無守之貌,精神不立,志無所守。」古文的「志」是指心意,「志無所守」即是心不在焉。「瞿瞿」所表現的「無守之貌」,就是無精打采,恍兮惚兮的樣子。這首詩講一個婦女埋怨她當官的丈夫日夜忙於公事,沒有時間陪伴她,並對她不放心。她丈夫在屋子的周圍築起籬笆;每天臨行前又無精打采,如同喪家之犬,令她非常不愜。難怪她叫她的丈夫做「狂夫」了。用今天的語言來說,「狂夫」就是傻子、瘋漢。《禮記.檀弓上》:「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孝子在父母殯殮後張皇失措、進退失據的神色,也叫「瞿瞿」。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對這句說話分析得尤其透徹,他道:「瞿瞿,眼目速瞻之貌……貌恆瞿瞿如有所失而求覓之,不得然也。」
戰國時的荀子曾在《非十二子》中嘲諷當時學者的狼狽相:「其容簡連,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瞿瞿然,盡盡然,盱盱然。」荀子罵人「瞿瞿然」,就正如今人取笑人「戇居居」一樣。不過,「戇居居」雖然淵源古雅,但如今在粵語中是含有貶義的,我們千萬不能亂說才好。
(
2008-07-17 6:30 pm
龑居居

唔知 "on"有冇寫錯...

不過我就記得有個lung 字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9: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7000051KK006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