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貝多芬`-

2008-07-16 4:26 am
- 想知少少貝多芬既野:D`

- 國籍;
- 生卒年份;
- 生平;
- 作品數量;
- 經典作品;
- 在音樂界的地位;

- 依我的表回答.thzzzzzz;`!
更新1:

依我的表回答0k!?`

回答 (2)

2008-07-16 4:52 am
✔ 最佳答案
一、生平介紹:
貝多芬出生於一七七0年十二月的德國波昂,母親是吃苦耐勞、性情溫和的女僕,而父親卻是貪婪無饜、喜歡酗酒的歌手,所以家境貧困。父親管教嚴苛使他的童年過得相當悲慘,僅能從母親及祖父那兒得到一丁點兒的慈愛。
貝多芬從小就顯露音樂方面的才華及天分,四歲啟蒙學習音樂、五歲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八歲首次公開演奏、十一歲時以鋼琴演奏即興曲的才能,初露頭角,加入家鄉劇院的樂隊。十七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失業,他負起照顧家庭,教育兩個弟弟的重任。二十二歲父親去世,背多芬到維也納球發展,展開了剛琴演奏與作曲的生涯。二十五歲成為鋼琴名家。不久,作曲的聲譽也漸漸提高,但是二十七歲時其聽力開始減退,三十歲兩耳漸聾,到四十五歲雙耳全聾,在此期間,發表了其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等。
貝多芬一生雖然戀愛多次,卻始終沒有結婚,晚年被姪子連累,性情變得乖張異常,又受到胃腸病和黃疸病的折磨,終於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暴風雨中病逝於維也納,死後有二萬五千多位崇拜仰慕他的人前往瞻仰他的遺容。維也納各級學校,在他喪禮那天全部停課,表示對他的崇敬之意。
貝多芬是由古典樂派跨進浪漫派,中間的一座橋樑,他出身寒微,雖遭到諸多不幸與痛苦,可是他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心,自我充實,以致於成長茁壯。他從小被強制學習音樂,早年曾向海頓與阿布雷治克學習理論作曲,奠定了作曲技巧的深厚基礎,終成一代巨匠。
貝多芬一生與苦難命運博鬥,永不低頭,對人生的感觸極深,了悟人生的意義,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不少前人不曾想像的深刻感情,處處充滿了自信。這些作品正如燦爛絢麗的萬丈光芒,照耀著整個生命的園地,展現出崇高的志節,與奔放的熱情,十分令人感佩,我們應學習貝多芬這種不畏艱難努力向上的情操。
二、作品一覽:





種類
作品編號

作品名稱


交響曲
Op.21
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

Op.36
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Op.55
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Op.60
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

Op.67
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Op.68
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Op.92
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Op.93
F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Op.91
戰爭交響曲(威靈頓的勝利)

Op.125
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管弦樂
Op.40
G小調小提琴浪漫曲

Op.50
F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弦樂
四重奏
Op.127
降E調第十二號

Op.132
A小調第十五號

Op.133
降B調(大賦格曲)

Op.130
降B調第十三號

Op.131
升C小調第十四號

Op.135
F大調第十六號

Op.33
偉大追逸曲

宗教音樂
Op.123
D大調(莊嚴彌撒曲)

鋼琴作品
Woo59
給愛麗絲

芭蕾舞劇
Op.43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序曲

歌劇
Op.72
費德里奧

合唱曲
Op.80
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
與鋼琴
奏鳴曲
Op.24
F大調(春)

Op.31
C小調奏鳴曲

Op.47
G大調(克羅采)

協奏曲
Op.15
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Op.19
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Op.37
C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Op.56
C大調六重協奏曲

Op.58
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Op.61
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Op.73
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序曲
Op.72a
雷奧諾拉序曲

Op.62
柯里奧蘭序曲

Op.84
艾格蒙序曲

Op.113
雅典廢墟序曲

Op.117
史蒂芬生序曲

Op.115
命名日慶典序曲

奏鳴曲

變奏曲
Op.13
C小調鋼琴奏鳴曲(悲愴)

Op.27 No.2
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

Op.28
D大調鋼琴奏鳴曲(田園)

Op.34
降E大調英雄變奏曲

Op.31 No2
D小調鋼琴奏鳴曲

Op.53
C大調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

Op.81a
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告別)

Op.90
E小調鋼琴奏鳴曲

Op.106
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漢馬克拉維亞)

Op.120

狄亞貝里變奏曲

http://www.yies.ilc.edu.tw/musicjoy/musicer/beethoven.htm
樂聖─貝多芬(在音樂界的地位)
關於貝多芬
參考: 天之心
2008-07-16 6:07 pm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讀 /ˈbeːthoːfn/),1770年12月17日受洗—1827年3月26日)係德國作曲家同鋼琴大師。佢係歷史上一位出色嘅作曲家,亦都係西洋音樂古典時期到浪漫時期一位代表人物。佢嘅名聲同才華,令到當時好多人模仿同產生唔少靈感。
簡介
1770年 十二月生於波恩,於十二月十七日領洗。
1775年 五歲時,父親開始強制教他學習鋼琴和提琴。是一位性格內向,沈默寡言的少年。
1778年 三月,到科倫參加演奏會,表演一首鋼琴協奏曲和數首三重奏。
1780年 秋天輟學,跟隨母親到荷蘭做旅行演奏。
1783年 任宮廷樂隊見習管風琴師。翌年,升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
1786年 前往維也納,準備投靠莫扎特門下。
1787年 母親由於過度辛勞,與世長辭。
1789年 進入波恩大學哲學系。
1792年 父親去世。
1795年 貝多芬彈奏自己的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首次在維也納公開演奏,反應熱烈,一躍成名。
1796年 夏天感染熱病,聽覺開始日漸失靈。
1800年 任十七歲姬利達古姬女伯爵的鋼琴教師。
1801年 譜成第一鋼琴奏鳴曲《月光曲》,送給姬利達古姬女伯爵。
1802年 寫了「海利根遺囑」。
1808年 譜成《田園交響曲》。
1810年 熱烈追求瑪法提,但不幸失敗。同年,譜成《愛格蒙特序曲》。
1814年 《費黛里奧》修訂再次演出,受到佳評。
1824年 譜成第九交響曲《合唱》。
1827年 三月二十六日,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作品
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首交響曲,5首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
見:貝多芬作品一覽

[編輯] 神秘嘅第十交響曲
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後,就開始構思創作第十交響曲。他嘅筆記中以及給別人的書信對話中提到過這部作品,他說,該交響曲描述的是一種大綜合,空間方面上至天下到地。時間方面則是古往今來到未來。可以說是一部宇宙交響曲。最奇怪的是貝多芬曾經表示,第十交響曲已經創作完成。但喺他逝世後,人們根據他的指示,卻沒有找到總譜。
1844年,貝多芬的助手的安東辛德勒發表了一篇關於該交響曲的文章,這篇文章引起了當時廣泛的關注和猜測。從那時起,有關這部交響曲的新發現的線索和推測就層出不窮,但其實並沒有什麽突破性的進展。
甚至還有人說自己聽過第十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但並無證據支援這一說法。
巴裏庫珀博士(Barry Cooper)根據各種搜集得到的稿件,重構了第十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但該作品並沒有得到音樂界的普遍認可。
影響
如上所述,貝多芬開啓了浪漫主義音樂。從此之後,經過舒伯特,孟德爾遜,瓦格納,羅伯特舒曼,馬勒,理察史特勞斯的等等作曲家的努力下,浪漫主義音樂得以開花結果,繁盛了整個19世紀
瓦格納就是聽過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和《費德裏奧》序曲,才下定決心作一個作曲家的,而其樂劇的理念,就是從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裏面發展成型的。馬勒的第二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說到底就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延伸。
時至今天,貝多芬的音樂仍然是音樂會裏演出最頻繁,唱片灌錄次數最多的作品,深受當代聽眾歡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第九交響曲的原譜定爲人類文化遺産。hy


收錄日期: 2021-05-03 18:10: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5000051KK027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