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明成祖要立天下第一巨碑陽山碑?

2008-07-16 1:45 am
為甚麼明成祖要立天下第一巨碑陽山碑?

回答 (5)

2008-07-16 4:09 am
✔ 最佳答案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是南京乃至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明孝陵東起孝陵衛,南到衛崗下馬坊,西抵城牆邊,北至獨龍阜半山腰,舊有護牆長45 里,縱橫5 里多。當時,陵墓區內植松十萬,養鹿千頭,派到陵區管理守護的衛兵多達5600 余人,範圍之廣,建築規模之大,是歷代帝王陵墓中少有的。中山門外衛崗的下馬坊,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築,坊額橫刻著“諸司馬官員下馬”7 個大字。文武官員到此必須駐轎下馬。下馬坊向北約一里,是明孝陵的第一道正門——大金門。大金門內有一個高大的碑亭,石基磚牆,其上部建築已毀,只剩方形四壁,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方城”。“城”內有一石龜,馱著一塊石碑,這就是“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是明成祖朱棣為其父朱無璋歌功頌德而立,碑高近10 米,是南京現存的最大的石碑。從四方城折向西北,通過御河橋,便進入了神道。神道兩側自東向西排列著獅、獬豸、橐駝、象、麒麟和馬6 種石獸,每種石獸各有兩對,一對站立,一對下跪。走過石馬向右拐,有擎天石柱兩支。石柱呈圓形,雕有雲龍紋。石柱北,有8 個石人,其中,4 個是文臣,4 個是武將。文臣穿著朝服,手持朝笏,端莊靜穆;武將披甲戴盔,手執金吾,威武雄壯。石刻生動傳神,是明初石雕藝術的代表作。整個神道呈彎弓形,環抱著梅花山。神道的盡頭是欞星門,向東北即為御河橋。過御河橋即可看見陵寢的大門,入門處有碑刻“治隆唐宋”四字,為清康熙帝御筆。再北就是享殿,殿闊九楹,里面原有朱元璋畫像。後來重修明孝陵時,不僅重新繪制了朱元璋畫像,而且還繪制了馬皇後和太子朱標的畫像。出享殿往北,過石橋,即達方城,方城中間有一條拾級而上的隧道。登完54 級台階,出隧道,迎面一道石砌牆,上面橫刻著“此山明太祖之墓”,這是民國初年為答游客所問而刻。徑左右磚鋪漫道上達明樓,原明樓木建築部分已毀,僅存四壁磚牆。南牆開拱門三道,其余三面牆上各開一門。明樓之北有圓形土山,稱寶頂或寶城。寶城之後即是獨龍阜玩珠峰——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後馬娘娘葬地。相傳,明成祖爭得天下之後,為顯示自己的孝順,下令為其父立一塊天下第一的大碑。于是派人到城外湯山附近的陽山順山而鑿。至今,陽山上面還留有碑座、碑額和碑身三塊碑材。作為碑座的石料,長達30.5 米,寬約16 米,厚為13 米。整個石料除西北端仍與山岩相連外,其余均已與山鑿離。鑿空的底部,只有兩邊留著支撐的石塊。在碑座西北約百米處,是橢圓形的碑額石料,高約10.7 米,寬20.3 米,厚8.4 米。囚周還留有擬雕幡龍頭,爪、尾用的是14 個石牙,底部除留作支撐用的三行石塊外,全部鑿空。碑額的後面,便是依山劈成的巨大碑身,橫臥在陽山前面。碑身長約50 米,厚4.4 米,寬10.7 米。整個碑身也只有東北端與山岩相連,其余皆與山岩鑿離。碎座、碑額、碑身三塊石料,加起來全長71 米多,其取材之大,為中外石碑之冠
參考: 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70503515 - 52k
2008-07-23 2:19 am
點解有D答案答非所問,都有甘多人支持?!
他們只列資料,都冇講原因……
2008-07-21 6:20 pm
因為明成祖朱棣從他侄兒惠帝朱允炆手中爭得天下後,欲為其父朱元璋歌功頌德,所以下令為其父立一塊天下第一的大碑 —【陽山碑】。以顯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孝順。



這【陽山碑】實名【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碑高近10 米,是南京現存的最大的石碑。取材於江寧城外湯山附近的陽山。此外,在此陽山上還留有碑座、碑額和碑身三塊碑材。原計劃豎立在明太祖朱元璋墓前的功德碑高達70多米﹐總重3萬多噸﹐堪稱世界之最。
可詳閱下網:
http://www.nanjing-hotels.net/big5/travel/Mingxiaoling_of_Nanjing_1333.html
2008-07-19 4:41 pm
因為明成祖朱棣從他侄兒惠帝朱允炆手中爭得天下後,欲為其父朱元璋歌功頌德,所以下令為其父立一塊天下第一的大碑 —【陽山碑】。以顯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孝順。

欲為其父朱元璋歌功頌德,顯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孝順。
欲為其父朱元璋歌功頌德,顯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孝順。

取自相同問題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62901033
edinburgh(博士級2級) 的答案
參考: me
2008-07-16 5:46 pm
明孝陵

圖片參考:http://www.nanjing-hotels.net/image/tour01.jpg

明孝陵修建工程从洪武十四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到永乐十一年整个陵园建筑才告结束,前后历时32年,动用10万军工。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

大金門內有一個高大的碑亭,石基磚牆,其上部建築已毀,只剩方形四壁,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方城”。“城”內有一石龜,馱著一塊石碑,這就是“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是明成祖朱棣為其父朱無璋歌功頌德而立,碑高近10 米,是南京現存的最大的石碑。從四方城折向西北,通過禦河橋,便進入了神道。神道兩側自東向西排列著獅、獬豸、橐駝、象、麒麟和馬6 種石獸,每種石獸各有兩對,一對站立,一對下跪。走過石馬向右拐,有擎天石柱兩支。石柱呈圓形,雕有雲龍紋。石柱北,有8 個石人,其中,4 個是文臣,4 個是武將。文臣穿著朝服,手持朝笏,端莊靜穆;武將披甲戴盔,手執金吾,威武雄壯。石刻生動傳神,是明初石雕藝術的代表作。整個神道呈彎弓形,環抱著梅花山。神道的盡頭是櫺星門,向東北即為禦河橋。過禦河橋即可看見陵寢的大門,入門處有碑刻“治隆唐宋”四字,為清康熙帝禦筆。再北就是享殿,殿闊九楹,裡面原有朱元璋畫像。後來重修明孝陵時,不僅重新繪制了朱元璋畫像,而且還繪制了馬皇後和太子朱標的畫像。出享殿往北,過石橋,即達方城,方城中間有一條拾級而上的隧道。登完54 級台階,出隧道,迎面一道石砌牆,上面橫刻著“此山明太祖之墓”,這是民國初年為答遊客所問而刻。徑左右磚鋪漫道上達明樓,原明樓木建築部分已毀,僅存四壁磚牆。南牆開拱門三道,其餘三面牆上各開一門。明樓之北有圓形土山,稱寶頂或寶城。寶城之後即是獨龍阜玩珠峰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後馬娘娘葬地。相傳,明成祖爭得天下之後,為顯示自己的孝順,下令為其父立一塊天下第一的大碑。于是派人到城外湯山附近的陽山順山而鑿。至今,陽山上面還留有碑座、碑額和碑身三塊碑材。HY


收錄日期: 2021-04-27 23:09: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5000051KK021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