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係在乜野時代開始, 對皇帝叫萬歲! 萬歲! 萬萬歲! 其實係點解架 ?

2008-07-15 9:38 pm
在乜野時代開始,
對皇帝叫 ::::::::: 萬歲! 萬歲! 萬萬歲!
其實係點解架 ?

回答 (3)

2008-07-15 9:45 pm
✔ 最佳答案
萬歲,在東亞封建時代或者帝制獨裁時代子民對皇帝/國王的祝福,通常大臣覲見首先要說的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由於封建時代到中國學習,所以也採用了「萬歲」一說法表示對君主的祝福。而即使到了現代,共和政體或者議會制度在大多數國家已經建立,但是在很多奉行對領袖個人崇拜的國家,「萬歲」一詞也經常出現。
中國
自唐朝起,中國人開始使用「萬歲」表達對皇帝的祝福,後來也衍生成為皇帝的代詞。雖然在民間對此之前的三國時期的曹操有「魏王千歲」的提法,但無史料記載。
明代一些有勢力的太監,如劉瑾和魏忠賢有「九千歲」的稱呼,以示和萬歲只差一步之遙。
清末的太平天國甚至使用「萬歲」、「九千歲」、「八千歲」等作為地位的排名,據說「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就是因為強迫天王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惹起洪秀全不滿,最終密詔「北王六千歲」韋昌輝除去楊秀清,觸發天京事變。
中華民國的領袖之一蔣中正也接受萬歲的歡呼,包括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時曾呼喊「蔣委員長萬歲」。在台灣,蔣中正在檢閱遊行時也有人高呼「總統萬歲!」。國軍至今仍使用「三民主義萬歲」、「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陳水扁總統也喊過這些口號,以及「台灣人民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群眾呼「毛主席萬歲」,毛澤東回應「人民萬歲」。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標語。
在文化大革命時代中國幾乎所有人都自願或被迫經常高呼「毛主席萬歲!」。有些被迫自殺的人們,如翦伯贊,在臨死之前留下的遺言裡,還高呼「毛主席萬歲」。在中國各地的建築甚至野外也刷寫了這樣的標語。比如從Google Map上可以看到中國新疆一處野外的露天巨型標語。類似用法還包括「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萬歲!」等。華國鋒掌權之後也有大量人喊「華主席萬歲!」,但從之後的鄧小平時期開始,中國不再使用「萬歲」來歡呼個別領導人。
2009-01-27 4:12 am
其實最早接受用萬歲來贊美自己的是春秋時代,宋國的最后一任國君,宋偃~。~我記得資治通鑒是這麼寫~。~
2008-07-15 9:52 pm
萬歲,

在東亞封建時代或者帝制獨裁時代子民對皇帝/國王的祝福,

通常大臣覲見首先要說的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由於封建時代到中國學習,

所以也採用了「萬歲」一說法表示對君主的祝福。

而即使到了現代,共和政體或者議會制度在大多數國家已經建立,

但是在很多奉行對領袖個人崇拜的國家,「萬歲」一詞也經常出現。

2008-07-15 13:55:30 補充:
中國

自唐朝起,中國人開始使用「萬歲」表達對皇帝的祝福,

後來也衍生成為皇帝的代詞。

雖然在民間對此之前的三國時期的曹操有「魏王千歲」的提法,但無史料記載。

明代一些有勢力的太監,如劉瑾和魏忠賢有「九千歲」的稱呼,

以示和萬歲只差一步之遙。

清末的太平天國甚至使用「萬歲」、「九千歲」、「八千歲」等作為地位的排名,

據說「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就是因為強迫天王洪秀全封他為「萬歲」,

惹起洪秀全不滿,最終密詔「北王六千歲」韋昌輝除去楊秀清,觸發天京事變。

2008-07-15 13:58:06 補充:
中華民國的領袖之一蔣中正也接受萬歲的歡呼,

包括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時曾呼喊「蔣委員長萬歲」。

在台灣,蔣中正在檢閱遊行時也有人高呼「總統萬歲!」。

國軍至今仍使用「三民主義萬歲」、

「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

陳水扁總統也喊過這些口號,

以及「台灣人民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群眾呼「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回應「人民萬歲」。

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標語。

2008-07-15 13:59:49 補充:
在文化大革命時代中國幾乎所有人都自願或被迫經常高呼「毛主席萬歲!」。

有些被迫自殺的人們,如翦伯贊,在臨死之前留下的遺言裡,

還高呼「毛主席萬歲」。

在中國各地的建築甚至野外也刷寫了這樣的標語。

比如從Google Map上可以看到中國新疆一處野外的露天巨型標語。

類似用法還包括「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萬歲!」等。

華國鋒掌權之後也有大量人喊「華主席萬歲!」,


收錄日期: 2021-04-22 22:37: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5000051KK011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