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台中縣市
‧大甲媽祖遶境
香火鼎盛的大甲媽祖廟,奉祀主神「天上聖母」又稱「媽祖」。而大甲媽祖廟以前稱為「天后宮」,即今名聞中外的「鎮瀾宮」,而大甲鎮民習慣稱祂為「媽祖宮」。在每年農曆3月,「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是大甲鎮上一年當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活動。
在元宵節當晚決定遶境進香的時間,同時接受「搶香」,及各陣頭服務人員的登記。進香當天(通常在三月初旬),大甲鎮擠滿恭送「天上聖母」起駕以及隨香的人潮。繞境以徒步完成,貫穿的區域包括中部沿海四個縣、十五個鄉鎮、六十多座廟宇,全程約二、三百公里。
在大甲媽祖進香過程,以「啟駕」、「坐殿」、「祝壽」、「割火」、「插香」、「回鑾繞境」、「添火」等七項重點儀式,構成進香活動的「七部曲」。大甲媽祖南下遶境進香活動都在凌晨時起駕,在當日下午開始舉行淨轎祈安典禮,祈求進香過程能平安、順利,相關物品請入神轎內後,進香活動即準備開始。
當頭香的台北大甲媽祖聯誼會抵達大甲後,緊接著貳香、參香等陣頭沿途表演。到了凌晨零時,廟埕前擺放的三顆「起馬炮」點燃後,神轎就開始往廟埕推進。神轎所到之處,虔誠的信徒都主動跪地膜拜,恭送媽祖出城。在長達八天七夜之久的遶境儀式,是大甲地區最大的節日活動。
‧犁頭店木屐賽
台中南屯地區,在每年的農曆5月5日都會舉辦犁頭店木屐賽。這個民俗體育活動,是以四人二腳、協力競走的方式進行,考驗隊員的團隊精神和默契,現在還增加「五十公尺賽跑」、「滾鐵圈」等同樂活動。
此一活動的由來,傳說是因為有金色穿山甲在地下冬眠,會從入冬一直睡到端午節還不起來。於是,當地村民就會在端午節午時,穿著長木屐用力踩踏地面,藉著噪音好把牠吵醒。目的是希望金色穿山甲的甦醒,能帶動當地全年的好運。演變至今,形成南屯地區一年一度的民俗體育活動。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2008-07-14 23:06:06 補充: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每年農曆3月1日至20日的樂成宮旱溪媽祖遶境,出巡至大里、霧峰、烏日等十八鄉鎮里,祈求地方的平安順利。
相傳在清朝道光初年,當時的大屯地區稻作發生病蟲害,蔓延情形十分嚴重,當地農民便前往樂成宮恭迎旱溪媽前往遶境。於農曆三月初一在烏日下哩仔開始出巡,忽然烏雲密佈,降下滂沱大雨,害蟲立即被掃滅殆盡,接著一庄又一庄均神到蟲除,農民認為是媽祖靈顯所致。這個儀式一直要到農曆3月20日,十八個庄才能遶境完成,因此稱為「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2008-07-14 23:06:17 補充:
當媽祖起駕回宮,旱溪當地居民均會準備筵席,招待人數眾多的「大旗陣頭」成員,以及遠道而來的親友。演變至今,農曆3月20日宴請大旗陣頭的習俗,逐漸成為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日當天再宴請親友,並有「旱溪媽祖吃尾餐」(台語)的說法。
2008-07-14 23:06:31 補充:
萬和宮字姓戲
萬和宮字姓戲又稱「家姓戲」或「單姓戲」。「字姓戲」是指同姓氏,或聯合數個姓氏為一組織,為某項慶典活動,採輪流、共同集資的方式邀請劇團演戲、酬神。
而萬和宮字姓戲是自農曆3月21日開始,由台中南屯境內各姓氏組織,集資準備上演字姓戲曲。第一天(農曆3月21日)是漳州戲,第二天(農曆3月22日)是廣東戲,第三天(農曆3月23日)慶祝媽祖誕生祭,第四天(農曆3月24日)是泉州戲,第五天(農曆3月25日)則是汀州戲。
2008-07-14 23:06:47 補充:
接下來是十二姓氏(張、廖、簡、林、劉、賴、何、陳、黃、楊、江、戴),除捐廟地之張姓外,各姓氏輪流請戲班來演戲。還有謝神戲與兵仔戲,持續一個多月,形成當地特有的傳統民俗慶典活動。
萬和宮字姓戲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相傳從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萬和宮老二媽參加台中旱溪媽十八庄出巡,在農曆3月20日回廟時,信眾想將老二媽神轎抬入殿內時,神轎卻始終無法抬入。經擲筊請示後,決定由當地張、廖、簡等十二姓氏,輪流出資,在廟前演出戲曲。之後萬和宮老二媽便不再參與旱溪媽十八庄出巡,而萬和宮延續對媽祖的承諾,維持字姓戲民俗至今未曾間斷。
2008-07-14 23:07:00 補充:
保生大帝遶境活動
每年農曆3月10日到15日所舉行的保生大帝遶境活動,由台中後龍開始,11日麻園頭、12日邱厝仔、13日三十張犁(今天的北屯)、14日二份埔,直到3月15日返回淡溝賴厝廓。當保生大帝出巡活動進入尾聲,還有一場過火儀式,等時辰一到,遶境歸來的信徒們會扛著神轎,赤腳踏過長達十公尺的炭火,象徵洗去穢氣。
2008-07-14 23:07:13 補充:
火在民間信仰中有除穢潔淨的作用,因為民眾相信過火不但可以驅吉避兇,還可淨化心靈。這個過火儀式在每年的保生大帝遶境活動中,不但是最為重要的儀式,更是北台灣唯一保留的過火儀式。
相傳是在乾隆年間在當地開墾的先民,因離鄉背景而水土不服、及心中缺乏依靠。為了祈求身心平安,由漳、泉二州信徒奉迎醫藥之神「保生大帝」來台建廟。而先民決定廟名取為「元保宮」,除乞求安家保身,並有飲水思源、追念元始之意。
2008-07-14 23:07:27 補充:
和宮二媽回西屯大漁池省親
本活動之舉行時間並不固定,通常每隔三年在農曆三月擇日舉辦。台灣俗諺有:「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之說,意思是:大媽鎮守在廟中,又稱鎮殿媽;二媽沒有特殊任務,負責出巡(出遊吃拜拜);信徒有事相求,則迎請三媽處理,因此三媽經常在外,故言出戰。
2008-07-14 23:07:41 補充:
追溯「老二媽回西屯大漁池省親」的由來,是自南屯萬和宮建廟以來,媽神屢顯靈驗,為回應信徒的迎請祭拜,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11月,增塑老二媽神像一尊。相傳神像完成後,在西屯大漁池一位廖姓黃花閨女突然去世。而舉行老二媽開光儀式時,一位賣針線品的「什細仔」在路上遇到該女魂魄欲前往萬和宮,請託「什細仔」帶話轉告其雙親勿傷心。
2008-07-14 23:07:52 補充:
廖母聽到消息,趕至萬和宮探尋,見老二媽神像有淚水滴下,從此南屯萬和宮便與西屯結下不解之緣。所以自嘉慶年代以來,西屯區廖姓人氏稱萬和宮「老二媽」為「老姑婆」,並三年一次請迎「老二媽」回娘家西屯大漁池敬拜,成為當地習俗之一。
台中萬和宮又稱犁頭店聖母廟,是因為當地過去打製犁頭農具的店家聚集的關係。萬和宮木質裝修鏤雕精美,前檐之六角石柱,柱頭處有蓮瓣形凹槽,頗為罕見。現為三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