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我增加老公名在我而家住梗既公屋中.. 會否無機會再申請公司呢?

2008-07-14 7:56 pm
本來諗住加我個名到老公家中,但由於老公家中戶主是他哥哥... 問過房署話唔加得我個名....

咁唯有將老公名加入我屋企.....

上次打去問房署.... 佢話加咗我老公名... 就有可能要我地簽一份聲明聲明,以後唔可以再申請公屋....

我想問係唔係 ka ???

我個 bb 出年 2 月出世 ka la

我同老公入息限額已經超過 3 人的上限.....我地又無能力買居屋...... 如果老公加咗名入我屋企... 我下年可否申請調遷..... 我意思係 我..... 老公... bb... 3 個人搬至另一個單位???
更新1:

唉.... 我就係打過電話去問 ka la.....

回答 (4)

2008-07-15 8:56 am
✔ 最佳答案
如果你父母沒與其他已婚子女同住,你老公是可以加名入籍;可能你是住在市區,所以才會有此聲明(我朋友們是住新界公屋,從沒聽過此問題)。不過,公屋是協助有房屋需要的人士,怎可能說以後不能申請??申請過居屋的業主,破產、離婚一樣可以申請公屋啦!
你說的是「分戶」,但依你的情況是不可行的。因為申請分戶,原戶者(你父母)及被分戶者(你們3人)需通過入息審查,雙方都不能超出申請公屋輪候冊上的入息上限;既然你們已經超出上限,是不能分戶的。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你辭職專心湊仔3年,上樓後才重出江湖。上樓前咪住係其中一方父母家裡先,要省錢買傢俱電器上樓嘛!
2008-07-15 7:59 am
如果你所指既屋企唔係你做戶主,咁係唔可以加你老公入去。因為佢驚你地加左入去後又分戶(即唔駛排隊就可以上樓)。
所以如果你唔戶主,就一定冇得加
加得就有呢d限制, 但唔係話唔准申請公屋,係唔准分戶。公屋係重新入表申請,分戶係唔駛入表就分開成2間屋住。
如果係申請調遷,只可以係屬擠迫戶先可以,亦都唔可以話你一家三口分開住另一個單位,因為咁就係叫做分戶。

為幫助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絡,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最近檢討了現行公屋分配政策,在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五日修訂了加戶政策,通過一套促進家庭和諧共融的舉措。

有關修訂政策只適用於租住公屋住戶。擬加入戶籍人士須為香港居民,但不需居港滿七年。下列八類人士在符合所須的條件準則下,可加入戶籍之內:



(1) 戶主的配偶;
(2) 新生嬰兒或十八歲以下兒童,其父母均須為戶籍內的認可成員;如父母只有一人為認可成員,則必須確實是單身(例如:寡婦、鰥夫、配偶並非本港居民等),而其配偶應原屬可加戶類別;
(3) 戶主的一名已婚子女的配偶和兒女,但該名已婚子女須為戶籍內的認可成員;而加戶之後,其他成員不得再要求加入配偶/兒女,他們並須於遷出時取消戶籍;
(4) 受戶主或其配偶供養的父/母;
(5) 受戶主或其配偶供養的祖父/祖母;
(6) 必須恒久依賴戶主照顧的受供養親屬;
(7) 現居「改建一人單位」而又符合「自動編配」計劃住戶,可申請加入年滿60歲的親屬;及
(8) 年長租戶的一名成年子女,不論婚姻狀況,均有資格申請加入戶籍,但須依從一個戶籍內只可以有一個直系分支家庭的條件。

如申請把上述第(3)至(8)類別人士加入戶籍,有關家庭(包括擬加入戶籍人士)必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評審」,以核實資格。「全面經濟狀況評審」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分別為「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和「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所用的水平。成功加戶之後,住戶須按家庭入息水平繳付單位的原有、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另加差餉(註1),而且不論他們在公屋居住的年期長短,均須每兩年申報家庭入息/資產一次(註2)。

至於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受供養親屬、「改建一人單位」住戶申請加入年滿60歲的親屬、以及年長租戶的成年子女加入戶籍的申請,有關家庭也須全體符合「無擁有住宅物業」的規定(註3)。

年長租戶的成年子女須簽署承諾書,表明他們會與年長父母一起和諧生活,克盡孝道,而在正常情況下,分戶不會獲受理。假如其後在特殊情況下分戶,房署只會編配新界中轉房屋予成年子女。
除上述指定的八類人士可以申請加戶之外,其他加戶申請將不會獲得考慮。
參考: 房屋署
2008-07-14 11:32 pm
申請調遷時要再作一次入息調查, 除非你住的公屋已經準備清拆, 會寛容處理.
你可考慮購買 2手公屋.
2008-07-14 10:43 pm
Simply check with the housing authority. The Staff can answer your question thoroughly.


收錄日期: 2021-04-19 17:12: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4000051KK0087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