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會﹝故意挑較差﹞的給自己用嗎?

2008-07-14 9:00 pm
  在公共場合吃東西,在多盤菜肴和水果當中,你會刻意選擇較差的自己用,把較好的留給其他人享用嗎?還是很自然的選擇較好的部份往自己餐盤裝?

  這會跟修行有關聯嗎?

  刻意挑差的自己用,這是菩薩行?還是不當的﹝多心﹞?

  自然的選好的自己用,這是自私的行為?還是符合﹝無念﹞的解脫之行?

  請修行達人解惑,謝謝。
更新1:

烏森之地:   不是我在自己限制,平常我都嘛選好的自己用,只是想了解多數修行者的觀念和行為取向做為參考。謝謝。

更新2:

常樂我淨:   我覺得這是心思較細的人都會遇上的問題。   若是付錢的,一般就比較沒有這層思考;若是免費公用的,往往就會有這層的顧慮。   這個問題跟佈施乞丐應該沒有直接關聯才是。你如果能夠當下無心而自然食用當然很好;若不能無心,在已生心做此分別取捨之下該如何選擇,這才是我發問的重點。謝謝。

更新3:

小牛:   謝謝你的肯定。

更新4:

isaac:   你問說:﹝為什麼不以平等心拿菜呢?﹞   這就有些本末倒置!平等心哪是如此容易呢?真能平等心早就人間淨土了。   人只要有意識,必然會分別好壞、美醜等等,進而產生趨避的抉擇,我此問題是針對凡夫立場來的,並非針對平等心的聖者而發問。   其時針對已證平等心的聖者發問也可以,當面對菜餚美果在前,此時該聖者如何下箸?   謝謝。

更新5:

●●●●●   若真要進一步探討此問題,倒也可以設想當﹝佛陀﹞跟大眾一起圍圓桌吃飯時,面對滿桌菜餚,此時佛陀會是如何下手夾菜?   以前常聽說﹝弘一法師﹞跟大眾一起吃飯時,都只夾眼前菜盤的菜,較遠的菜都不夾,此事一般都傳為美談。這事情若是屬實,網上佛友你們會認同此行為嗎?若是佛陀也會如此客氣嗎?   不妨先說我,我都嘛伸長手直接夾來享用,不然就是主動變換餐盤位置,哪還跟它客氣呢。這是智者的舉動?還是貪念熾盛?

更新6:

生命愛徒:   你舉的阿姜查之例,似乎有些不同。若私下兩人分東西,長者可能會基於愛護晚輩的立場而自己取用小的;反之晚輩也會基於孝敬長者而自用小的。然而當面對大眾共用食品之時,情況可能就複雜多了。   你說的金剛經意涵,這類意境應該說是﹝形而上﹞的指導原則,今日我問的是﹝形而下﹞日常行持該如何面對的問題。也就是一個號稱學佛的行者,面對佳餚美果於前時,自己會如何做出出手的拿捏?   不妨直問好了,你會怎麼檢擇食物往自己餐盤送?謝謝。

更新7:

常樂我淨:   人世間本就無聊,不無聊就不會出生於世,凡事輕鬆看待吧!   理論跟事實都重要,這就跟﹝般若﹞﹝願行﹞是等量齊觀的。討論本就是腦力的激盪,至於獲利多少,祇能說是個人IQ問題了。   拜託,我不過舉出弘一法師的名子,你就能批評這樣,不覺得有些主觀嗎?

更新8:

keisuke: 你說:﹝本來就該是一件發自內心的事,用了"修行"這兩個字就跟"功德"一樣,很鄉愿。﹞   你誤會了,我不是說這樣子是修行,是說一位處於﹝修行位﹞的行者,當面對此等事時會是如何反應的?   其實也不用把這個問題看的多無聊、多高超、多束縛,我要的只是身為一個行者在經過理論的薰陶之後,面對利益現境取捨時會是如何罷了。   我敢說,當兩人以上聊天一起共用一盤花生的話,盤裡的花生必然會越來越小粒的。

更新9:

裝懂:   先謝謝你如此用心打字的回覆。只不過有些繁雜就是了。   沒錯,我知道當吃的時候要衡量各種情況,不是只有非一即二的單選題。然而此問題我就只是簡單的想要明瞭一位自覺是修行之人,當在公共場所與大眾共食之時,他是如何面對眼前菜色好壞、如何取捨的問題?我要的是本人直接下手夾菜的答案,而不是一些經教上的論點。謝謝。

更新10:

小牛:   看來你是很有內觀習性的行者。讚嘆。   你說的這些內涵都是修行的要點,那我想請問你:在婚喪喜宴圍圓桌共食的時候,你是如何下手夾菜的,當中是順著習性而為?還是依著覺性而為?   依習性而為幾乎不用懷疑的必然夾上等菜自己食用;若是依覺性而為呢?此時是有﹝作意﹞嗎?若無作意豈不是等同依習性?若有作意,難道不有﹝多心﹞之慮?   依我個人見解,依覺性而能在不作意的情形下還能夠夾下等菜給自己用,這應該要到行者﹝任運而為﹞的程度,一般人可能難以企及。在未到達任運而為之前,身為一個修行位行者遇到此等事該如何在內心運作而後面對下手?你以為呢?

更新11:

無住生心:   沒錯,你舉的例子正是人類私心的差別對待。   你說我問的問題要分層次答。這個嘛也可也可不必,可以的是你不妨說出凡夫之人如何下手夾菜?以及聖者會是如何夾菜?   也可不必的話,是因為不分聖凡一樣都要面對自我的內在﹝心行﹞,在﹝捨凡趣聖﹞的路子上其道理都是相通的。所以面對如何夾菜取用的相關問題,應該是一致才對的。   道一句,畢竟你會做何抉擇!?

更新12:

常樂我淨:   我舉的﹝花生﹞之例,不過是要表明人類必然的私心,你怎麼扯上再買一包的問題呢?

更新13:

常樂我淨:   舉弘一法師的例子不是我在欣賞、贊同他的做法,說傳為美談也只是說出我所知道一般人對其所做的評價,我也不認為這就是美談。至於弘一這個法名的選取乃是他個人的事,無須在此名號上做文章吧!   是啊!大家公平排隊先到者先取美食,這也是自然之事,自己甘願取爛的這也是歡喜就好。我這題重點是在自認為是修行之人,遇到美食當前時的心態觀照,以及後續的行為取捨。

更新14:

  你說自己拿爛的不叫佈施,要自己出錢的才叫佈施,我認為這有些狹隘見解。在先取先贏的情況下,明明自己有機會可先享用好的,卻故意留好的給他人用,廣義來說應該也能說是佈施吧!畢竟這一念已經是為他人設想了。至於求福報、求功德這又是另一種貪求了。   論事情倒也不一定要有結論,有時在多方論駁當中讓自己引伸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觀點,這不也是獲益的一種?

更新15:

  來此﹝佛教版﹞多少應該都有學佛的底子吧!請勿隨意把出家人或是佛陀當成調侃對象,我認為這也是禮貌的一種表現。   兩人共用一盤花生雖然都是這兩人在用,但之中的﹝取大捨小﹞過程的心態,何嘗不也是觀照心思的一種方便!否則為何不﹝捨大取小﹞呢?這就是私心,私心在凡夫位來說是自然不過了,不過既然號稱修行,這不就是要留意的地方嗎?

更新16:

裝懂:   有時候一個問題談的越多最後會模糊焦點,我再簡略敘述此題的重點: 一. 若不是自覺修行之人,此問題跟他無涉。 二. 若是一位自覺修行之人,面對美食當前,下手取食的時候其心態是如何面對。 三. 是不經作意而隨著平時貪念做主的心態來挑取較佳的部份。 四. 或是作意自認為修行之人當有禮讓的美德,於是甘願選擇較不好的自己用,好的留與他人。 五. 若認為隨習性不對,刻意禮讓也不對,那請問是否另有更佳面對辦法?   謝謝。

更新17:

小牛:   既不依習性,亦不依覺性,正當下箸之時又作麼生!

更新18:

平常心是道:   這一題重點不在節制、禮節這方面,是說一位自覺修行之人,面對此等事的時候,有沒有必要主動的﹝作意﹞,此作意對修行是好或是不好。

更新19:

●●●●●●●   提到﹝作意﹞一詞,以我所理解白話點說就是﹝起心動念﹞。   避免再多生枝節,我這樣問好了,當面對佳餚美果在前時,一位自認為修行之人是要依習性來挑選較好的自己用,是這樣對修行較有幫助;還是認為選取較好的乃是貪著,於是﹝作意﹞的故意挑選較差的自己用,是這樣對修行較有幫助。   一般人總是在此兩面打轉吧!除此二者之外,若有第三種選項也請佈施你的修行祕方,以便同霑法益,謝謝。

回答 (27)

2008-07-23 10:06 am
✔ 最佳答案
好熱鬧的對答啊~!
我也來插花一下~!
在公共場合吃東西,在多盤菜肴和水果當中,你會刻意選擇較差的自己用,把較好的留給其他人享用嗎?還是很自然的選擇較好的部份往自己餐盤裝?
幹嘛那麼刻意~好壞都拿不就得了~!
這會跟修行有關聯嗎?
會想這麼多~就已經跟修行沒關係了吧~?
刻意挑差的自己用,這是菩薩行?還是不當的﹝多心﹞?
都已經是菩薩了還會那麼刻意嗎~?
那這個菩薩真是白修了~!
自然的選好的自己用,這是自私的行為?還是符合﹝無念﹞的解脫之行?
若真的無念了~哪會去選好或不好呢~?
反正能吃就好了~!
以前常聽說﹝弘一法師﹞跟大眾一起吃飯時,都只夾眼前菜盤的菜,較遠的菜都不夾,此事一般都傳為美談。這事情若是屬實,網上佛友你們會認同此行為嗎?
見仁見智啦~弘一法師高興就好~這種事有需要認同不認同的嗎~?
若是佛陀也會如此客氣嗎?
祂大概會講:大家先用~不用客氣~~~~吧~!
依習性而為幾乎不用懷疑的必然夾上等菜自己食用;若是依覺性而為呢?此時是有﹝作意﹞嗎?若無作意豈不是等同依習性?若有作意,難道不有﹝多心﹞之慮?
肚子餓就吃啊~不餓就不要吃啊~這跟覺性有啥關係~!
而且去想"覺性"的時候~就已經跟"覺性"沒關係了吧~?
吃個東西為什麼一副要把自己搞瘋的感覺~?
依我個人見解,依覺性而能在不作意的情形下還能夠夾下等菜給自己用,這應該要到行者﹝任運而為﹞的程度,一般人可能難以企及。在未到達任運而為之前,身為一個修行位行者遇到此等事該如何在內心運作而後面對下手?你以為呢?
那就專心吃飯就好啦~別想那麼多啦~!
你說我問的問題要分層次答。這個嘛也可也可不必,可以的是你不妨說出凡夫之人如何下手夾菜?以及聖者會是如何夾菜?
凡人有時會刻意~聖人完全不會刻意~!
論事情倒也不一定要有結論,有時在多方論駁當中讓自己引伸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觀點,這不也是獲益的一種?
那要看是不是每個人都會那麼想囉~!
兩人共用一盤花生雖然都是這兩人在用,但之中的﹝取大捨小﹞過程的心態,何嘗不也是觀照心思的一種方便!否則為何不﹝捨大取小﹞呢?這就是私心,私心在凡夫位來說是自然不過了,不過既然號稱修行,這不就是要留意的地方嗎?
既然已經觀照了~那又何來私心不私心的問題~?
而且我不認為這兩個人會無聊到互相盯著對方~看對方吃多少花生米....
這樣吧!你有理悟的工夫我很讚歎,今不妨站在修學位者的角度來看此事,你認為一位修行之人該如何下箸才是對其修行有幫助?既依習不對,依覺也不對,而是依你所說﹝.....心無分別 , 菜都一樣 ﹞這樣來下箸才是正著的話,那在面對兩個價錢一樣,但大小明顯有差的麵包時,你會如何下手?當中的﹝意識、心念、作意、空見﹞等心路歷程是如何演變的?
吃的下就買大的啊~吃不下就買小的啊~又或覺得不划算~可以不要買吧~?
一. 我是問一個修行人面對挑選優劣食物時,你﹝個人﹞是如何選擇的?
我只挑"我"想吃的~!
都已經回答了,為何又要自行刪除,你不是於法有所領悟!於法有所領悟之人為何要答後反悔?隨緣自在、不起分別,不就是盡己所能,而後隨緣聽之即可?
既然隨緣自在、不起分別~大大又何必在乎他~?
可能我倆的認知有差距吧!我要的是取捨時的﹝觀念認知﹞,也就是為何要如此取捨?如此取捨於修行的利弊?
人嘛~總是有"比較"的心態啊~!
怎麼我說了為何要將回答文給刪了,之後竟然又將兩次的意見留言給刪了?是為何?
就說了~別這麼在乎他啊.......
再來,你是認為刻意﹝生心﹞為他人著想較好?還是隨順﹝自然﹞運作而學習不動心較好?
一開始要刻意~等習慣了就隨意~再來就是不動心~最後把不動心也扔了~!
如此生活化的問題不要搞得太複雜,怎麼聊了這麼久,我也一再追問這個﹝直接選擇﹞的問題,可是大家老是要轉移焦點,搞得版面越拉越長,還以為是在討論時麼大道裡呢?
那大大一開始應該到"心理學"發問才對~!(笑)
以上~!













2008-07-23 23:17:20 補充:
第一個問題

只是我的回答習慣~大大不必太在意~!

第二問題

所以我總是面對貪瞋痴~毫不迴避~!

對我而言~與其譴責或逃避貪瞋痴~倒不如深入它~了解它~這樣我才能真正免於它的枷鎖~!

就生物性而言~

2008-07-23 23:28:46 補充:
抱歉~手滑了一下(>///<)

就生物性而言~貪瞋痴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既然存在~必有它的作用在~!

只要了解原理與作用~就不會為它所困~!

而是人總是喜歡好的~討厭壞的~所以對那些不好的加以譴責~從不試著去了解事物的本質~!

所以總是有許多人遭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2008-07-23 23:42:31 補充:
例如~曾經有位師兄在知識+訴苦~!

他說他守淫戒~可是每隔幾天總是會夢遺~!

希望有人可以為他想想辦法~因為這樣等於他一直在破戒~!

就我看來~這只是個生理性的問題~也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

可是這位師兄卻得因為宗教關係~而受良心譴責~!

讓我覺得蠻不值的~!

2008-07-24 01:04:25 補充:
另一例~曾有一位剛結婚不久的師姐~皈依了某佛堂~成為在家居士~!

當初她說她要皈依~並成為在家居士時~在場所有同修共同讚嘆她~!

說他很有福報~懂得修行~!

而我大概是唯一跟其他人唱反調的人了~我只問了這位師姐幾個問題~!

2008-07-24 01:04:58 補充:
我:請問妳先生也是信佛教的嗎~?

師姐:不是~他不信教的~但他不干涉我的宗教自由~!

我:那妳有打算和妳先生分房睡嗎~?

師姐:是的~有此打算~!因為我想清淨的修行~!

我:那妳有妳先生可能會有外遇的覺悟了嗎~!


當我說出這一句時~在場所有的人都呆了約3秒~!

接下來就是一大串對我的譴責與碎碎念~說我是烏鴉嘴~!

而那位師姐接下來也沒給我好臉色看~!

而後我再也沒去那個佛堂了~!

2008-07-24 01:06:07 補充:
約三個月後~有位同修在路上遇到我~便把我拉到一旁對我說:

同修:那位皈依的師姐與她老公離婚了~而她也不再當在家居士了~!

我:為何~?

同修:真的和你說的一樣~她老公因難耐寂寞~跑去找酒店小姐~
後來被師姐的朋友看見~接下來就鬧離婚了~!

2008-07-24 01:06:30 補充:
我:那為何不再當在家居士了~?

同修:後來師姐跑來佛堂大鬧~說諸佛菩薩沒有保佑她~所以說她再也不信佛了~!

我:是嗎~?真是可惜~沒了老公反而還比較好修說.......

同修:當初你已經知道這樣的結果了嗎~?

我:如果她老公也是個佛教徒的話~我還無話可說的祝福她~!

但一個正值壯年又沒宗教信仰的男人~叫他禁慾等於要他的命啊~!

這麼簡單的結果都想不到~我又有何方法~?

2008-07-24 01:06:50 補充:
同修:當初你已經知道這樣的結果了嗎~?

我:如果她老公也是個佛教徒的話~我還無話可說的祝福她~!

但一個正值壯年又沒宗教信仰的男人~叫他禁慾等於要他的命啊~!

這麼簡單的結果都想不到~我又有何方法~?

2008-07-24 01:14:22 補充:
抱歉~手又滑了一下.......

2008-07-24 12:22:26 補充:
本來可以幸福美滿的夫妻也因為對宗教的不了解~

搞的不歡而散~還遷怒於諸佛菩薩~!

讓我覺得蠻可笑的~!

2008-07-25 18:58:36 補充:
""當你面對佳餚美食、器具、衣物之時,你會以何心態來選擇優劣?""

我不會看我的心態~我只看我的現實問題~~~荷包~!

有錢我會去吃美食大餐~開跑車~穿最上等的西服~!

沒錢就是泡麵~腳踏車~T桖~!

不論有錢沒錢~我都樂在其中~!

2008-07-25 19:22:35 補充:
""你會隨順自利的習性而選擇較佳的自己用?還是刻意起心認為修行人當以利他為先,於是就自己取較差的來用?""

我的方法是~~見招拆招~~!

情況一:如果是在和我同輩一起聚餐~我會不客氣的大吃特吃~!

因為是同輩~可以無拘無束~!

情況二:與長輩一起聚餐~只挑差的來用~好吃的留給長輩~!

因為是長輩~所以給予尊敬~!

情況三:與後輩聚餐~也只挑差來用~好吃的留給後輩~!

因為是後輩~所以給予關心~!

當然~這些方法跟修行沒有什麼關係~只是一般的做人道理~!

如果還需要"刻意"~那就只是"不了解"做人的基本罷了~!

2008-07-25 19:55:09 補充:
""然後再請你說說,這樣的差別心態以及不同選擇對你的利弊各是如何?""

對我而言.....不對.....

對所有人而言~這些選擇都是"應該"的~所以並不會有所謂的"利弊"在裡面~!!

如果以"利弊"作為出發點~那就是"做作"~那就會變成真正的"虛偽"~!

而對於修行而言~最忌諱的就是"虛偽"~對他人"虛偽"還沒關係~!

如果對自己"虛偽"~那修行有什麼意義~?

對於長輩~如果有不講理的~我也會予以反抗~決不容忍~!

對於平輩~如果有不講理的~我也會予以勸說~決不姑息~!

對於後輩~如果有不講理的~我也會予以開導~決不放縱~!

而這些~都是基本吧~?

2008-07-25 20:54:51 補充:
""之後再就你的認知請你說說,身為一個自覺修行之人,應該採取何種心態、取捨比較能利益修行的進展?謝謝。""

就我本身的經驗~給你三個參考~!

一:去了解"人~事~物"的本質與姿態~可以的話~盡量不在傷害到肉身的情況下去經驗它~體會它~!

那麼~你就不會被束縛~!這才是真正的解脫~!

就修行人而言~所謂的"取捨"不過是為了肉身存活的手段罷了~!

基本上它和修行並沒有直接上的關係~!

若說間接關係的話~就是"能捨"之人比較有"福報"的資糧~!

如果有人一心想修行~而福報根俱~不為現實所苦~此種人修行~必然事半功倍~!

2008-07-25 20:55:32 補充:
二: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不要依靠他人的眼光來偽裝自己~!

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要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

寧願真實的令人討厭~也不要虛偽的讓人喜歡~否則我保證總有一天你會被這份虛偽給逼瘋~~!!

當然~想要做到很難~但還是要試著去做~!

2008-07-25 20:55:41 補充:
三:修行是自己的事~永遠不要依賴他人~!

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所得到的體驗才是對自己最真實的~!

"現在"不要去信什麼佛國淨土~神的樂園~!

你"現在"所處的道場是"人間"~~!!

所以"現在"你所要"修行"的地方也是"人間"~!

等哪天你捨報了~到了佛國淨土~"屆時"你在繼續"修"吧~!

2008-07-25 21:18:35 補充:
心態~?

還不明顯嗎~?

"我"從不抱任何"心態~"!

對我而言~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苦~都只是身為一個人所必經的過程~!

而這些事都一定會發生~那我何需任何心態~?

我只需要按照事情的"本來面目"去經歷它就好了~何必自找麻煩呢~?

2008-07-25 21:21:05 補充:
有人只想吃好的~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只想穿好的~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只想住好的~但做不到~痛苦~!

2008-07-25 21:26:06 補充:
有人只想開好車~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只想受好的教育~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只想快樂~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只想好好活著~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想永保青春~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只想不受病痛折磨~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不想死~但做不到~痛苦~!

有人不想受任何痛苦~但做不到~痛苦~!

2008-07-25 21:33:52 補充:
面對以上一定會發生的事~有任何心態~只會讓自己更痛苦~!

所以我從不抱任何"心態"~縱然痛苦依然存在~但我從不困擾~!

因為我了解~事情總是這樣在發生~!

意即"如是"~!

2008-07-27 01:21:45 補充:
在此有一問題尚有疑惑,先假設你已經體會如是的意涵,乃至多少也悠遊如是大海中,此時的你為何在面對長輩、平輩、晚輩之時怎還這麼多心?一個如是的人這樣的分別是正確嗎?還是因為你程度未到所以自覺的先如此行之,待他日如是更增長之時,便會放手拋開這些長、平、晚輩的分野而平等取食?

這就是我擔心的~有經驗與沒經驗的差別~!

接下來~我試著以科學的方法來敘說哪些"不可說.無法說"的領域~!

我打字沒大大快~如果大大正在看著~請給我一點時間~!

2008-07-27 01:38:52 補充:
記得小時候~我正學習騎腳踏車~!

當時我跑到我家鄰居的大哥那~向他借腳踏車~並請他教導我~!

當時大哥並沒說什麼~只是把腳踏車丟給我~對我說:騎~!


我:要怎麼騎~?

大哥:試著去找出"平衡感"~你就會騎了~!

我:大哥你不教我我怎麼知道"平衡感"是什麼~!

大哥:如果你不騎~你永遠不知道"平衡感"是什麼~!

2008-07-27 01:51:38 補充:
當時我覺得~大哥好殘忍~為什麼不肯教我~?

而後的兩小時~我一直在"雷禪~爬起來~雷禪~爬起來"的地獄不斷的輪迴~!

最後我終於找到"平衡感"~順利的學會騎腳踏車了~!

那份喜悅讓我完全忘記之前兩小時的痛苦~!

之後我騎回大哥家~只見大哥站在門口笑笑的對我說:

現在請你告訴我~"平衡感"是我有辦法教你的嗎~?

2008-07-27 02:04:30 補充:
當下我才曉得~大哥是對我多麼慈悲~!

他不給我知性上的教導~他給我最直接的體驗~~!

他不給我千言萬語~只給我最直接的實踐~!

一直到現在~我還很感念他~因為他的教導間接影響我去體驗到"如是"的境界~!

不需覺得意外~如大大所說~慧能大師不也因一句話而有所悟~?

2008-07-27 02:28:33 補充:
就我經驗~何謂"如是"的境界~?

很簡單~祂和"平衡感"一樣~都是由你內在去"領悟"的東西~!

而"平衡感"和"如是"差別又在哪呢~?

以"你"為本~!

"平衡感"是在"你"~之下的東西~!

只要"你"領悟到了~"你"可以自由自在的使用它~!

而"如是"~是在"你"~之上的東西~~祂甚至不是東西~!

只要"你"領悟到了~"你"就會消失~只剩下"如是"存在~!

就這麼說還是不對~!!!!

更正確的說法~"如是"祂一直都在~!!!

你出生前祂在~你掛點後祂還是在~!!!

而世人會一直看不到的原因~就是"我執"存在的關係~!

而修行的重點就是去除這個"我執"~!!

2008-07-27 02:44:07 補充:
曾經我花了兩年的時間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後來我體驗到了"如是"的境界~!

後來我發現我對"如是"~實在無話可說~!

那一瞬間我了解到~為什麼釋迦摩尼佛成道時~有七天都不講話~!

為什麼釋迦摩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到最後卻說:祂什麼法都沒說~!

因為"道"~"法"~"如是"~"無上正等正覺"~是用來親身經驗的~不是任何語言可以表達的東西~!

2008-07-27 02:50:47 補充:
而祂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全部都是我鄰居大哥的"腳踏車"~!

不論是滑板車~腳踏車~摩托車~汽車~卡車~公車都無所謂~!

重點是否有人可以使用這些工具達到"終點"~!

2008-07-27 03:08:49 補充:
而最後~"平衡感"與"如是"最大的差別~!

"平衡感"你領悟了~到肉身死去前~你都不會失去它~!

而"如是"~你只要有一點"我執"的存在~你就會馬上掉下來~!

如我前面所說 ~"如是"是在你之上的東西~你無法像"平衡感"一樣的佔有它~!

你只能"淨空"自己~讓"如是"來佔有你~!

一但"如是"佔有你~你所有的"二分性"都會完全消失~!!

2008-07-27 03:32:12 補充:
對與錯~好與壞~有與無~美與醜~取與捨~聖人與罪人~生與死~!!!!

這一切的一切將融為一體~什麼都沒有~沒有差異~!

會有差異是因為"你"的關係~因為"你"存在~因為"你"那受過教育的眼睛~讓"你"對這世間的一切都覺得有差異~!

這個存在並沒有差異~那份差異只是"你"的眼睛對你耍的手段罷了~!

如果"你"不存在~那這份"差異"何在~?

比方說:鑽石~是這個世界上被人類所公認最有價值的東西~!

但反過來講~如果世界上沒有人類的話~那鑽石的價值在哪~?

所謂的價值也是"人"給予的~!

如果"你"消失了~那世間所有的一切會以它"原本的姿態"呈現在你的眼前~!

2008-07-27 03:37:49 補充:
這也是當初摩西問阿拉:請問你是誰~!

而阿拉回答:"我就是我"~~的意思~!

2008-07-27 03:51:11 補充: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大有多少了解~!

如果還是不了解~請原諒我~當我試著說出那些不可說的事時~我才發現技窮~!

我只能等待大大領悟"如是"的時候~才有辦法了解我所說的廢...呃....肺腑之言~!

那麼~最後試著回答大大的問題吧~!

2008-07-27 04:18:30 補充:
在此有一問題尚有疑惑,先假設你已經體會如是的意涵,乃至多少也悠遊如是大海中,此時的你為何在面對長輩、平輩、晚輩之時怎還這麼多心?

會覺得我多心是因為你還執著"有"與"無"的關係~在其中我只是照著面對的狀況~予以回應~!

有"做者"在那裡~但"我"並不在那裡~!

一個如是的人這樣的分別是正確嗎?

這個問題基本就錯了~"如是"的人不會有分別~!

縱然看起來有他會有所分別~但那也是在這個世間的關係~這個世間任何"人事事"都有"二分性"在裡頭~!

肚子餓~所以吃~!

因為累~所以睡~!

因為愛~所以恨~!

因為生~所以死~!

所以對"如是"之人來講~不得不選擇~但他做任何選擇~都不會有分別心~!

2008-07-27 04:19:54 補充:
抱歉~訂正~!

這個世間任何"人事物"都有"二分性"在裡頭~!

2008-07-27 04:27:18 補充:
還是因為你程度未到所以自覺的先如此行之,待他日如是更增長之時,便會放手拋開這些長、平、晚輩的分野而平等取食?

在"如是"之中~這一切都會變成應該的~並不會有放不放手的問題存在~!

2008-07-27 04:49:10 補充:
我不曾開悟,當然不知個中分別,你若有到此程度的話,請布施慧見說說一個證得無念之人還需如此善巧行持嗎?

一個無念之人也是一個無我之人~既然"我"已經不在了~那是"誰"要去"善巧行持"~?
無念的人是喜樂的~他的喜樂不屬於世間~可是他的肉身還在世間~所以不用擔心~!
無念之人絕對人畜無害~不僅無害~祂還可以幫助那些還沒達到解脫境界的求道者~!

2008-07-27 13:40:55 補充:
試著打打看~!

2008-07-29 00:46:09 補充:
看了你對如是的敘述,讓我生起似曾相似的感覺,不是我本身的東西,而是好像跟﹝奧修﹞中文翻譯的文字表達很相像,不知這是體驗如是的人都會有的類似表達?

由於我無法在"回答區"回答了~所以在"意見區"回答~不知大大會不會看不到~?

當年我花兩年下的功夫~用的就是奧修大師的"腳踏車"~!

而當我體驗到"如是"時~發覺奧修大師的話語比較容易讓現代的人理解~!

這也是我會把奧修大師的話語加上我本身體驗用來回答的原因~!

所以大大會覺得相似並非偶然~!

2008-07-29 01:10:32 補充:
不過認真說來我發此問題並非針對已達如是之人而問的,是針對修學路途中的人其中的心路歷程如何拿捏而問的。好比已經會開車的人一上車自然就人車一體,沒有所謂如何駕馭的先後次第問題,可是對一位剛學駕駛的新手,難免要有出手先後的輕重緩急之別,因為個人因素可能採取的步驟會有所不同,我才問說這樣的不同操作方式當中有何差別?何種方式為佳?

2008-07-29 01:18:01 補充:
覺知與觀照~!

覺知一切"起心動念"~~觀照一切"所作所為"~!

覺知於"內"~~觀照於"外"~!

覺知"思想"如夢幻泡影~不對"好"的加以讚嘆~不對"壞"的加以譴責~

待歲月有功~~思想將如露珠~在覺知的照射下~將蕩然無存~!

2008-07-29 01:39:31 補充:
關照"自身"一切行~住~坐~臥~不對任何"作為"加以判斷~!

觀照自身如空~活於世間~但不"著"於世間~!

待歲月有功~一切"有所為而為"~會轉變"無所為而為"~!

內即慧~外即定~~內外並濟~任運自在~無所掛礙~亦即解脫~!

2008-07-29 01:57:05 補充:
一開始的修行人必須從"有所為而為"開始~!

若一開始無法作到"無所為而為"~必須要作"選擇"的話~那麼就以"仁"為本~!

一開始或許"做作"~但在修行的道路上~至少不會有所偏差~!

漸漸的心境上有所體悟時~便不會刻意的有所選擇~!

2008-07-29 02:00:55 補充:
依我凡夫之見來看這句話有些不妥,因為這樣的說詞已經將自己形塑成已站如是之天堂裏,然後看待對方仍是立於非如是的可憐地獄中。以我對如是粗略的窺探,已證如是之行者不應該有這樣的措辭才是。是你一時降低階次以凡夫位來為文?還是我以凡夫心妄測勝境呢?

2008-07-29 02:22:19 補充:
呵呵~讓我想起波羅提與異見王的一段對話~!


異見王:乘雲而來~是正是邪~?

波羅提:我無正邪~是來正邪~!若大王心正~我無正邪之分~!


對我而言~早已無凡夫或聖賢的分別~!

而大大會有如此想法~是大大把你自身的"認知"投射在我身上的關係~!

2008-07-29 02:34:06 補充:
如同世間每對熱戀的男女一樣~!

將自己的"期望"~"夢想"~投射在對方身上~!

而朝夕相處之後~才發現對方不是如自己所想的那樣~認為對方欺騙了自己~!

但對方並沒有欺騙~只是他們從不以對方的"本來面目"去看待對方~!

所以不停的受對方傷害~而他們從沒想過~讓自己受傷害的其實是自己~!

2008-07-29 02:46:11 補充:
我就是我~如果大大喜歡我~我會高興~!

如果大大討厭我~我也不會生氣~!

而我無法對大大保證什麼~我只能保證~

在大大領悟"如是"之前~我在這所說的一切~都會是肺腑之言~!

而大大領悟"如是"之後~我在這說的一切~都會變成笑話~!

所謂天堂地獄也是人心所化~若然無心~天堂地獄~亦無存在之必要~!

2008-07-29 02:57:31 補充:
人間如"鍋"~~我執如"水"~~修行如"火"~~解脫如"空"~~!!!

水入鍋中大火煮~

水開蒸氣化入空~

只待一分一秒過~

屆時鍋火亦無用~!

以上~!
參考: 我~!
2015-12-24 8:59 am
不會
2014-09-28 7:07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08-06 11:38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1 6:50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6 1:38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5-18 10:25 pm
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

http://phi008780508.pixnet.net/blog
2014-01-08 12:48 pm
這里很不錯aaashops。com老婆很喜歡
厙刜佄
2014-01-02 2:38 am
還是要去 http://aaashops。com 品質不錯,老婆很喜歡!
勆吶咅刭哐凡厦
2009-07-08 1:33 am
真的是喔........

何必顧慮那麼多,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濟公活佛都可以那麼豁達了

別在乎比較,你這樣只執著於"小我"
而不是成就大我

例如拿飯糰好了?大的跟小的?他不是都是飯糰嘛
明台本無鏡,何處惹成唉
2009-03-06 10:12 pm
我認為那是本身特質上就比較會為人找想
也許是環境或是在成長過程中造就的原則
若要說是吃素的關係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吃素的人會常常接觸到許多關於修身養性的事物
像是讀經、看善書之類

若只是以為吃素就有這種修為的話
這麼說起來就不合邏輯了
應該是說成吃素後造就的環境

但是之所以會有反對意見
大概是有點刻意發問了
個人是覺得無傷大雅
只是想了解自己是什麼因素造成的觀念
我猜你本身就喜歡思考,會想到這一面也無不可能

誰不喜歡佛,誰又不喜歡成佛
當自己知道與佛有緣亦或是有機會成佛
當然會感到高興
因為自身還是做為凡人而感到擔心
才會需要受到認同、鼓勵或是他人的指教

但這種問題依舊是很主觀的…
2008-08-04 2:32 am
回答到我的問題有兩種情形:

一是算他倒楣回答錯人。

二是算他有幸回答對人。

倒楣或是有幸,這就只能由回答者本人答覆,我不能越俎代庖不要臉的代為回答。

2009-03-06 17:46:32 補充:
Land-Envoy:

  此問題跟﹝吃素﹞沒有必然關係,是論身為行者遇到選擇時會如何下手的問題,﹝行者﹞不必然是吃素的。

  有反對意見自是當然,只要是善意的交流都好。

  ﹝成佛﹞一詞其實很容易造成錯解,誤以為﹝有啥可成﹞!

  做為凡人有啥擔心的!真有不擔心、不掛礙、不執著是為凡人的一天時,豈不就是所謂的成佛時,不過這是要捫心自問不打妄語才算數喔!

  凡提出問題必然帶有主觀,一個人真到無主觀之時,想必已經是﹝欲問已忘言﹞了。

2009-07-08 11:31:21 補充:
真實的背後:

  「濟顛」乃是特例,最好不要以特例來比擬常態。猶如身為警察理應展現「威儀莊重」的一面方能服眾,若為了表示「親民」而放浪形骸這就有違警察的形象功能:同理身為和尚自有其該有的「表徵」,濟顛實在是太突出,何妨當特例或是「故事」看待就好。

  「大我、小我」之說蠻玄的,到底何謂大我?何謂小我?

  光是「不要分別」一句是很籠統的,你舉的飯糰例子來說吧!當你購買飯糰面對一大一小兩個要選擇一個時,你當真會選擇小的飯糰自用,而留大的給後人嗎?是的話這也只是你個人當下的選擇,不能因此要求眾人要跟你一樣;若不是的話,那你此番所說不就是做不到而有自欺之嫌!

2009-07-08 11:31:45 補充: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悟後之語,是可當作修行的方向指標,然而面對真實的人事應對時,可往往又是另套的處世原則了。這也就是「理事圓融」之道,理不礙事、事不礙理,套一句現代語:「該如何處便如何」應該是很貼切的。
2008-08-02 7:24 pm
嗨~小熊我又來了~雖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鼓勵的話!,但我還是說看看!
你每次發問的問題好像都延長的很多=="
2008-07-29 4:21 am
一種米養百種人 一樣的天
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心情
或許您認為這是較差的食物
但對別人而言 這可能是美味佳餚
就像天氣 賣傘的人喜歡雨天
做棉被的人要晴天 養蠶娘子望陰天
您說要怎麼做呢?
平常心 想太多會變成一種罣礙
只想飽不飽 不想好不好
專選差的吃
末學期期以為不可
因為我也是專挑壞的吃來刻意增加修行福德
無耐 人被好事者給壞事了 怎不令人噓唏
真是人心不古 蛇吞象

直心就是道
太多的意念造作
是跟自己過意不去


2008-07-28 17:56:44 補充:
閱畢所言 思忖閣下必是佛門龍象
皮皮剉 瞠目結舌 啞然以對 感恩!
2008-07-27 8:53 pm
阿彌佗佛。
 
有人先下筷,再下筷;沒人下筷,就先下筷。
桌子上的菜都可以吃,不能吃就不要勉強吃。
 
挑好的?
還是挑壞的?
 
桌上的菜應該沒有臭酸吧? <== a(@.@)?
 
如果菜有臭酸,就不要吃。
吃了不舒服,就要看醫生。
 
有一位客人,每天都固定只買水煎包,卻不買饅頭吃,
有其他客人,幾乎都會買饅頭,卻很少買高麗菜包吃。
阿嬤也不知道他是覺得水煎包好吃,還是饅頭不好吃?
 
阿嬤常常吃高麗菜水煎包,不是阿嬤的饅頭不好吃喔!
 
秀斗阿嬤賣高麗菜水煎包的經驗談。多多包涵喔。
敬請多多參考其他大德說明。感恩喔。阿彌佗佛。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感恩喔~
依靠自性彌陀~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參考: 心經/金剛經/秀斗阿嬤吃高麗菜水煎包賣著白饅頭的碎碎唸
2008-07-26 7:28 pm
故意挑差的自己享用?
如果不是長輩、晚輩間體貼的心態在互動,
假使有這樣的"分別心"存在,基本上已經在為達某種目的而行的意味,

每個人對食物好壞的定義和認知不盡相同,
你如何認定自己的標準和其他人認知的一樣?
唯一可以驗證的方式就是吃到最後看剩下哪些東西,

放大來看,這樣去吃公認的"壞食物"
是假仙還是修行?

好心不見得能成佛,但應該是必備的要件之一,
真正修行的人不會為了成佛而刻意挑食吧!

2008-07-26 11:48:38 補充:
更精準一點的來說;
所有的善行義舉應該都是發自於內心的純粹善念,
而不是為了自己能夠更上一層樓而矯柔作做.
2008-07-25 9:47 pm
我不是修行達人,才剛入學而已,但也試著與你分享:

[在公共場合吃東西,在多盤菜肴和水果當中,你會刻意選擇較差的自己用,把較好的留給其他人享用嗎?]

答:偶爾會,大部份不會,
會的情況有時候是因為要練習除貪念,斷執取,有時候是因為有的食物雖有小小缺陷但不影響,這時候也可能以代人著想(代老闆或其他食客著想)或惜福的心態去吃.
不會的情況是隨順自己習性的時候,因為我還沒有那麼精進,有時候會放任自己的習氣(貪心).

有時候我幫自己和妹妹買東西時(衣服或包包),會刻意讓她先選,以對治自己的貪念.


[還是很自然的選擇較好的部份往自己餐盤裝?]
答: 這個[自然]不就是所謂的無明煩惱嗎?如果你真的學佛的話.
以業果來看,這樣做會讓自己將來得到樂果嗎?
事情的結果有四種:
1.眼前快樂 將來快樂
2.眼前快樂 將來痛苦
3.眼前痛苦 將來快樂
4.眼前痛苦 將來痛苦

如果有第1種可以選,大家都不會猶豫,
而第4種大家都不會選,除非心智錯亂,
而學佛不就是在2.3.之間對境練習的過程嗎?


  [這會跟修行有關聯嗎?]
答:世間事與出世間事,哪一樣跟修行無關?


  [刻意挑差的自己用,這是菩薩行?還是不當的﹝多心﹞?
  自然的選好的自己用,這是自私的行為?還是符合﹝無念﹞的解脫之行?]
答:[無念]有那麼容易就好了!如果你能做到無念可能也不會來問這個問題了!(恕我冒犯)
平常心也不是尋常人做得到的,要證得空性才可能吧!
一般人的心不就是通常在三毒中打轉嗎?


刻意挑差的不一定是菩薩行!(也可能是為了其他原因)
多心也不一定是不當的!(例如費心思做善行)
苦因與樂因不能只用外在的行為判斷,畢竟心才是造業的根本.(所以才說佛法是內明之學呀!)而心態究竟如何,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騙得了自己騙不了業果.


善惡業感苦樂果,應行或應遮要小心判斷,
而判斷的先決條件一定要先有正知見喔!


以上給您參考,若覺得我答得不好,請不要罵我!哈哈!
2008-07-20 12:40 am
ㄝ是一種修行方式
就是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
提供您參考
當然
一般人都是先選好的自己用
我有時候ㄝ是
所以才說
這是一種修行方式
無須定位在
對與錯二分法陷阱裡..
2008-07-17 9:08 am
看標題是善知識在問問題
看補充意見又好像是善知識在當老師批改問題答案
末學饒舌發表一下愚見
會餐時內心實在很想挑自己喜歡的美好的食物吃
當開始上菜時總是表現很有教養的樣子
盡量幫忙上菜服務同桌親友
再禮請老幼婦孺先動用
然後用公筷母匙裝用最靠近自己的菜或依序夾菜
第一輪後如無客人出手如果遇到喜歡的就再用一二次不等
散會時如無人帶走剩菜偶爾會裝回家留下一餐享用

2008-07-17 01:09:14 補充:
還有末學三餐吃素食
以前與親友出門遠遊經常麻煩眾人尋找素食餐館
常常因自己一人吃素食而弄得大家人馬翻仰遊興大減
近年來如果外出都學六祖惠能大師吃鍋邊菜
目前如再外出則學濟公活佛開葷
來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阿彌陀佛
罪過 罪過
《口中不忘念唸有詞:算汝好運被俺吃到肚子裡》
《從此我身上有汝 汝身上有我 彼此和平共存 一起修行好了》
回家或一人外出則盡量吃素食
如此這般方便過生活
不知看官意下如何

2008-07-17 01:15:21 補充:
還有
閩南話有句俗話說
『妖鬼不要假細字』
意思是說:想吃就不要假仙了

2008-07-17 22:38:47 補充:
末學整個論述都圍繞修行!只是行者沒細心咀嚼。
挑好、挑不好,是一心念問題,也是修行程度的問題。
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為什麼不能是好與不好的中間?不好不不好!
假如他認為:通通都好,或通通都壞,或不好不壞呢?
人之嗜好會隨 「 時空、觀念 」 而改變!甚至上下一刻都不同!

2008-07-17 22:38:56 補充:
至於之後的素食、肉邊菜等話題,那是離題?
那也是在現實人生中修行的體驗與轉變!
與好不好的修行觀念也有直接關係!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這也是修行程度的問題!
問題的重點不在好、不好!
問題的重點是:「誰」在「知道」在「決定」好不好!
覺知的問題!
行者那麼會分析評論,心中自有定見,不必旁人置喙!
但是既然要談修行有關,就宜敞開心胸!
花一點時間耐心去咀嚼消化體悟!
有一天就會豁然開朗。
祝福您!
2008-07-15 6:48 pm
挑差的給自己,是自我的苦行
挑差的給別人,是別人的苦行,自己的未來之刑
替自己考量,那是私心
替別人考量,那是溫心,才是修行
取自己方便夾的,是隨緣而行
讓別人方便夾的,是慈悲之行
懂其中道理的,那才是菩薩行

聽聽
2008-07-15 6:08 am
我想應該是依觀察和思維後的結果來作決定
如果今天這個公共場所來的都是熟識的好友 那麼佔一下便宜稍不為過 人之常情 相反 是不熟的 自然就節制
不作觀察和思維 我行我素 不顧他人感受 在公共場合上 難免招人白眼 敬人者 人恆敬之 這是禮節 知禮節自然懂進退

2008-07-15 16:29:49 補充:
作意若是好 那何必守戒 作意若是不好 那何必思維 所以修行者善護每一個念頭
作如實觀察 達到應緣接物而無住生心 六祖雖說心平何勞持戒 但若不如實觀察 如何置心一處

2008-07-15 22:29:48 補充:
如果桌上放的是美味佳餚 作意取捨與否應在"當下那一念"作觀察和思維 若是貪當節制念頭 若不貪則隨緣 如此而已

2008-07-16 17:54:37 補充:
既是互相切磋 那不好意思 請容我問你幾個問題
你似乎認同小牛道友的答案 那麼在認同的當下那一念 是有心?還是無心?
若有心 是過去心?是未來心?還是現在心 若依過去心認同 則過去心已滅 若依未來心 則未來心未至 若依現在心 則現在心亦不住
若無心 則取斷滅 與草木無異
請問是用哪種心來認同?

2008-07-18 01:30:52 補充:
常聽人言過去.未來.現在 3心不可得 若把這句話定為悟者心境 唯悟者能懂 那不悟者又該如何?
我認為真正的道是平凡的 正因平凡 佛說法並無莫測高深而是坦白實說 不假他人令聽者開悟 即使是周涅盤特尊者也因一句話就開悟 可見得悟與不悟 本質無差別 如你所說 不說啥非空非有.真空妙有 這是多餘的累贅 話不在多而是一聽明瞭當下即用
受用了就解脫 所以還是請你用最簡單的說法來回答我的問題 畢竟看的人很多 能讓多人明瞭增長見識這才是切磋的本意 所以我不才向你請法

2008-07-18 09:45:36 補充:
話說回來 對於這題的答案是啥?我有些想法還請指教 畢竟不管選用菜餚的情形或者其他情況每個人都遇的到
在吃飯的時候 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該用啥來解釋你的問題 古大德云: 若論佛法 一切現成 可見得佛法不一定要用非空非有.真空妙有或者非一非二來述說
剛好很偶然的一念閃過 也許可以解釋 我的答案就是[一念不生 了了覺知]
後來我找了一下網站 就是悟心銘 跟我的答案差不多
[不是有心 不是無心 不是不見 不是不聞 了了覺知 不著見聞 蕩然無住 是名無心]~這是元音老人的悟心銘 請參考後再討論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wxm_YY.htm

2008-07-19 01:59:02 補充:
我之所以用信心銘來解釋一念不生了了覺知是有用意 在作抉擇的當下 自己是啥念頭 是有心.是無心 是有念還是無念 是善意還是惡意 依這種想法來觀察自身的作為 畢竟這種問題猶如紙上談兵 就算談到時間到了 我和你還是沒有交集
問題對答一來一往互相增長 這樣才算進步

2008-07-19 01:59:36 補充:
那麼底下這算是我的實戰成果
選差的 給別人好的 或者刻意選好的 給自己享受 這是一種隨性 不虛偽不造作 非刻意作為
禮讓長輩或者體貼小孩 選差的東西 沒有人教導過 自己自然就禮讓
或者想要撿便宜 想要吃好的 自己自然就拿了 也沒人教導過
然而這種隨性對修行者來說卻很危險 若自身不起觀照的念頭 隨性會不知不覺變成習性 最後墮落 所以聞.思.修及知足少欲對修行者不可缺少
不修行 隨性就是習性 有修行 隨性就是覺性 不是向上昇華就是向下墮落 ...這算是我得到的結論了(擠不出東西來了)

不過還是謝謝閣下的慈悲 廣學多聞也許會成為所知障 但不學不足以行 就看個人怎麼拿捏吧
2008-07-15 12:32 am
一ㄍ母親 在子女面前 會吃小又瘦的花生

把圓又大的給家人吃

在外面自助餐前 會選自己喜歡的樣式 買

在修行人前 會按照規矩 吃 靠近自己一邊的佳餚

所以 我覺得 你問題 要分層次回答........XD

希望 我說話 你不要介意.......XD 感恩 您開題.......XD

2008-07-14 16:33:53 補充:
那一ㄍ父親呢? 等我好好思維過 在討論吧

2008-07-15 12:55:12 補充:
我想 對生命的求生存都有像動物般的同樣貪生怕死

說穿了 越貪生怕死 越有貪求美好頃向 不要說吃

一切慾望 都是同等表現 在於求生意志上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這也是佛法 所必須耐心教化的智慧了.........

********佛有法眼否 ?佛有慧眼否?
參考: dodomilk-6-
2008-07-15 12:01 am
智慧的撿擇

各取所需

不要用慳貪自私
多取而不善用的心即可

智慧撿擇
要看你的公共場合的環境是如何是何種狀態
是花錢的還是不花錢的
是人多東西少還是其他狀況 是好壞差很多還是差不多
當然
也要取用你自己適合吃的也能吃飽為前提
而不是以為自己很有修很能吃苦耐勞似的
委屈自己而卻有點嫌棄他人
例如
不懂得惜福或是少欲知足修行平等心之類的批判

應量食
是說吃你自己足夠的食量

不分別平等食
是說不要在五欲六根接觸時起貪瞋癡分別喜惡而起愛憎

經過特意的想
挑好的不好的都是在分別

有些人胃口上有適應上的問題
或是有胃病
或是過敏
或是身體體質的需求
.....
而有其本身需要的特別飲食需求

不是經過概念上或只是習慣偏好口慾的原因
想吃好的或是一定要這樣吃不行的
那種分別挑食難養

這些種種整體環境跟自己身心上的基本需求
是要修行人
自己智慧善加撿擇照顧守護好的

在吃的方面
提婆達多曾制定五個約束要求佛陀讓出家的僧團遵守
其中有一個約束就是素食
但佛陀拒絕了
連佛陀都不會限定所有人要統一素食了

我想
佛陀就是懂得
有些人胃口上有適應上的問題
或是有胃病
或是過敏
或是身體體質的需求
.....
而有其本身需要的特別飲食需求
這些實際個人的各別問題存在
...

有些事
而不是你認為你可以的你認為是好的就要大家跟著一起做
飲食就是其中ㄓㄧ

佛陀注重的教化是
自我內心煩惱的淨化

所以智慧的撿擇
誠實的面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意圖

應量食
少欲知足
飲食之止足
守護六根
自淨己意
....等等許多的標準
其實包含很廣
是不能用一兩個事件角度就想要窄化它們或是斷章取義的錯解

更要小心在事相上不能一知半解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
用來質疑看輕他人行為的判斷

飲食上有幾個重點抓住了
吃的內容好壞就已經不是重點了


好像有錢人
自己有錢吃好一些但很浪費吃到自己身體壞掉
這不是一件好事
或是沒錢的人
自己沒錢買東西
但想偷想搶別人的好東西來吃這也不是一件好事

但有錢的人沒錢的人都可以盡自己能力所及的狀況下
合法取得食物又智慧的取用撿擇
剛好適合自己的飲食
那他們選的食物是好的壞的
就已經不是其他人你我可以非議批評的情況了

這例子也可以用在自他的修行心態角度上...

2008-07-14 22:09:34 補充:
沒錯,我知道當吃的時候要衡量各種情況,不是只有非一即二的單選題。

然而此問題我就只是簡單的想要明瞭一位自覺是修行之人,當在公共場所與大眾共食之時,他是如何面對眼前菜色好壞、如何取捨的問題?

我要的是本人直接下手夾菜的答案,而不是一些經教上的論點。謝謝。
....

版主要的是
本人直接下手夾菜的答案

那就是每個人直接的對吃的習慣看法與方式

每個人的答案與意見就都已經是答案了

當然只是這其中
誰是自覺是修行之人的飲食而誰沒有自覺是修行之人的飲食
是自證自知的

這是除了你我他自己清楚之外
誰也給不了你要的答案的當然每個答案也都已經是你要的答案
為什麼迷在發問執著中
還騎牛找牛呢

2008-07-15 01:51:29 補充:
除非你要的是

禪修者的飲食的身心過程正念觀照法

2008-07-15 13:09:20 補充:
我再簡略敘述此題的重點:

一. 若不是自覺修行之人,此問題跟他無涉。
二. 若是一位自覺修行之人,面對美食當前,下手取食的時候其心態是如何面對。
三. 是不經作意而隨著平時貪念做主的心態來挑取較佳的部份。
四. 或是作意自認為修行之人當有禮讓的美德,於是甘願選擇較不好的自己用,好的留與他人。
五. 若認為隨習性不對,刻意禮讓也不對,那請問是否另有更佳面對辦法?

.....
舉實例給你參考
緬甸禪堂吃飯
約五人一桌

從進出餐廳到坐到座位為止都是注意自己的腳下及動作的變換
而不是去喵菜色的好壞
等三拜後自己坐好位子也是觀照動作變換及每個動機動作

2008-07-15 13:17:52 補充:
完全坐好後準備動手之前就是先看到桌上的菜與量
除了自己取用自己的需要與量之外
也應想到同桌的幾個人互相平均分享

狀況開始會出現變化
一是菜量夠或是不夠
二是對菜色習慣喜好取捨的不同
.....

同樣是素食桌或不是素食桌
例如五道菜
大家都偏愛需要同一道菜
就是平均分配
當然這其中的身行與動作跟心念都是要觀照覺知
一個念頭覺知看顧一個心念動作

2008-07-15 13:20:25 補充:
所以不論你取用的食物是如何好壞或是量多量少
重點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在覺知觀照自己取用食物的起心動念跟動作

2008-07-15 13:38:59 補充:
狀況繼續變化

自己的飯與菜需要再補充時
也是只取用自己適當的分量而不是只顧自己喜好取用
因為桌上的菜是五個人的分量

但也有狀況是
每個人吃的菜與量不一樣
那需要量多的人就可以等其他人吃完後離桌後再多取用
或是在取用盤底的食物之前先問過其他同桌朋友還需要嗎
當然這不是開口問而是用動作小小的比示
......
但無論食物量多量少或是喜好差別好壞差多少

一個自覺是修行的人
要注意的就是
智慧的正念正知的撿擇自己當下覺得勢適合且應當的食物
誠實的面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意圖

2008-07-15 13:39:28 補充:
應量食
少欲知足
飲食知止足
守護六根
自淨己意

....這等等許多的標準
其實已經是每個自覺是修行人取食時及飲食食
該有的基本認知與態度
正念正知的觀照而飲食
而不是分心去看菜的好壞而刻意的委屈他人或是委屈自己
這樣的用心已經是偏離當下之外了

所以問題不在於自覺修行人的你該怎麼取捨好壞
而是你有沒有注意當下自己每一個身心的現起
正念正知注意自己的心念與動作就是最有正念的飲食態度

而不是想自己應該要吃差一點讓別人吃好一點
這是善良貼心
但也是微細的貪瞋癡的心在作用

2008-07-15 13:47:41 補充:
當你有這樣的專注自己的起心動念與動作

不太可能會讓 一直無法改善而坐大的

會在飲食取用上
看到自他的
自私 貪心 瞋心 癡心 跟種種不平等心的現象

就都早已不是一個
自覺是修行的人了
只是一個貪瞋癡心在作用主導的餓鬼

而看別人取用食物的狀況而起嫌隙心的人
也只是貪瞋癡在作用主導的煩惱鬼
都是失去當下自淨己意做自己主人的假修行人
或是說是失敗的修行人

2008-07-15 13:49:31 補充:
更正...
當你有這樣的專注自己的起心動念與動作

不太可能會讓
自私 貪心 瞋心 癡心 跟種種不平等心
一直無法改善而坐大的

會在飲食取用上
看到自他的 當你有這樣的專注自己的起心動念與動作

不太可能會讓 一直無法改善而坐大的

....

2008-07-15 14:02:15 補充:
重點是內觀看顧守護好自己飲食過程的一切心念與動作

2008-07-15 17:09:07 補充:
其實
不是你表達發問不好應該說你迷在你要的狀況裡

我也一直在強調
狀況有很多種
包括自由取食的狀況下
我舉例的是五人一桌
菜是公碗裝的不是一人一份分好好的
一個自覺是修行人的人
在任何狀況除了正念正知自己的一切身心現象的現起之外
對環境的變化與不同還是要保持基本的正念正知的原則
還是持續的要注意自己
應量食
少欲知足
飲食知止足
守護六根
自淨己意

....這等等許多的標準



可能是我寫的亂讓你看不懂
但重點還是
拿取飲食的人自己要專注正念正知自己的一切身心動作即可

2008-07-15 17:29:53 補充:
知道過程的變化與好壞能不迷失在其中
單純的觀照每個心念與動作的生滅
不要忘失正念觀照而起太多分別相續的貪瞋癡等煩惱心
是比較重要的重點

知道不是完全不分別
但只是知道而正念正知的取用
而不是在分別喜惡食物的好壞

這是自覺是修行人的人取用食物基本的正念與如理作意
不論是在哪種場合得到食物或是可自由取用的食物
都是如此的標準
只是這標準不限定是出家人
是指一般禪修懂得禪修內觀的人標準

2008-07-15 17:30:09 補充:
可能要實際操作練習久一點
你才會知道
什麼是當下那種觀照方法
知道然後放下
知道然後放下
動機動作動作
你觀到後來
重點只有當下身受心法感受變化

沒有空去多想多討論要吃好的還是選差的
知道後就馬上放下
下個身心現象動作馬上要接著注意觀照
會考慮那麼久那麼多內容已經是妄想分心在相續

如果有禪修經驗應該會懂得我說的狀況才是的

2008-07-15 19:44:24 補充:
狀況
菜色有酸甜苦辣種種味
有的人是習慣其中一味不習慣其中的另一味

有的人身體適應吃辣的
有的人一口都嫌辣嗆

如果說辣味是美味
那不能吃辣的人
智慧避開不取用這道美味
不是他的美德不是他替他人設想
只是剛好他不適合這道食物

有的人認為臭豆腐榴槤是美味
有的人卻敬而遠之
不是有吃的人太貪心也不是選擇沒吃的人太有修
只是個人需求與取捨的狀況不同而已

2008-07-15 19:44:38 補充:
有時是一道平時是受歡迎的好菜美食
但氣候時間與身體狀況體質配合得的不對
也是會影響取用的人各自改變取捨選擇的
.....
微細狀況的多樣化
除了硬體外在環境條件的限制
還有各人的身心適當需求與適應狀況
這些因素因緣的差別都是要了解懂得的狀況

所以
一直強調
智慧撿擇
要注意自己
應量食
少欲知足
飲食知止足
守護六根
自淨己意

拿取飲食的人自己要專注正念正知自己的一切身心動作即可

2008-07-16 09:12:26 補充:

不通就是不通
跟秀才說打仗經驗
真的是會讓秀才很難通解的

會有差距是
因為理論概念或是想像理解
跟實際操作經驗是有認知上的實際差異與距離吧

只是秀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再問什麼喔

以下是版主的問題重申
有時候一個問題談的越多最後會模糊焦點,我再簡略敘述此題的重點:

一. 若不是自覺修行之人,此問題跟他無涉。
二. 若是一位自覺修行之人,面對美食當前,下手取食的時候其心態是如何面對。
三. 是不經作意而隨著平時貪念做主的心態來挑取較佳的部份。
四. 或是作意自認為修行之人當有禮讓的美德,於是甘願選擇較不好的自己用,好的留與他人。
五. 若認為隨習性不對,刻意禮讓也不對,那請問是否另有更佳面對辦法?

  謝謝。

2008-07-16 09:25:21 補充:
因為開題是問
自己取用食物優劣
這跟修行有關聯嗎

我只是裝懂的告訴你
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的分類就能下結論而已

修行的層次有深有廣
不要把自己的知見與領悟力給狹隘住了
小看了佛法的解門與行門的深廣

我一直要給你的也是多一些的概念認知
而不是定學的著墨

而且這禪修者的內觀操作用在飲食取用上
也不只是定學而已
已包含了戒定慧在其中
.....
這問題不是版主要的也沒關係
只是知識交流
讓懂得的人或是想懂得的人可以參考用就好

2008-07-16 12:13:26 補充:
只是要請問
有緣進來此欄的網友說說自己遇到此等事的時候是如何拿捏的﹝當下選擇﹞,是實務上的實際下手挑選了,然後再根據個人對於佛學理念的了解,順便說說之所以如此選擇,是因為﹝取好﹞或﹝取不好﹞對自己的修行有幫助。如此而已,...

....
可愛版煮
我裝懂不就是這樣有緣進來答說的嗎

你為什麼能視而不見我就是照著你發問而答的呢

網友說說自己遇到此等事的時候是如何拿捏的﹝當下選擇﹞,是實務上的實際下手挑選了,然後再根據個人對於佛學理念的了解,順便說說之所以如此選擇,

我說的不是緬甸僧團的狀況

是我自己在緬甸禪堂的學習經驗

緬甸不是只有僧團在吃飯
很多在家出家的禪修者都是有的

2008-07-16 12:30:53 補充:
版主設這麼多框限制自己的問題與要盡如己意的答案
倒不如自己自問自答就好啦阿

請仔細三思考慮看看

2008-07-17 14:22:23 補充:
《信心銘》直解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什麼叫『至道』?就是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水有源,木有本,所謂『至』就是到達,『道』就是踐行的軌則,也就是法的極致、理的極則。通俗地說,至道就是真理,而真理是普遍的,因此真理是一切,一切不外真理。莊子強調『道』是無所不在的。既然無所不在,何必去挑挑揀揀、取捨尋覓呢?根本就一切現成,放下即是嘛!怕就怕你妄加揀擇。什麼叫揀擇?簡單地說,就是妄想分別。倘能隨順不二法門遠離分別,豈非一切現成?所以說『但莫憎愛』,就『洞然明白』了。...轉貼自舊知識...

2008-07-17 16:08:41 補充: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但莫憎愛..

面對事實,該是一就是一,該是二就是二

2008-07-17 16:16:16 補充:
純粹為了回答而回答
沒想到要投版主所好

既是有緣,彼此切磋乃是當然,若有過言還請見諒。

2008-07-18 12:38:02 補充:
回到原題吧!此時你會自覺修行而﹝生心﹞選小的,把大的留給他人;還是隨順習性而﹝自然﹞取大的自己用,把小的丟給他人?

....
答案早給了感覺是版主自己在扯長話題玩文字理論喔

要注意自己
應量食
少欲知足
飲食知止足
守護六根
自淨己意

當你在公用食堂看到兩個麵包,卻明顯有大小優劣之分,

肚子很餓我就拿大的 怕吃不完我就拿小的

既是公用食堂
就會有其他人注意增減補充食物的
沒了沒多再補充
其他人包括自己就吃其他的就好了

拿取飲食的人
真要學習什麼是修行
就要注意自己是否專注正念正知自己的一切身心動作即可

2008-07-18 12:54:30 補充:
聽說中國人好簡

禪中不立文字

但中國人在文字修行上卻喜歡搞模糊矇矓玩迷宮遊戲
很複雜
即使一直說著要一是一二是二就好
但看到一時卻又要說這個不是一

讓我想到一首歌

你是我的眼

好像歌詞中有這樣說

你說的天空藍是什麼藍
你看到的藍不是藍
之類的
(歌詞類似是這樣)

真的是心盲眼花的人最佳寫真
用在修行上認知也是如此

小心誤入歧途
迷失在自己的理路思維迷宮中

互勉之

2008-07-18 14:54:46 補充:
終 日 尋 春 不 見 春 , 芒 鞋 踏 破 嶺 頭 雲

歸 來 偶 把 梅 花 嗅 , 春 在 枝 頭 已 十 分

這首詩偈是唐朝無盡藏比丘尼的大作,主題是說:世人都在心外求法,用眼睛

追求聲色美,耳朵喜聽各類音聲,鼻子聞香嗅辣,舌頭喜嚐甘甜滋味,身體喜

愛柔軟觸覺,心裡喜歡各種分別。一顆心,每天都在追逐六塵(色、聲、香、

味、觸、法),迷魂失魄。而禪師們卻只要一閉眼睛,不看、不聽、不說,當

下整個宇宙就都在他心中了

像描寫趙州禪師的一首偈語:「趙州八十猶行腳,只因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2008-07-18 14:55:44 補充:
一個人光是東南西北的向外追求,哪裡會找到自己呢?自己是在我們心中,如

果你能有肯定地說「我找到了!」那就很妙了

你能夠認識自己,就不會去心外求法了,因為心外求法

名為邪求!

還是免不了成為騎牛找牛的睜眼瞎子不是只提醒版主你而已

也是在提醒我自己

不要口便說空行在有中
不要說是要實修的實際面對卻又落入理論空談

修行的盲點陷阱真的是很多

各自都要小心
會說不見得會行

道理三歲小孩也能懂
但八十老翁行不得

直心是道場
單純的安住在自己的一切身心現象上
單純的吃單純的取用單純的參考就好
沒有問答水準的多少差別
但心智的層次是有差別的

目前我可以說是只有三歲小孩的心智
至少能裝懂來加減543ㄏㄏ

祝福慧增長法喜充滿

2008-07-19 11:16:20 補充:
是來亂的還是撒謊
哪一句就版主怎麼說怎麼是
這裡遊戲規則是你定的不是嗎

你要知上山的路
不管是要去哪座山
修行就是只有一個路子

我跟你說了我的吃法我的路子
你硬要說那不是上山的路
是非對錯也是版主定的遊戲版主說了算是不是嗎

三歲心智是說單純也是說幼稚
單純是看了題目為了想回答而回答
幼稚是堪不懂版主迷宮式自欺欺人的遊戲規則

版主你覺得
裝懂的三歲心智
是來亂的或是撒謊到底哪一句都可以
那都是你所能理解的境界不是嗎
有空
我在去把歌詞找出來給你多幾句

版主的耐性修為真的是不錯
但我看仍是假的
才會對我的回答有所偏見
不要騙小孩喔

2008-07-19 11:30:04 補充:
...眼前的黑不是黑 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人們說的天空藍 是我記憶中那團白雲背後的藍天
.....
正確的歌詞是這樣

昨天
才被個朋友將了一軍
他說

朋友
不要太在意文字嘛

既是有緣,彼此切磋乃是當然,若有過言還請見諒。

本身問答的過程也像你取捨食物大小的問題一樣
還是都要有自覺

保守住自己的心勝於保守一切

三歲小孩都能裝懂的...

版主你是說都能理解懂得

不像迷糊

卻是真不懂什麼是心的迷宮遊戲

祝福慧增長吉祥無惱

早日脫離文字與內心迷宮的束縛
2008-07-14 10:48 pm
本來就該是一件發自內心的事
用了"修行"這兩個字就跟"功德"一樣,很鄉愿
2008-07-14 10:38 pm
善知識平安喜樂
末學讀過南傳阿姜 查寫的一本書《靜止的流水》
裡面提到阿姜 查自己的經驗,有一次他有兩個蘋果,他選擇了佈施一大蘋果給同行比丘,而留小的給自己,他對付了自己的貪心,也改了過去生的貪。
阿姜 查刻意挑小的自己用,這是他願意修正自己的生命特性。或許人們會說這是菩薩行。但是末學認為阿姜查只認為這樣作是再自然不過的。
既非菩薩行,也非不當的多心。誠如金剛經中須菩提的「不作是念」,實無所行是樂阿蘭那行,因為當時這樣做比較恰當而已。
請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lotus4401/article?mid=2366&prev=2367&next=2365&l=f&fid=15再讀金剛經淺得(25)無所得於果位
http://tw.myblog.yahoo.com/lotus4401/article?mid=2367&prev=2369&next=2366&l=f&fid=15再讀金剛經淺得(26)實無所行是樂阿蘭那行
面對菜餚美果在前,您問聖者如何下箸?聖者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聖者當時觀自心而下箸。
http://tw.myblog.yahoo.com/lotus4401/article?mid=2334&prev=2337&next=2331&l=f&fid=15再讀金剛經淺得(11)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2008-07-14 9:33 pm
為什麼不以平等心拿菜呢?

也就是不要去分別好、壞,拿多少,吃多少。

如果今天要拿這些東西,去供養佛或僧,我會拿比較好的去供養。

如果是要布施給別人吃,我也會拿比較好的去布施~~~~~這是發心。

但是我拿一盤水果或菜去供養或布施,裡面有一些比較差的,我也不會覆藏!

如果一盤菜,自己也要食用,那就平等心看待吧!

2008-07-15 12:48:06 補充:
以平等心拿菜,怎麼會是本末倒置呢?

還達不到,一樣可以學習,怎麼會是本末倒置呢?

如果這樣是本末倒置,那佛陀是最先本末倒置的一人哦!

在《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裡面,有這樣一段:
至於談笑嬉戲。歌舞歡樂。飲食愛欲。一切如夢。有情諸行畢竟體空。心喻虛空。疑當何立。行般若行。恒若此觀了一切性。自然解脫。得最上句諸佛所說。無上菩提由斯生出。當作是觀。作此觀者得最上涅槃。……
專精觀行決定成就。

若與真如不相應者。應念非真如咒及金剛鈴真如無生印。而起真如相應之行。決定圓滿如上功德。爾時外道聞是語已審諦觀察。而彼疑綱皆悉除斷。作是觀已獲住大乘。

2008-07-15 12:50:59 補充:
這是一位外道問佛如何獲得大乘平等心行的事情,詳情經典還有,才一卷而已。

什麼是非真如咒、金剛鈴真如無生印?就是「真如相應之行」,也就是平等觀的「相應」之行。

觀一切法如夢如幻,自己心念亦是,了不可得。

我們凡夫雖然心尚不平等,但仍然可行「相應」之行來修行,不做又怎麼會有了達的一天?

2008-07-15 13:10:13 補充:
修行是要「覺察、覺照」,觀一切法如夢如幻,也是覺察、覺照的功夫。知道自己起了煩惱心,是覺察;煩惱一樣是如夢如幻,無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也不用再起念:「我怎麼起煩惱了,要降伏」。但請不要看到這樣,便誤會不用修懺悔法。一樣可以發心修懺悔法,重點還是罪由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我們凡人雖然總是心不平等,但仍然可以行「相應」之行,來觀察這些心念,就跟念佛往生極樂一樣,不念!又怎會有往生的一天!

但也不要誤會,平等觀不是叫你「錯亂因緣」,十元與百元變成一樣的因緣,那又是偏了一邊。

2008-07-15 13:10:17 補充:
十元與百元一樣是因緣和合,緣合幻有,一樣是空性。但因緣有種種用,知用但不必「貪著」。如果你說會貪著怎麼辦?一樣覺察覺照。

所以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自己吃飯就可以練習覺察、覺照,學習平等觀。布施的時候,亦可隨因緣來成就種種善法。


收錄日期: 2021-04-24 09:53: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4000016KK047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