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 ! 後天下之樂而樂 ! 呢两句話係邊個講架 ? 有乜意思 ?

2008-07-14 1:30 am
先天下之憂而憂 !
後天下之樂而樂 !
呢两句話係邊個講架 ?
有乜意思 ?

回答 (3)

2008-07-14 2:56 am
✔ 最佳答案
這兩句話是宋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全文如下:
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解釋:
看字面的意思是:在全天下人民擔憂前擔憂,在他們快樂後快樂。這句話誰都會說,但真要做起來,古今中外又有幾人可以真正做到呢!
參考: 自已
2008-07-14 12:17 pm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膾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它的意思是︰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

用現下的話說,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

這兩句話閃耀著理想的光輝,跳動著民族的脈搏,

孕育著共產主義道德品性的幼芽。

“先天下之憂而憂”,好就好在一個“先”字上,

“後天下之樂而樂”,妙就妙在一個“後”字上。

“先”“後”對比,何等鮮明,真能啟人深思,發人深省。

2008-07-14 04:20:39 補充:
自古及今,確實有不少人在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啟迪下,英勇地奮鬥著。

宋代名將岳飛,為了抗金保國,收復失地,馳騁沙場。

他不畏奸臣讒言,罔顧國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

還念念不忘“直搗黃龍,救回‘二聖’,收復大好河山”。

此“憂”可謂“先”,其“樂”卻在“後”。

正因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為後世稱頌。

再如,我國現代文壇上的巨星茅盾先生,

他一生為黨為民眾辛勤工作,寫出了許多不朽之作。

解放前,他在國統區用手中筆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

解放後,他更加勤奮寫作,盡情謳歌民眾的新生活。

他在臨終之前,將自己節省下來的25萬元稿費上交國家,獻出一顆赤膽紅心。

2008-07-14 04:22:38 補充:
茅盾先生身體力行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他對待“憂”與“樂”的態度,

孰“先”孰“後”異常鮮明。

歷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

孫中山、李大釗、毛澤東……

他們的英名都將永遠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流芳千古,

為後人稱頌。

2008-07-14 04:25:08 補充:
為什麼這些人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呢?

從他們的事跡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只有從內心裡、從靈魂深處飽含著對祖國、

對民眾的愛,才能先憂國憂民,後考慮自己,甚至不考慮自己。

假如沒有這種愛國愛民之心,很可能走向民眾的對立面。

歷史上禍國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

像宋代的秦檜、

明代的吳三桂、

清代的李鴻章等等。

他們賣國求榮,殘害忠良,將祖國大好河山拱手送給民族的敵人,

給民眾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這種人哪有一點中國人的氣味﹗

他們的作為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背道而馳,

他們早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2008-07-14 04:27:32 補充:
今天,建設“四化”,

振興中華,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美德。

“四化”大業,關係著國家民族的前途,

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去,

勤勤懇懇,沖鋒在前,為“四化”大廈增磚添瓦,

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只有這樣,才算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四化”建設,成功在望,振興中華,前程似錦。

我們要為祖國“四化”多做貢獻,

必須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正是︰憂國憂民品性高,自私自利眾人拋,

若問原因在何處,“先”“後”二字見分曉。
2008-07-14 4:51 am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膾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它的意思是︰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用現下的話說,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這兩句話閃耀著理想的光輝,跳動著民族的脈搏,孕育著共產主義道德品性的幼芽。“先天下之憂而憂”,好就好在一個“先”字上,“後天下之樂而樂”,妙就妙在一個“後”字上。“先”“後”對比,何等鮮明,真能啟人深思,發人深省。
自古及今,確實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啟迪下,英勇地奮鬥著。宋代名將岳飛,為了抗金保國,收復失地,馳騁沙場。他不畏奸臣讒言,罔顧國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還念念不忘“直搗黃龍,救回‘二聖’,收復大好河山”。此“憂”可謂“先”,其“樂”卻在“後”。正因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為後世稱頌。再如,我國現代文壇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為黨為民眾辛勤工作,寫出了許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國統區用手中筆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解放後,他更加勤奮寫作,盡情謳歌民眾的新生活。他在臨終之前,將自己節省下來的25萬元稿費上交國家,獻出一顆赤膽紅心。茅盾先生身體力行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對待“憂”與“樂”的態度,孰“先”孰“後”異常鮮明。歷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孫中山、李大釗、毛澤東……他們的英名都將永遠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流芳千古,為後人稱頌。
為什麼這些人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呢?從他們的事跡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只有從內心裡、從靈魂深處飽含著對祖國、對民眾的愛,才能先憂國憂民,後考慮自己,甚至不考慮自己。假如沒有這種愛國愛民之心,很可能走向民眾的對立面。歷史上禍國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秦檜、明代的吳三桂、清代的李鴻章等等。他們賣國求榮,殘害忠良,將祖國大好河山拱手送給民族的敵人,給民眾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種人哪有一點中國人的氣味﹗他們的作為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背道而馳,他們早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今天,建設“四化”,振興中華,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美德。“四化”大業,關係著國家民族的前途,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注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去,勤勤懇懇,沖鋒在前,為“四化”大廈增磚添瓦,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有這樣,才算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四化”建設,成功在望,振興中華,前程似錦。我們要為祖國“四化”多做貢獻,必須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正是︰憂國憂民品性高,自私自利眾人拋,若問原因在何處,“先”“後”二字見分曉。

先天下之憂而憂 ! 後天下之樂而樂
參考: 天之心


收錄日期: 2021-04-14 19:25: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3000051KK018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