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

2008-07-12 8:52 am
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介紹

回答 (5)

2008-07-12 6:30 pm
✔ 最佳答案
故事大要
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编辑] 考據

[编辑] 唐代文獻
中國許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張讀的《宣室志》中寫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塚。” 在《鄞縣志》、《寧波府志》、《宜興荊溪新志》中皆有記載梁祝的故事。

[编辑] 宋代文獻
张津《乾道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 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编辑] 元代文獻

[编辑] 明清文獻
明.徐樹丕《識小錄》:梁山伯,祝英台,皆東晉人。梁家會稽,祝家上虞,同學於杭者三年,情好甚密。祝先歸。梁後過上虞尋訪,始知為女子。歸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許馬氏子矣。梁悵然不樂,誓不復娶。後三年,梁為鄞令,病死,遺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為父所逼,適馬氏,累欲求死。會過梁葬處,風波大作,舟不能進。祝乃造梁塚,失聲哀痛。塚忽裂,祝投而死焉,塚復自合。馬氏聞其事於朝,太傅謝安請贈為義婦。
和帝時,梁復顯靈異助戰伐。有司立廟於鄞縣。廟前桔二株合抱,有花蝴蝶,桔蠹所化也,婦孺以梁稱之。
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夫女為男飾,乖矣。然始終不亂,終能不變,精神之極,至於神矣,宇宙間何所不有,未可以為證。

明,冯梦龙《情天宝鉴》: 梁山伯、祝英台皆东晋人。梁家会稽,祝家上虞,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过上虞访之,始知为女。归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许马氏子矣。梁怅然若有所失。后三年,梁为鄞令,病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处,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梁冢,失声哀恸。忽地裂,祝投而死。马氏闻其事于朝,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和帝(502)时,梁得显灵异效劳,封为忠义。有事立庙于鄞云。

清,瞿灏《通俗编》:白仁甫祝英台。剧见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之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贸阝城西。祝英台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梁祝恨史》,由任劍輝、芳艷芬主演.

[编辑] 舞台劇
參見:梁祝下世傳奇
由何韻詩、周國賢、梁祖堯主演,於2005年在香港演藝學院舞台上演。

[编辑] 音樂劇
梁祝-舞台劇 謝君豪,蓋鳴輝主演 1999年.
2003年由台灣大風音樂劇場製作音樂劇《梁祝》,鍾耀光作曲,楊忠衡作詞,辛曉琪,王柏森,黃士偉主演.

[编辑] 電影
于1953年被拍成中国第一部彩色電影,由范瑞鹃扮演梁山伯,袁雪芬扮演祝英台。
邵氏電影公司亦曾將《梁山伯與祝英台》拍成黃梅調電影作品,導演為李翰祥,凌波飾演(反串)梁山伯,樂蒂飾演祝英台,此劇在1963年上映,獲得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最佳剪輯獎(姜興隆)、最佳音樂獎(周藍萍),同年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錄音獎(王楊華)、最佳美術設計獎(陳志仁)。HY
2008-07-12 9:19 pm
劉據(前128年—前91年),漢武帝和衛皇后之子,獲立為太子,在巫蠱之亂中被奸臣迫害,舉兵反抗,兵敗逃亡,後來自殺。武帝知道太子冤情後,悔恨不已。劉據之孫劉詢後來登上帝位,是為漢宣帝。
2008-07-12 9:29 am
孤身走遍大明江山的探險家------徐霞客


八股文裡的功名困不了您
您拒絕隨閉關的瘋人帝國一同腐朽
當天下書生都往儒書裡鑽
只有您揹著籐箱去探索世界的真實

吟風弄月的文章教您嘔心
您決心以歲月和雙腿擁抱山河大地
秘境是您紙張探險是您筆
遺下一部遊記開闢了地理學的前沿

每座名山都印滿您的足跡
每條江河都在您眼下呈現來龍去脈
您不迷信古書只相信事實
您不畏懼鬼神只知為真相勇往直前

在倒退的時代您開拓科學
在沉迷科舉的世道您選擇流浪四方
縱使客死異鄉仍不改決心
縱然寂寞一生亦無悔為真理作先鋒



[ 完 ] 1/11/2002
參考: 小弟的舊作^-^
2008-07-12 8:57 am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也是女間諜的鼻祖之一,她親身實踐了美人計和連環計。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掌管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勳。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予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另傳,呂布死後,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作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暫時降曹之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之心,特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後,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後,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聽後,明白關羽全其名節之意,回房後遂自盡而亡。
生平大事記:



  15歲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冠,從此更名為貂蟬。



  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



  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



  貂蟬獻身“連環計”



  貂蟬出生在東漢末年江陵的一個沒落家庭。自幼人才出眾,聰敏過人,因而被選入漢宮,任管理宮中頭飾、冠冕的女官,故稱“貂蟬”官。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她被司徒王允收留並認為義女。王允一家對她可謂有救命之恩。由於長期寄人籬下,貂蟬養成了一套善於察顏觀色的本領。再加上生性聰慧,更具有一種善解人意,嘴甜心細的品性。貂蟬不但頗得王夫人的歡心,就連王允本人也對她另眼相看。



  自火燒洛陽,遷都長安後,把持朝政的董卓仗著勇冠三軍的義子呂布更加為非作歹。一天,百官在朝堂議事,突然呂布來到董卓身邊,耳語數句,董卓點了點頭,呂布來到司空張溫身邊,一聲令下,將張溫揪下朝堂,不久,侍從將一紅盤托張溫頭入獻。董卓命呂布勸酒,把人頭在各人面前一一呈過,然後說道:“汝等人對我孝順,我不害你們,我是受天保祐的人,害我的人一定會失敗。”一個大臣就這樣無緣無故地被殺了。王允驚懼的同時,免不了兔死狐悲。
2008-07-12 8:54 am
孔雀東南飛 ...............焦仲卿&劉蘭芝



劉蘭芝是個平民家女子﹐17歲嫁給焦仲卿為妻。焦仲卿是個衰落了的大家子弟﹐在太守府充任小吏。他們結婚3年﹐夫妻恩愛﹐相誓“黃泉共為友”﹐但仲卿的母親不忘自家是“仕宦於台閣”的大家﹐歧視蘭芝“人賤”﹐嫌她“無禮節”﹐“自專由”﹐蓄意為兒子另攀“東家”﹐逼迫仲卿出妻。



蘭芝被遣回娘家後﹐在兄長的逼迫下答應再嫁而暗自決定以身殉情。在新婚之夜﹐蘭芝赴水自盡﹔隨後仲卿也自縊身亡。他們以自己的生命向吃人的封建禮教進行了最後的抗爭﹐表明了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



孔雀東南飛 原文: http://ef.cdpa.nsysu.edu.tw/ccw/04/pk.htm






桃花扇........................侯方域&李香君



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秦淮名妓李香君,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詩扇,而和其「梳櫳」(和妓女結婚非正式叫梳櫳)共訂婚約。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候方域手頭拮據,暗送粧奩,以拉攏侯方域,結交復社。香君識破阮大鋮的圈套,堅決退還粧奩。



阮大鋮懷恨在心,在南明王朝建立後,誣告侯方域暗中勾結左良玉背叛朝廷,迫使他倉皇逃離南京。先是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自縊,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重新得勢。他們強迫香君改嫁黨羽田仰,香君誓死不從,撞頭欲自盡未遂,血濺定情詩扇。友人楊龍友將扇上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



馬、阮倒行逆施,朝政腐敗不堪。清兵南下,他們又把河防前線的三鎮兵馬調走,史可法獨木難支,清兵長驅直入。南明滅亡後,李香君入山出家。揚州陷落後侯方域逃回尋找李香君,幾經波折,侯、李又得重逢。但國已破,何以為家?他們終於撕破了桃花扇,分別出家學道。



桃花扇 原文: http://open-lit.com/bookindex.php?gbid=38




釵頭鳳................................陸游&唐婉



陸遊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孰料,緣深情淺的這一對戀人竟在紹興二十年, 於城南禹跡寺的沈園意外邂逅,陸遊“悵然久之”,於沈園內壁上題一首《釵頭鳳》,滄然而別。唐婉讀此詞後,和其詞,不久即鬱悶愁怨而死。



此後,陸遊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在他六十七歲的時候,重游沈園,看到當年題《釵頭鳳》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跡雖然已經模糊,他還是淚落沾襟,寫一首詩以記此事,詩中小序曰:“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複一到,而園主已三易其主,讀之悵然”,在詩中哀悼唐婉:“泉路憑誰說斷腸?斷雲幽夢事茫茫。”



後來陸遊七十五歲,住在沈園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絕句《沈園》:“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就在陸遊去世的前一年,他還在寫詩懷念:“沈家園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這是一種深摯無告,令人窒息的愛情,能在死後四十年裏仍然不斷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種幸福了。



釵頭鳳 原文: http://163.20.173.1/~t88fh163/poem%20%20word/201.htm
參考: 網上


收錄日期: 2021-04-14 19:24: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2000051KK001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