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奎緬氏症」(de Quervain's syndrome or tenosynovitis) ,又稱媽媽手,它是指大拇指靠近手腕側邊的伸拇指短肌腱與拇指外展長肌腱之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發炎會使得腱鞘變厚,腱鞘內的空間縮小,肌腱在其鞘膜內的滑動因而受阻,當患者在使用拇指而肌腱移動時,會有卡住的現象。
媽媽手常見於五十幾歲或生產過後之婦女,大部分原因是由於不正常的用力方式或是反覆的用力過度,例如洗衣服、扭毛巾等。許多產婦都患有此一症狀,大部分是在生產後兩三個月漸漸出現症狀,少數則在懷孕期間就覺疼痛。探究其主要的原因,大多是產婦在抱新生兒時扥住嬰兒頭部的那隻手,在不當的姿勢下用力 ,並且經常重覆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所引起的肌腱損傷發炎。 所謂「媽媽手」其實不是媽媽的專利,如果主要是由爸爸負責照顧嬰兒,則爸爸也容易得到此一病症。另外,職業活動也是重要病因之一,工作中需要長時間並且重複使用拇指施力者,都是容易罹患媽媽手的族群。例如打字、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必需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操作大型相機的攝影師、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等等。現代人使用電腦滑鼠的時間日益增加,長期間伸展手腕及大拇指的動作,很有可能也會得到所謂的「媽媽手」。
常見的症狀如下:
1..接近手腕處的大拇指側,出現無法使力或持續疼痛的現象;此症狀早上起床時較為嚴重。
2.常合併有上肢緊繃、局部腫脹等症狀,且會向上延伸到前臂,向下延伸到拇指。
3.當手腕及手進行扭擰的動作、或拇指的反覆伸直屈曲都會使疼痛加劇。例如扭毛巾、寫字等使用到大拇指力量的活動,會有很大困難。
4.如時間過久,則會進一步造成腱鞘肥厚的現象,此時在腕部拇指側近端可摸到一突出腫塊。
當手一動就痛,且有腫脹,熱感等反應時即為急性期,此期處理如下。
1).立即停下手邊的工作,讓手適度的休息;
2). 於患部局部冰敷,可減少腫脹及疼痛;
3).深部摩擦按摩:給予垂直受傷肌腱的方向,施予深部摩擦按摩。
4).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物。
當進入慢性期時,處理方法如下。
1). 適度的休息;
2).護具的運用;媽媽手情況較嚴重者,可能需配戴一種可讓大拇指固定,卻不影響其他四指活動的固定帶,來限制大拇指的動作。
3) 物理治療;
(1)局部熱敷。在患部給予熱敷,一次15-2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局部電療。在患部給予適當的電療,可減輕疼痛。
(3)超音波治療。
(4)局部按摩。
(5)肌力加強運動及肌肉拉長伸展運動加強肌肉力量與柔軟度。作運動時以不痛為原則。
肌肉拉長伸展運動:以其他四指將大姆指包住,手腕朝下施力,直到手感到緊的程度,維持此動作15-2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重覆5-10次,一天做2-3回。
肌力加強運動:手握水瓶或啞鈴,拇指朝上,將手垂在桌子外緣,在手下墊一枕頭或毛巾,動作時漸漸將水瓶或啞鈴慢慢上舉,維持此姿勢5秒鐘,接著放鬆休息;重覆20-30次,一天做3-5回。
4) 藥物治療;
(1)非類固醇類的口服消炎藥物。
(2)局部注射。
5) 手術治療;若保手性治療皆無法改善之媽媽手,可以考慮接受手術。
預防媽媽手
1.如果是產婦或是嬰兒的主要照顧者,在抱嬰兒的動作上要多留心。無論是雙手或單手要撐住寶寶時,盡量讓五指併攏,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於五隻手指上,可以避免拇指單獨承受過多的重量負荷,而造成發炎。
2.為了哺育母乳而擠奶的產婦亦要注意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是持續太長的時間。
3.在日常生活方面,一定要有適當的休息,避免必須經常重複、且長時間的拇指用力動作,就可以有效預防媽媽手。
4.如果已經出現局部不適及疼痛的現象,請儘早就醫,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5.平日適量的運動,以增加肌肉的耐力。
如何治療視乎目前情況, 應尋求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