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四字成語解釋

2008-07-11 8:33 pm
我想要汗流浹背...
同如火如荼既出處同解釋...
用黎做專題...
上網搵唔到...
唔該各位...

回答 (4)

2008-07-11 8:41 pm
✔ 最佳答案
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
【解 釋】
荼:開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出 處】
《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正是:~,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近義詞】
方興未艾、轟轟烈烈
【反義詞】
無聲無息
【典 故】

春秋時代後期,吳國國力逐漸強盛,吳王夫差想當中原霸主,于西元前482年,帶領大軍來到衛國的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約天下諸侯前來會盟,要大家推他為盟長。為了顯示實力,夫差在一夜之間把帶來的三萬軍隊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百行,每行百人,各擺成一個方陣,他親自高舉斧鉞,以熊虎為旗號,指揮中軍前進。中軍全體將士,全都身穿白色戰袍,披上白色鎧甲,打著白色旗幟,插起白色箭翎,遠遠望去,好像遍野盛開的一片白花;左軍一萬將士,一律身穿紅色戰袍,披上紅色鎧甲,打著紅色旗幟,插起紅色箭翎,望去好像一片熊熊烈火;右軍則全用黑色,猶如一片烏雲。 三路大軍,開到會盟地點附近,擺開陣勢。天剛濛濛亮,吳王夫差親自鳴金擊鼓發令,三萬人一齊大聲呐喊,那聲音簡直像天崩地裂一般,驚動了到會的各路諸侯。

吳軍軍容如此盛大,軍威如此整肅,各國諸侯都不敢和夫差相爭,不得不承認吳國為盟主。黃池之會,就在吳王夫差顯示如火如荼的盛大軍容後,取得成功。

汗流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解 釋 浹:濕透。汗水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慚愧。

出 處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滿身大汗

示 例 魯迅《墳•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但我們一翻歷史,怕不免有~的時候罷。”

近義詞 揮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義詞 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典 故

漢大將軍霍光,是漢武帝的托孤重臣,輔佐八歲即位的漢 昭帝執政,威勢很重。霍光身邊有個叫楊敞的人,行事謹小慎微,頗受霍光賞識,升至丞相職位,封為安平候。其實,楊敞為人懦弱無能, 膽小怕事,根本不是當丞相的材料。 西元前74年,年僅廿一歲的漢昭帝駕崩于未央宮,霍光與眾臣 商議,選了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作繼承人。誰知劉賀繼位後,經 常宴飲歌舞,尋歡作樂。霍光聽說後,憂心忡忡,與車騎將軍張安世、 大司馬田延年秘密商議,打算廢掉劉賀,另立賢君。計議商定後,霍 光派田延年告訴楊敞、以便共同行事。楊敞一聽,頓時嚇得汗流浹 背,驚恐萬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楊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兒,頗有膽識。她見丈夫猶豫 不決的樣子,暗暗著急,趁田延年更衣走開時,上前勸丈夫說;“國家 大事,豈能猶豫不決。大將軍已有成議,你也應當速戰速決,否則必 然太難臨頭。” 楊敞在房裏來回酸步,卻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時田延年回來,司 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與田延年相見,告知田延年,她丈 夫願意聽從大將軍的吩咐。田延年聽了後高興地告辭走了。 田延年回報霍光,霍光十分滿意,馬上安排楊敞領眾臣上表,奏 請皇太后。 第二天,楊敞與群臣遏見皇太后,陳述昌邑王不堪繼承王位的 原因。太后立即下詔廢去劉賀,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君,史稱漢宣帝。

故事二
有一天漢文帝想瞭解一下國家與人民百姓的事情,於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來,問他:“全國一年之中要審理、判決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聽楞了一下,低著頭,回答漢文帝說不知道。文帝又問:“那麼全國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錢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濕了,因為他還是回答不出來。漢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這些事情都分別有掌管的人,問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問財務的事,有內史,只要把他們都找來,一問就知道了。”漢文帝聽了點點頭,對陳平的回答十分滿意。事後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覺得自已反應、機智都不如陳平,於是借著生病想回家鄉養老的理由,辭去右丞相的官職。
2008-07-15 9:12 pm
汗流浹背

解釋: 汗流下來,濕透了背上的夜服。原形容極度惶恐或非常慚愧而汗流不止的樣子。後也泛指滿身大汗。

例句:

1. 我汗流浹背地登上泰山絕頂後,披襟當風,舉目遠眺,頓覺心曠神怡。

2. 他頂着烈日趕回家裡,早已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

3. 他們練球練得汗流浹背,仍不肯休息。

近義: 大汗淋漓

如火如荼

荼,茅草開的白花。「如火如荼」指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比喻軍容壯盛浩大。語本《國語.吳語》。後用「如火如荼」形容事物的興盛或氣氛的熱烈。


據《國語.吳語》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之後,又出兵北征,想壓制國力最強的晉國,以成為霸主。越王句踐便趁機帶兵攻擊吳國,以報亡國之恨。吳王聽到這個消息,趕快召集大臣商量對策。王孫雒認為應該儘快爭取到霸主地位再回國,以鼓舞民心。吳王同意王孫雒的看法。當晚,軍士都先吃飽,馬匹也餵足糧草。到了半夜,士兵們穿好盔甲,拿起武器,勒住馬舌,也不點燈,只用煮飯剩餘的灶火照明。然後就擺開陣勢,以一百人為一行,形成百行共約一萬人的方陣。共有左軍、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軍的士兵則一律穿紅衣、紅盔甲,拿紅旗,使用紅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團火球;右軍的士兵則一律穿黑衣、黑盔甲,拿黑旗,使用黑色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一片烏黑。天剛亮,吳國軍隊已近晉營,吳王親自擂起戰鼓,三軍也跟著吶喊,聲音響徹天地。晉國國君見到這樣盛大的軍容,嚇得趕緊派人議和,尊吳王為霸主,這件事才告結束。後來「如火如荼」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用來形容軍容的「望之如荼」、「望之如火」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容壯盛浩大,也用來形容事物的興盛或氣氛的熱烈。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後路。他帶領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佔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在退回去等於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於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燄;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像深不可測的大海。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參考: 《國語﹒吳語》
2008-07-11 9:01 pm
`汗流浹背(=
原典汗出沾背
  「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沾」有「浸濕」之意) ,是關於西漢‧周勃的故事。《史記‧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這樣記載:「居頃之,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於是上亦問左丞相(陳)平。……孝文帝乃稱善。右丞相大慚,……於是絳侯(周勃)自知其不如平遠矣。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原因非常慚愧
  文中「汗出沾背」形容周勃慚愧得汗濕脊背。究竟周勃因何慚愧呢?要回答這問題,得先交代故事的背景。呂后專權,在她去世後,右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合謀,誅殺呂氏家族,擁立孝文帝,而這計謀本是陳平提出的。孝文帝即位,認為周勃親自率兵誅殺呂氏,功勞多;陳平想要將右丞相的尊位讓給周勃,於是託病引退。終於孝文帝命周勃為右丞相,位列第一;陳平則遷調為左丞相,位列第二。


  過了不久,孝文帝在朝會時先後詢問右丞相周勃兩個問題:天下一年判決的訟案有多少件及天下一年金錢和穀物的收支各有多少,周勃一再謝罪說不知道,那時他緊張得「汗出沾背」,為不知如何作答而非常慚愧。孝文帝也向左丞相陳平發問,陳平說:「這些事都有專責主管的官員。」文帝追問主管官員是誰,陳平答道,如問訴訟案件可查詢廷尉(主管刑獄) ,如問錢穀的事就查詢治粟內史(主管穀食錢貨) 。文帝再問陳平:「假如各有主管的官員,那你所主管的是何事?」陳平謝罪說:「主管官吏!」他解釋道:「宰相對上輔佐天子,順理陰陽四時,對下撫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則鎮服四夷和諸侯,對內則使百姓歸附,使卿士大夫都能履行他們的職責。」文帝聽後表示讚賞。

  對於孝文帝的提問,周勃身為右丞相,竟無言以對,只有謝罪說不知道,由於內心緊張、尷尬、慚愧,禁不住渾身大汗;而左丞相陳平就能一一解答,得到讚賞。與陳平比較,周勃可謂相形見絀,慚愧非常。「汗出沾背」本來描寫周勃因答不到文帝提問時的慚愧之情,自此之後,「汗流浹背」用以形容非常慚愧,如清朝梁啟超《志士箴言》也有這樣的用法:「昨讀某報,有文一首,題曰志士箴言,吾讀之肅然正襟,汗流浹背,深自愧抑,不敢不自勵也。」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後路。他帶領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 ,又派人馬佔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在退回去等於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於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餵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裡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 -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像深不可測的大海。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 。成語“如火如荼” ,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希望幫到你(=

2008-07-11 8:43 pm
1.汗流浹背
解釋:汗流很多,溼透了背部。形容工作辛勞或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後漢書˙卷十˙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
圖片參考:http://dict.moe.gov.tw/chengyu/mandarin/wordpicture/fa41.gif

亦作
圖片參考:http://dict.moe.gov.tw/chengyu/mandarin/wordpicture/fa41.gif

2.如火如荼
解釋:比喻軍容壯盛浩大。見
圖片參考:http://dict.moe.gov.tw/chengyu/mandarin/wordpicture/fa41.gif


希望幫到你!
參考: 自已+成語詞典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8: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11000051KK009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