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政府不將生產線搬`回香港? 經濟便可以好起來啦!

2008-07-10 6:43 am
只要政府肯帶頭, 或列出多些優惠給回流的廠家, 經濟便好些, 所有問題, 不多不少都解決到一些啦! 在職貧窮呀.........貧富懸殊呀..........多多少少都有點幫助呀!

回答 (5)

2008-07-10 6:52 pm
✔ 最佳答案
我覺得,這樣是可行的,香港做廠是有得做的!!!
問題係: 政府會唔會咁做?
政府一做,政府會給幾多優惠給廠家? 免地租? 政府補貼?
政府貼幾多錢?
政府貼錢貼得少,就吸引唔到廠家到香港發展,
政府貼錢貼得多,地產商又會眼紅,更加多從中不能受益既人出聲,
影響到既得利益者,例如現在有權有財有勢之人,
是不會願意及合作去作出轉變.
二來,就業環境轉變,大量失業工人有野做,
工資上升(可能由3千蚊一個月升返到一萬蚊個月,
但本身高人工的,如二萬蚊月薪以上打工仔就沒加薪空間),
這樣,又會令到一些本身條件優厚的打工皇帝不滿,
又或者用開3k請緊part time/外判工/清潔及保安....的老闆不滿,
總之,沒有任何政策係可以滿足所有人的!!!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8.gif

2008-07-12 6:24 am
曾有人提出過政府應協助內地港商回流香港設廠,曾俊華先生這樣回應;香港不能再走回做塑膠花既年代.佢講這句話可反映政府內在位既官員多麼的自大,無知,固歩自封既心態.難道製造業就只有做塑膠花嗎?
有人說;香港地價貴,人工高,製造業無法在這裡發展;地價在這裡真的很貴,但地貴政府咪免地價提供給企業設廠囉,這樣並不涉及利益輸送問題,土地永久擁有權始終係政府到,況且政府可象徵性收回租金在指定年期內租予對方.我個人認為有需要政府還要興建廠房租予中小型工業.
人工在這裡真的很高嗎?想請問一般讀書不多已到中年的婦女,只可擔任一些保安清潔的工種,一個月月薪有多少,如果個僱主有良心又冇剋扣工資的話,一個月都可賺取五六仟元,但七除八扣下賺取三四千元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家住天水圍工作於中環,薪金五六千,扣除車資,一個月薪金實得有多少?我敢說如果在天水圍鄰近有工廠出四千多元請一些中年婦女,我相信有很多人會應徵,又請問現在內地工資成本真的很便宜嗎?現在內地工資不斷增長,內地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加上人民幣不斷升值,可想而知,在內地港商經營環境已經大不如前.
又有人說;香港有些人總是提議走回頭路不設實際,難道除了香港重振工業之外,就不能與金融,旅遊業及其它行業等等共同發展嗎?一個國家或地區應該要有多元經濟才算是合理.
我本人認為政府肯調整佢既經濟政策,對工業採取扶助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是 "扶助" 性的補貼.並唔係派錢上既補貼.舉個例說; 政府可推動各科研機構與企業合作,不過現在都好似有個所謂科學園,但就唔見佢有成績做出來.另外可在港九新界各民居附近區域,規劃出一定土地供給工業發展,此點上以詳述.,並要對排污上作出支援,如協助廠家減排,排污費只是收回成本,此除可發展尖端科技工業之外,亦可發展回一些低層次工業與回收環保等行業,如漂染或化工,成衣業之類.此類似港英政府在六七十年代工業區政策,但本人所知,港英當局從來對工業係自生自滅的.並沒有任何支援.
協助發展本港品牌,須知道香港製造曾幾何時在國際有極佳聲譽,只要政府首先重點扶植某幾類行業,如製衣,食品,化工,生物科技之類,而且藉著CEPA之便將產品內銷.還可以幫助祖國在國際成功建立”中國香港”製造品牌.
最佳例子就係同仁堂來港設生產線,國內同胞來港買化妝品,奶粉,葯物及一些日常食用品.須則這些不是香港製造,但始終內地人相信香港貨真價實. 此還可以協助將港零售業進軍內地各省市.目前能進軍內地多數係大集團之類,如果可以協助港人回國內創業,將”中國香港”製造品牌由香港人拿回國內各省市售賣.
不過我估在位既官員應該沒有這般見識與魄力,否則都不須要經常北上要求國家領導人開通港股直通車這等低劣技倆.
新加坡有三成人口從事製造業,南韓有三星,法國有LV手提袋,芬蘭有NOKIA,難道這些國家地區成本會很便宜吧!
2008-07-10 9:40 pm
政府好大喜功,對大財團同既得利益者寵愛有加,小市民同小商戶就用安撫政策,你唔嘈得佢太犀利佢都費時理你。最明顯係啲外資大鱷賺我哋小市民血汗錢仲唔使交稅,轉個身仲要話政府應該減印花稅。啲物流業者,小巴唔嘈都無得減柴油稅,但係巴士公司啲油一早就免咗!你旨意佢反省我估都有好高難度─因為佢係撞聾嘅,淨係聽到權貴啲嘢,蟻民啲聲音係聽唔到嘅!
2008-07-10 6:12 pm
非不能也、實不可也! 為何? 正如001所云 : 成本是主因也。要知道國內改革開放初期, 許多廠家仍抱審慎態度, 不敢大規模投資, 甚至有些尚保持觀望, 惟恐國內政策不穩而招至血本無歸, 直至首批放膽投資生產線於國內的廠家以高售價、低成本而獲暴利後, 其他廠商便爭相效尤, 加上國內開放初期採取一些優惠政策, 實令港商在國際市場上大佔優勢, 並隨著大批廠家的湧入, 除直接原材料外, 其他加工物料及加工工序等, 可於國內以轉廠形式交收, 更大大減輕由港運輸至內地的運輸成本, 所以在開放初期, 的確是做就了一班實業家致富, 但隨著大批外資湧入, 國內廠商之大幅度開設, 使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加上國內對外商投資之優惠政策逐步收緊, 並於稅項及工人福利開支上大增, 就如降低退稅率及新修訂之勞工合同法等, 均令港商生產成本大增, 有些更採取鑽空子或挺而走險的方式方法來爭取生存空間, 故在國內生產已如此, 更不要說在香港設廠了, 任你香港政府採取任何優惠政策, 租金及工資這兩項已是致命傷了。 早前有人提出開發高科技產品以打開市場, 但這動作人家台灣及南韓等早於多年前已施行, 現階段才踏出第一步是否稍嫌太遲? 所以話, 港府辦事永遠是慢半拍, 謀而不施、施而不行、 行而不實便是港府最佳寫照。
2008-07-10 11:33 am
我個人認為,這不單是政府的問題,應該是廠家佔很大因素。
在這個所謂商業自由社會,廠商們會選择那裡成本低便到那裡設廠,而除了租金外,人工也是一個很大因素,想當年,經濟環境好時,港人很不願意做一些人工較低或較辛苦的工作,紛紛轉工。而當時在香港很多廠都請不到人,但大陸幾乎請十個八個工人都只不過是香港一個人的薪金,故此,很多廠家北上設廠。就等於現在亦有很多商家到東南亜設廠一樣。
其實商家們肯不肯寧願揾少些而與港人同舟共濟?
我不敢說他們無奸不是商,只可嘆句在商言商!
這只是我個人見解,希望不要見怪。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8: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09000051KK033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