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既資料

2008-07-10 1:07 am
經濟特區既資料同埋第一個既經濟特區 thx~

回答 (1)

2008-07-10 6:45 pm
✔ 最佳答案
2000年8月26日,深圳及珠海兩個經濟特區,分別慶祝特區成立20周年,這不僅是兩個特區的大事,其實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里程上的頭等大事。

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實行社會主義,在經濟領域上實行計劃經濟,而且大力推動全民所有制;個體經濟或私人經濟,幾乎降至零,或是只有微不足道的數量。

1958年實行三面紅旗,推動大躍進及人民公社,更使經濟活動,完全進入集體控制,共同擁有的狀態。 強力的推行社會主義體制,固然使很多改革得以有力進行,但在經濟事務上,過份處於中央式的管理及一體化,則指標與實行之間,有時難免脫節,生產與需求亦可能發生脫結,閉門造車式的生產,亦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此外,"大鍋飯"的制度,也會產生勞動意欲下降的情形。 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及鄧小平幾經波折,終於在四人幫倒臺後復出,並取得實際權力,1978年底中共11屆3中全會之後,正式確立了鄧小平所主倡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行以社會主義主導的市場經濟。

自此,計劃經濟雖然照舊是國家經濟的指導綱領,但生產改為以市場主導,重視經濟效益。

鄧小平先行將14個沿海城市局部開放作為試點,至1980年,更由國務院制定經濟特區的有關條例,1980年8月26日,正式在鄰近香港及澳門的地方,劃出部份地段,作為經濟特區,這就是深圳特區和珠海特區的由來。

深圳原是寶安縣南面,鄰近香港的新界的一片面積約2,000方公里的土地,珠海則是毗鄰澳門,由中山縣劃分出來,自此這兩特區都招攬外商到來投資,最初是港澳商人為主,後來則增加了日本及歐美的廠商。

最初只是加工為主,所謂"三來一補",但後來則越來越多真正投資生產一些技術較高的產品。

之後,中國又將汕頭及廈門闢辟經濟濟特區,使福建及廣東共有4個經濟特區,(嗣後更將海南全省劃為特區)。

如今,這些特區都已茁壯起來,特別是深圳,不僅面向海外,也成為全國各省市的公司的發展窗口,而產業也由初期的低技術、低效益產業、改變為現時的高科技基地。

這一切都是有賴於經濟體制改革及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真知灼見、魄力及決心所促成的。

收錄日期: 2021-04-11 00:59: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09000051KK019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