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點解叫冬蟲夏草丫?

2008-07-10 12:44 am
冬蟲夏草點解叫冬蟲夏草丫?

回答 (4)

2008-07-10 3:47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web1.nsc.gov.tw/public/Data/popsc/2003_206/9204-01-1.JPG


圖說:冬蟲夏草,左為「夏草」右為「冬蟲」。



冬蟲夏草的三大療效是壯陽、治療氣喘及補腎,它的名氣響徹中西,絕非偶然。冬蟲夏草自古即為宮廷補品,今天讓我們來打開冬蟲夏草神祕的面紗。


冬蟲夏草是中國獨有的名貴藥材,一直都是以宮廷補品而著名。「冬蟲」和「夏草」是否為同一種東西?或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如果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那麼它們之間的關係為何?為何中國的宮廷補品傳到歐洲,也成了皇室的補品?中醫師會告訴您,冬蟲夏草的三大療效是壯陽、治療氣喘及補腎,它的名氣響徹中西,絕非偶然。國內研究單位如何將它發展為藥用保健植物,甚至更進一步成為治療用的藥品?本文就冬蟲夏草的生態、生物活性、分離、培養等研究發展做一概述。

冬蟲夏草的歷史

冬蟲夏草又名天然蟲草、冬蟲草、夏草冬蟲等。正式有冬蟲夏草的記載,首見於西元八六三年《段成式隨筆》,其中提到「菌生于峰」的自然生態。

一七五七年吳儀洛所著的《本草從新》,及一七九五年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柳崖外篇〉中寫到:「冬蟲夏草,一物也,冬則為蟲,夏則為草……。」

一七二三年,法國人巴拉南自中國採集了冬蟲夏草標本帶回巴黎,之後又有英國人利維將其帶回倫敦。直到一八四二年,經真菌學專家伯克利的研究才知道「冬蟲夏草」是一種蟲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蟲上所形成。在此之前,人們並不知道「冬蟲」和「夏草」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因此冬蟲和夏草的關係,類似《天龍八部》中的「虛竹」和他師父「吳崖子」的關係。當「虛竹」解開玲瓏棋局後,他的師父「吳崖子」就將 70 年的功力轉移到「虛竹」的體內。夏草是一種真菌,如同「虛竹」,真菌一旦進入「冬蟲」體內,就將「冬蟲」體內的營養轉成「夏草」的東西。比較「夏草」和「香菇」的差異性,其實兩者都是真菌,只是「夏草」是吃葷的,而「香菇」是吃素的,因為「夏草」是靠「冬蟲」,「香菇」是靠「朽木」來完成世代交替。

冬蟲夏草的生態

各位請猜猜看,「冬蟲」和「夏草」的關係,是「冬蟲」召蜂引蝶引來夏草,或是「夏草」拈花惹草去惹冬蟲呢?答案是「夏草」去招惹「冬蟲」。

冬蟲夏草的形成是「夏草」侵入蝙蝠蛾的幼蟲體內,並占據其體腔,以幼蟲的內臟為養料,滋生出無數新菌絲。菌絲交集在一起形成菌絲體,稱為子座。在秋末冰封前,子座由蟲體頭部長出,高約一公分,然後停止生長,在凍土中過冬;到了春天,氣溫逐漸升高,隨著雪溶,夏草的子座逐漸長出地面,時至九月下旬子座漸漸肥大,地下「冬蟲」已被啃食殆盡而死亡。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蟲草」的各個成長階段特徵:在生長初期,子座由乳頭狀子囊殼緊密鑲嵌排列而成,每個子囊殼直徑約 100 ~ 120 微米(一微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米),橫切面為橢圓形。成熟蟲草的子座中心則因生長拉大而成空腔,內有疏鬆網狀菌絲,直徑約 150 ~ 180 微米。在子囊孢子階段,每一子囊孢子可萌發出 1 ~ 3 條分生孢子梗。最後,在僵蟲內可以發現許多蟲菌體,長約 22 微米,呈梭形。

因此在《本草從新》內敘述:冬蟲夏草囊子菌的子座出自寄生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 4 ~ 11 釐米;不育柄部長 3 ~ 8 釐米,直徑 1.5 ~ 4 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 1.5 ~ 4 釐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分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突出於子座之外,呈卵形或橢圓形,長 250 ~ 500 微米,直徑 80 ~ 200 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八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於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長出子座。

寄主及生長條件:寄主為蝙蝠蛾幼蟲,營地下生活,在地表下 10 ~ 30 釐米土中過冬,其中以地表下 10 釐米分布最多,地溫攝氏 3 ~ 9 度,過冬期間不食;蟲草產地平均溫度為攝氏 0.2 ~ 8 度,地表平均溫度攝氏 4 ~ 9 度,年降雨量 556.7 ~ 651.3 釐米,年日照 2076.6 ~ 2541.2 小時,年積雪 46 ~ 86 米。蟲草產量在五至十月占 75 ~ 93%,與蟲草菌、寄主、氣溫、陽光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分布在 3,500 ~ 5,000 米的高山區,且海拔越高,密度越大,質量越好。蟲草產地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雲南、甘肅、貴州一帶。市面上的冬蟲夏草菌種據說有四百多種,由於蟲草的有性繁殖培育尚未完全成功,因此,哪一種菌種才是真正的冬蟲夏草菌種,有待進一步研究。

冬蟲夏草是一種蟲生真菌,現今仍依其形態為分類基礎,其分類地位如下:真菌界、真菌群、子囊菌亞群、核菌綱、球殼菌目、麥角菌科、冬蟲夏草屬。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7875&ctNode=40&mp=1
冬蟲夏草點解叫冬蟲夏草丫?
參考: 天之心
2010-09-27 4:48 am
天下文章一大抄,人人都拿著同一篇文章到處貼。
2008-07-14 12:57 am
冬蟲夏草

拉丁名稱: Cordyceps sinensis
英文名稱: Caterpillar fungus / Cordyceps
拉丁學名: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冬蟲夏草的生態

各位請猜猜看,「冬蟲」和「夏草」的關係,是「冬蟲」召蜂引蝶引來夏草,或是「夏草」拈花惹草去惹冬蟲呢?答案是「夏草」去招惹「冬蟲」。

冬蟲夏草的形成是「夏草」侵入蝙蝠蛾的幼蟲體內,並占據其體腔,以幼蟲的內臟為養料,滋生出無數新菌絲。菌絲交集在一起形成菌絲體,稱為子座。在秋末冰封前,子座由蟲體頭部長出,高約一公分,然後停止生長,在凍土中過冬;到了春天,氣溫逐漸升高,隨著雪溶,夏草的子座逐漸長出地面,時至九月下旬子座漸漸肥大,地下「冬蟲」已被啃食殆盡而死亡。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蟲草」的各個成長階段特徵:在生長初期,子座由乳頭狀子囊殼緊密鑲嵌排列而成,每個子囊殼直徑約 100 ~ 120 微米(一微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米),橫切面為橢圓形。成熟蟲草的子座中心則因生長拉大而成空腔,內有疏鬆網狀菌絲,直徑約 150 ~ 180 微米。在子囊孢子階段,每一子囊孢子可萌發出 1 ~ 3 條分生孢子梗。最後,在僵蟲內可以發現許多蟲菌體,長約 22 微米,呈梭形。

因此在《本草從新》內敘述:冬蟲夏草囊子菌的子座出自寄生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 4 ~ 11 釐米;不育柄部長 3 ~ 8 釐米,直徑 1.5 ~ 4 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 1.5 ~ 4 釐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分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突出於子座之外,呈卵形或橢圓形,長 250 ~ 500 微米,直徑 80 ~ 200 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八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於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長出子座。

寄主及生長條件:寄主為蝙蝠蛾幼蟲,營地下生活,在地表下 10 ~ 30 釐米土中過冬,其中以地表下 10 釐米分布最多,地溫攝氏 3 ~ 9 度,過冬期間不食;蟲草產地平均溫度為攝氏 0.2 ~ 8 度,地表平均溫度攝氏 4 ~ 9 度,年降雨量 556.7 ~ 651.3 釐米,年日照 2076.6 ~ 2541.2 小時,年積雪 46 ~ 86 米。蟲草產量在五至十月占 75 ~ 93%,與蟲草菌、寄主、氣溫、陽光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分布在 3,500 ~ 5,000 米的高山區,且海拔越高,密度越大,質量越好。蟲草產地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雲南、甘肅、貴州一帶。市面上的冬蟲夏草菌種據說有四百多種,由於蟲草的有性繁殖培育尚未完全成功,因此,哪一種菌種才是真正的冬蟲夏草菌種,有待進一步研究。
2008-07-10 2:11 am
冬蟲夏草
拉丁名稱: Cordyceps sinensis
英文名稱: Caterpillar fungus / Cordyceps
拉丁學名: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冬蟲夏草的生態

各位請猜猜看,「冬蟲」和「夏草」的關係,是「冬蟲」召蜂引蝶引來夏草,或是「夏草」拈花惹草去惹冬蟲呢?答案是「夏草」去招惹「冬蟲」。

冬蟲夏草的形成是「夏草」侵入蝙蝠蛾的幼蟲體內,並占據其體腔,以幼蟲的內臟為養料,滋生出無數新菌絲。菌絲交集在一起形成菌絲體,稱為子座。在秋末冰封前,子座由蟲體頭部長出,高約一公分,然後停止生長,在凍土中過冬;到了春天,氣溫逐漸升高,隨著雪溶,夏草的子座逐漸長出地面,時至九月下旬子座漸漸肥大,地下「冬蟲」已被啃食殆盡而死亡。

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蟲草」的各個成長階段特徵:在生長初期,子座由乳頭狀子囊殼緊密鑲嵌排列而成,每個子囊殼直徑約 100 ~ 120 微米(一微米等於一百萬分之一米),橫切面為橢圓形。成熟蟲草的子座中心則因生長拉大而成空腔,內有疏鬆網狀菌絲,直徑約 150 ~ 180 微米。在子囊孢子階段,每一子囊孢子可萌發出 1 ~ 3 條分生孢子梗。最後,在僵蟲內可以發現許多蟲菌體,長約 22 微米,呈梭形。

因此在《本草從新》內敘述:冬蟲夏草囊子菌的子座出自寄生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 4 ~ 11 釐米;不育柄部長 3 ~ 8 釐米,直徑 1.5 ~ 4 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 1.5 ~ 4 釐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分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突出於子座之外,呈卵形或橢圓形,長 250 ~ 500 微米,直徑 80 ~ 200 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八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於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長出子座。

寄主及生長條件:寄主為蝙蝠蛾幼蟲,營地下生活,在地表下 10 ~ 30 釐米土中過冬,其中以地表下 10 釐米分布最多,地溫攝氏 3 ~ 9 度,過冬期間不食;蟲草產地平均溫度為攝氏 0.2 ~ 8 度,地表平均溫度攝氏 4 ~ 9 度,年降雨量 556.7 ~ 651.3 釐米,年日照 2076.6 ~ 2541.2 小時,年積雪 46 ~ 86 米。蟲草產量在五至十月占 75 ~ 93%,與蟲草菌、寄主、氣溫、陽光等因素密切相關:一般分布在 3,500 ~ 5,000 米的高山區,且海拔越高,密度越大,質量越好。蟲草產地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雲南、甘肅、貴州一帶。市面上的冬蟲夏草菌種據說有四百多種,由於蟲草的有性繁殖培育尚未完全成功,因此,哪一種菌種才是真正的冬蟲夏草菌種,有待進一步研究。

冬蟲夏草是一種蟲生真菌,現今仍依其形態為分類基礎,其分類地位如下:真菌界、真菌群、子囊菌亞群、核菌綱、球殼菌目、麥角菌科、冬蟲夏草屬。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11: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09000051KK018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