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雖然【蘆】【盧】兩字不同,但「蘆溝橋」和「盧溝橋」兩種寫法都可以。
類似問題, 網友【MARCO】君(博士級1級)於 2006-12-22的回答已經非常清楚,可入該頁參考: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22104171
對其答案,愚僅僅有一點點保留而已,文中曰“時人呼黑為蘆,久之習名“蘆溝河”。愚則認為,自古黑色為“盧”,并非“蘆”,故此點不可以入証。其實【MARCO】君的其它舉証,實已足矣。
河北一帶本盛產蘆葦,著名的“白洋淀”就在北京南一小時車程的地方,那裡的萬頃莽莽蘆葦蕩委是壯觀。永定河原名“蘆溝河”,之所以稱“蘆溝河”原應是因河溝邊滿是蘆葦而得名,而「蘆溝橋」則是因“蘆溝河”而得名。
而「盧溝橋」則是因乾隆皇的《盧溝曉月》而改的名字。
蘆溝橋正名叫廣利橋。位於北京市西南15公里的永定河上。蘆溝橋址自古以來已是燕薊地區通往華北平原的渡口。此橋先後被建成浮橋和木橋,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三年(1192年),蘆溝橋被改建為一座永久性的石拱橋。後經多次維修,至今保存完好。這是一座著名的古代聯拱大石橋,全長266.5米,寬9.3米。橋的兩側安有欄板,橋頭建有《盧溝曉月》碑亭,立有華表,而石獅、石象等雕刻,則有裝飾或寓意平安之用。橋墩平面為船形,分水尖(船頭最前端接觸水面的部分)上包有三角鐵,可以斬冰、分水。橋墩和拱券均為石砌,石間用腰鐵(作接合用類似鐵箍的構件)連接,十分牢固。橋上雕刻精美,自古受人稱讚。
在元代,意大利人馬可孛羅來華,在其遊記中對蘆溝橋作了高度評價。故西方人又把蘆溝橋喚作「馬可孛羅橋」。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蘆溝橋向中國軍隊進攻,是為「七七蘆溝橋事變」,從而展開了全中國維時八年的抗日戰爭,而蘆溝橋也成為抗日的紀念地。
盧 字典解釋
◎ 飯器。
◎ 黑色:“盧弓盧,盧矢百”。
◎ 古同“壚”,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
◎ 姓。
蘆 字典解釋
◎ 〔蘆葦〕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邊,莖中空,莖可編席,亦可造紙。簡稱“蘆”,如“蘆花”、“蘆根”、“蘆笛”、“蘆席”、“蘆蕩”;亦簡稱“葦”,如“蘆叢”、“蘆塘”、“蘆箔”、“蘆蕩”。
◎ 姓。
願知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