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什樣形成的

2008-07-06 9:40 pm
發燒大家都好常見....
但係大家知唔知點解會發燒....
發燒係點形成

回答 (2)

2008-07-06 9:48 pm
✔ 最佳答案
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4度至37.2度,所以平均而論,正常的體溫認為是37度左右。
有些非疾病的因素會引起發燒:
一、環境溫度過高:體溫無法外散,所以就升高了,這就是所謂的中暑。
二、劇烈運動時及其後:會有暫時性的體溫升高。
三、腦部受傷或長瘤:破壞了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所以體溫的升降會有很大的變化。
因疾病而引起發燒者,則緣於各種病毒或細菌侵犯人體時,會放出一些毒素,而這些毒素就會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因此產生發燒現象。

要界定何謂發燒,首先要了解身體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的調節机機制。身體核心溫度是指環繞下丘腦(hypothalamus)的血液温度,它可能與身體其他部位如皮膚表面的温度有所差異。核心温度一般會維持在攝氏36.4至37.2度(華氏97.5至98.9度),而為了避免外間温度擾亂身體温度,身體的生理機制及個人的行為模式對調節體温尤為重要。例如當外間温度上升,皮膚下的微絲血管便會擴張,汗腺亦會增加汗水分泌,以加速皮膚表面散熱;另在行為上的配合如在樹陰下乘涼、開啓冷氣等。正常的體温亦會隨時間而改變,每日的下午5至7時為最高,到凌晨3至5時為最低,故在量度體温時,温差可達攝氏1至1.5度。



發燒是指身體温度高於正常的體温(即攝氏37.8度、華氏100度)。大部份的發燒都會自行痊癒,不會構成生命危險。發燒多由感染(包括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身體組織受損(如心肌梗塞或手術後)、抗原—抗體反應或藥物所引致。引致發燒的物質(熱原)可以是外來物質,如入侵的細菌或其分泌的毒素,或是內在物質如免疫細胞分子、干擾素等,它們直接或間接促成前列腺素PGE2的形成,繼而提高温度調節核心的設定點,數小時內體温會提升至此新水平,病人亦會開始出現發燒。

2008-07-06 11:11 pm
發熱,又稱發燒, 英文醫學術語pyrexia 或 febrile response,是一種醫學症狀,指由於身體內部原因導致體溫高於正常水平的現象。外因導致的體溫過高參見中暑。發熱患者常見同時自述畏寒,少數卻反過來感覺熱。
測量:
體溫一般用體溫計測量。高於下列溫度之一可認為是發熱:

肛門內溫度等於或高於38C(攝氏度)(100.4華氏度);

口腔內溫度等於或高於37.5C(99.5華氏度);

腋下溫度等於或高於37.2C(99華氏度)。
近年來也有通過紅外線用無接觸方式測量耳鼓膜溫度的。在SARS流行期間,這類測量在機場等運輸機構被用來大規模檢測可能攜帶疾病的旅客。
在溫度與臨界值相差不遠的情況下,還要考慮下列生理因素:

人體溫度一天內的變化:早上4點左右最低,下午6點最高。故早上測得口腔溫度37.5攝氏度可認為是發熱,晚上則不一定。

不同人的「正常體溫」可以相差約0.4攝氏度。

更年期前的女性在排卵周期中體溫會有規律地變化。

進食和心理狀態也會影響體溫。

機理:
導致發熱的物質稱為「熱原」(pyrogen)。主要分兩類。外源性是侵入人體的細菌、病毒等產生的毒素直接刺激身體的溫度調節中樞(位於大腦內的下視丘),引起體溫升高。可見於敗血症。
內源性是人體為了抵抗感染,巨噬細胞、白細胞等與入侵生物作用,產生的複合體或代謝產物—目前認為是白介素-1(interleukin-1)—成為熱原,刺激發熱。

分類:

低熱:37.4-38C

中度發熱: 38-39C

高熱: 39-41C

超高熱: > 41 C
一般建議由醫生診斷和治療的情況有:

有其他主要併發癥狀(如腹痛、尿血、神志不清、昏迷)的。

嬰兒和幼兒的中度或高度發熱,兒童的高熱。

成年人持續2天的高熱。

長期發熱。
中高度以上的發熱可能暫時影響大腦功能,造成譫妄(俗稱的「說胡話」)。持續高熱或發生超高熱的情況則需要進行急救。在這些溫度下人體內的酶會失去活性,從而導致重要代謝過程受阻而死亡。
發熱的規則可能預示著特別的疾病,例如傷寒病人常見體溫逐漸升高,然後持續呈臺階狀; 瘧疾患者發熱一般呈48或72小時的周期狀,而肺結核的特徵是每天午後發熱。

導致發熱的疾病和情況:

很多傳染病,例如感冒、AIDS、SARS、腦膜炎、瘧疾、胃腸炎都有發熱現象。

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

癌症,例如白血病。

身體組織損傷,例如手術、壓傷症候群,腦溢血。

藥物作用,包括:



藥效包括導致體溫升高的,如黃體素;

藥物過敏反應產生的發熱;

斷藥後反應包括發熱的,如海洛英。

內分泌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血管栓塞疾病,如肺血栓。

其他原因。目前很多持續性發燒出於醫學上未知的原因(Fever of unknown origin)。

治療:
不嚴重的暫時發熱不一定需要治療。原因如下:

發熱在一定範圍內可能有力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觀察發熱的變化可以幫助醫生和病人監測病情變化,根據熱型協助診斷和知道治療方案的調整。

治療發熱雖然能減少病人的不適,但一般不會加速痊癒過程。
發熱會增加心跳和新陳代謝,所以心臟病患者和年老體弱的人應特別考慮及時解除發熱癥狀。
常用的口服解熱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中成藥有紫雪散、感冒退熱沖劑。
高熱原則上應先物理降溫,常用方法包括酒精擦浴,冰袋敷頭和頸部或者腹股溝大動脈處等。物理降溫不理想的發熱可考慮使用藥物輔助。發熱時體液丟失增多,應及時補充,包括多飲水,或者輸液。民間「捂汗」(加蓋衣被)的退熱方法一般不被醫學界推薦,因為操作不當可能反而阻止熱量散發,對兒童和高熱患者尤其危險。

收錄日期: 2021-04-25 00:12: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06000051KK010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