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

2008-07-01 8:05 pm
不要太長,而且要簡潔,不要在網址上復製!

回答 (6)

2008-07-01 8:14 pm
✔ 最佳答案
中秋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祐。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008-07-02 5:04 am
中秋節
清明節
除夕
農曆新年
端午節
重陽節
大坑舞火龍
孟蘭節
冬至
2008-07-02 4:52 am
除夕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

中元節

中秋節

重陽節

臘八節

吃尾牙

冬至
2008-07-01 8:16 pm
節日
夏曆,又稱農曆,是中國普遍使用的傳統曆法,屬於陰陽合歷,以十二個朔望月為一年,二十四節氣來反映季節變化。還有信奉佛教的藏族使用源自天竺的佛歷,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維吾爾族使用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歷,傣族有傣族曆法。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以春節最為隆重。以下為主體民族漢族的部分主要傳統節日(在許多少數民族也流行這些節日,而一些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獨有的傳統節日):

節日名稱 日期 説明
春節 夏曆正月初一 俗稱過年,傳統上從歲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湯圓)
元宵節 夏曆正月十五日 又稱上元節,吃元宵,慶團圓
清明節 陽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掃墓
端午節 夏曆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主題: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
七夕 夏曆七月初七 又稱乞巧節、星期,即中國愛情節、情侶節,神話傳説中鵲橋相會之日,“男乞文、女乞巧”
中元節 夏曆七月十四 又稱盂蘭節,俗稱七月半、鬼節,有祭祀靈魂等民間習俗
中秋節 夏曆八月十五 舉家團圓節,主題:賞月、吃月餅
重陽節 夏曆九月初九 敬老節,並有其他多種主題


法定假日


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春節,放假1天(農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中秋節,放假1天(農曆中秋當日)

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婦女節(3月8日),所有婦女放假1天

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至28周歲的青年放假半天;

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民俗節日


1、春節: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元宵節:正月十五日,又叫上元節

3、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4、春龍節:二月初二,又叫龍抬頭、青龍節

5、花朝節:二月十五

6、上巳節:三月初三,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7、寒食節:清明節的前一天

8、清明節: 春分後十五日,一般在陽曆4月5日,閏年在4月4日

9、佛誕日:四月初八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端午節: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11、夏至節:夏至當天

12、六月六:六月初六,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

13、七夕:七月初七,又叫七月七,乞巧節

14、中元節:七月十五日為,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地藏節:七月三十

16、中秋節:八月十五

17、重陽節:九月初九

18、十月朝:十月初一,又稱“祭祖節”

19、下元節:十月十五

20、冬至:傳統祭祖之日

21、臘八節:十二月初八

22、祭竈節: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竈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為除日,又叫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聖賢誕辰日


屈原誕辰:正月廿一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蒼頡誕辰:三月廿八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佛誕:四月初八

炎帝神農誕辰:四月廿六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傳說中龍的生日)

魯班誕辰: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關公誕辰:六月廿四

諸葛亮誕辰:七月廿三

孔子誕辰:八月廿七
2008-07-01 8:15 pm
春節
冬至
端午節
七夕
清明節
元宵
中秋節
重陽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恒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裏,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這裡所介紹只是漢民族的一些較大的傳統節日,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眾多的民族節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寶藏。
2008-07-01 8:12 pm
一. 農曆新年

二. 清明節

三. 端午節

四. 七夕

五. 中秋節

六. 重陽節

七. 臘八節 (好似有啲咁ge 野)

八. 冬至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1: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701000051KK0089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