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上綱上線]點解

2008-06-29 5:48 pm
最近睇報紙成日見的詞語:
....民主黨[無限上綱上線]抹黑自由黨....
...議員要[大張撻伐]...
有冇人知點解??

回答 (1)

2008-07-03 6:44 pm
✔ 最佳答案
上綱上線也簡稱“上綱”。作為思想方法、話語方式,它不始於文革,卻是文革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集中表現。“綱”和“線”,就是階級、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誰勝誰負的大是大非。這種方法要求,看待人和事物不能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初步),而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所有問題都提到重大原則的高度,即從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高度,把所有問題提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根本上來分析、認識、評價,才能站穩政治正確的立場。

其表現為,經常把一般問題、非原則問題,也當作原則問題看待、處理,使其顯現出特別的嚴重性。丟一個吃剩的饅頭、遲到幾分鐘、穿高價時髦衣服、看西方哲學文學名著、對黨員幹部個人的不滿、經濟計劃指標的高低,如果只以一時一地的行為失當、個人興趣或對個別人的局部、業務上看法不同視之,就要被這種認識方法看作喪失原則、和稀泥、騎牆,必須從生活作風、組織紀律、思想意識、崇洋媚外、對黨和國家的態度,從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爭奪接班人、爭奪領導權和是否還繼續革命的角度來認識。局部問題被誇大為全局問題,認識問題被誇大為立場問題,發展戰略問題被誇大為路線問題,成了流行病。在科學理性看來,這些做法是小題大做、吹毛求疵、神經過敏。誇大個別現象,無限制地從個別跳躍到一般,超越概念的固有外延,隨意地聯繫-聯想,無根據地到處虛設假想敵,用僵化的框框去套複雜的社會現象,導致曲解和武斷,常常會伴隨嚴重後果……是這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一般特征。

用這種簡單化(沒有例外的一刀切)、絕對化(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對人對事,不是個人品質、個人行為的特征,而是整整一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時代的特點。上綱上線成了只賺不虧的投機生意。在當時的情勢下,越是敢於上綱上線,越是敢於突破“綱”和“線”的限制的人,越是勇敢,覺悟、水平越高。政治前途越遠大,越能得到重用。這已經成為一種時髦、一種流行文化。在此背景下,人們的言行充滿了無事生非的特點,表現出極強的攻擊性,造成強烈的不安定的氣氛,弄得人人自危,生怕偶有疏忽就會被人抓住把柄,不敢說話,不敢做事。

報紙廣播等輿論工具這樣宣傳,大小工作(包括技術工作和社科學術)、人際交往被塞進這樣的框框,文藝作品也這樣描寫生活……形成了無所不至的網絡,讓人沒法不被推搡著效仿、順從。有評論家認為,這樣隨大流,徹底放棄認識、行為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的命運和組織捆綁在一起,就推脫了個人責任,不但使自己處於安全境地,也省事省力。

在這種慣性支配下,人們不但在認識外部世界時使用這種思想方法,在反省自己的檢討或總結里,也給自己上綱上線,以求得深刻的評語,成為屈膝邀賞的姿態,卑瑣被當成了崇高。在被迫的認罪時,上綱上線、自我貶損就成了態度端正的過關技巧。

出處: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7%B6%B1%E4%B8%8A%E7%B7%9A&variant=zh-hk


大張撻伐 = 大規模地攻擊或聲討

出處 《詩經·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

釋義 張:施展;撻伐:討伐。比喻大規模地攻擊或聲討。

示例 我國若不~,一奮神威,靠著各國的空文勸阻,他那裏肯甘心就範呢!(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

出處:
http://hk.66c.cc/000/looc/cy.asp?id=2781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5: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9000051KK005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