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北京知道多少

2008-06-27 9:26 pm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不要奧運資料.
我要北京的歷史'地埋'景點等

回答 (2)

2008-06-27 9:55 pm
✔ 最佳答案
[編輯] 歷史主條目:
北京歷史 天壇祈年殿北京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等。

[編輯] 先秦至秦漢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邦,後燕國打敗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漢高祖五年,本市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製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編輯] 兩晉至隋唐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至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在北京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歸盧龍節度史節制。
[編輯] 五代到遼金元時期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裡建立地方政權,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澱區)與遼戰鬥,北宋大敗,對燕雲十六州從此望眼欲穿;遼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
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蒙古文為Khanbalik,意為“皇城”,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據馬可波羅游記敘述:元人篤信佛,象為佛教祥獸,當時大都常有象只漫步。
[編輯] 明清時期明朝初年,以應天府 (今南京) 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佈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的靖難之變、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也稱為“行在”(皇帝所在的都城,就稱“行在”),現在的北京從此得名;成祖定都北京後,禁止象只再行走於北京。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應天府作為留都。
清朝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並且實行旗民分居政策,也就是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明朝嘉靖年間修築)。 明清時際的北京衛生問題奇差,皇宮裡,太監如蟻陣,特別在明朝末年,最多時達十萬之眾。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說:“街衢凸凹,塵風泥雨,牛溲馬勃,囂濁蒸鬱,穢區也。”
[編輯] 近代 [編輯]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允進北京,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 [編輯] 中華民國初年(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占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垮臺。起初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
編輯] 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北之前(1928年-1949年)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設北平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儘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關鍵的優勢,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占領,在此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日本已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取得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向中共開城,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市。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2008-06-28 12:10 am
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 北京是一座有三千餘載歷史、八百五十餘年的建都史的文化名城,歷史上共有五個皇朝曾在此定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華北的經濟核心,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陸空交通中樞。 北京薈萃了近代的中華文化,擁有諸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北京經濟成長強勁,自2006年國民平均GDP達6210美元。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本市舉行。
北京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等。

明清時期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 (今南京) 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應軍事需要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佈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的靖難之變、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也稱為“行在”(皇帝所在的都城,就稱“行在”),現在的北京從此得名;成祖定都北京後,禁止象只再行走於北京。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應天府作為留都。

清朝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並且實行旗民分居政策,也就是八旗居住內城,漢人和回民居住外城(明朝嘉靖年間修築)。

明清時際的北京衛生問題奇差,皇宮裡,太監如蟻陣,特別在明朝末年,最多時達十萬之眾。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說:“街衢凸凹,塵風泥雨,牛溲馬勃,囂濁蒸鬱,穢區也。”

晚清時期(1860年-1912年)
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後,外國使節和傳教士得到特許允進北京,在城內各處興建教堂,使館則集中在東交民巷。

中華民國初年(1912年-192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同年3月遷都北京,直至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北伐軍攻占北京,張作霖敗回東北,北洋政府垮臺。起初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京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北之前(1928年-1949年)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設北平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這一時期,北京儘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關鍵的優勢,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占領,在此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日本已投降,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取得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向中共開城,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市。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收錄日期: 2021-04-19 17:11: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7000051KK009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