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是否等於鱘龍魚?

2008-06-26 3:14 am
中華鱘是否等於鱘龍魚?

回答 (4)

2008-06-26 3:30 am
✔ 最佳答案
鱘龍魚全身上下皆是寶,比一般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高出3-5倍,魚背合適做成魚球料理;魚尾前端可做成生魚片料理;魚腹部位,因為脂肪豐厚可煮成湯,尤其鱘龍魚的魚刺、魚鰭非常硬梆梆,溶於湯頭之中。
鱘魚肉無刺味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





鱘龍魚功效



*魚肉:活血消腫 健脾胃 養心肺



*魚軟骨:增強人體免疫力



*魚皮:強健骨骼



*魚唇:一名(鹿頭),含豐富的膠質;美顏作用



*魚膘:稱為(鱘鰉膠)是最高級的魚肚產品;補腎 治療腰痠背痛



*魚脊髓:稱為(魚信),在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中也發現---鱘龍魚的魚信有抗癌免疫的效果。



*魚卵以製作魚子醬文明全球 魚子醬供應來源裡海 黑海


中華鱘(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遠在西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中華鱘屬硬骨魚類鱘形目。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生活於我國長江流域,別處未見,真可謂“活化石”。
中華鱘系我國特產魚類,體紡錘形,體表披五行硬鱗,吻長,口腹位,歪尾。這是一種海棲性的洄游魚類,每年9─11 月間,由海口溯長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帶進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長一段時間後,再回到長江口育肥。每年秋季,當中華鱘溯江生殖洄游時,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較大數量的中華鱘,故有“長江魚王”之稱。成體的中華鱘體大而重,雄體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據稱,最高的記錄竟達 500公斤。中華鱘產卵量也很大,一條母鱘一次可產百萬粒魚子,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後成魚的仍為少數。因為長江水流較急,在動盪的水浪中進行受精,自然受精不完全,這就淘汰了一批魚卵。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或遇上食肉魚類和其它敵害,或“驚濤拍岸”,又要損失一大批。即便孵成了小魚,“大魚吃小魚”,還會有一定的損失。如此“三下五去二”,下的魚子雖多,能“成魚長大”而傳宗接代的卻不多。實際上,這是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生殖適應的結果。凡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幼子損失大的種類,下子則多;反之,則少。這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那些下子少、損失又大的種類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了。
中華鱘雖然個體龐大,但卻攝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為主食,偶而吞食小魚、小蝦。據統計,長江上游每年可產中華鱘2、3萬公斤。但近年來捕撈過多,加之此魚繁殖率低、成熟期長(10年左右),其種群數量已日趨減少。為使這種我國特產的“活化石”免遭滅頂之災,有關部門已把中華鱘列為保護對象。但有些具體問題仍有待解決。譬如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後,切斷了中華鱘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鱘,被阻於壩下而喪身。如何解決壩區的魚道問題,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據悉,有關中華鱘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試驗成功。如若透過具體實踐,使中華鱘能在淡水中定居並繁衍後代,那就更有現實意義了。
我國曾在遼寧北票晚侏羅世(距今1億4千萬年前)地層中發現過鱘類化石,名北票鱘。這種鱘只在兩體側有一行側線鱗,其它體表裸露,與中華鱘體披五行鱗者不同。

中華鱘是否等於鱘龍魚 ans:不同
中華鱘是否等於鱘龍魚?
參考: 天之心
2008-06-26 3:28 am
中華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c/Torchlight_help.png/14px-Torchlight_help.png
中華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b/Chinese_sturgeon.jpg/250px-Chinese_sturgeon.jpg


中華鱘

保護現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e/Status_iucn2.3_EN.svg/250px-Status_iucn2.3_EN.svg.png

瀕危 (IUCN) [1]

科學分類



二名法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1835
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或中國鱘在動物分類上,隸屬於魚綱、鱘形目、鱘科、鱘屬,別稱鱘魚、鰉魚、苦臘子、鱣等。中華鱘是中國特產的珍貴魚類,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牠們與大熊貓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被稱為中國的“水中國寶”。
中華鱘形成了穩定的生殖迴遊習性,有自古以來固定不變的航道:親魚從近海迴遊到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孵化出的鱘苗順流而下,漂遊入海,大約十年後,幼鱘長大了,又追尋牠們童年的足跡,從大海返回上游尋根產卵。[2]
中華鱘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使其介於軟骨魚類(鯊魚等)與硬骨魚類之間,又是硬骨魚類中較原始的物種,因此在魚類進化歷史中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因個體較大,肉、卵鮮美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和中藥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記載:“其肝主治瘡疥,其肉補虛益氣,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補虛下氣,其籽 如小豆,食之健美,殺腹內小蟲。皮可製革;鰾稱為“鰉魚肚”,含有豐富的膠質,可配製上等漆料,並可入藥;肉味道鮮美;脊椎骨、鼻骨等均為上等佳餚,素有“鯊魚 翅,鱘魚骨,食之延年益壽,滋陰壯陽”之說;體表由硬磷形成的骨板是製作工藝品的材料;在分佈區其自古就為最要的漁業對象,才造成了它們被大肆捕撈破壞,從而導致中華鱘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鱘龍魚 Dragon Sturgeon
http://hk.youtube.com/watch?v=6ovoIr3GAYw






圖片參考:http://www.sturgeon.com.tw/images/s-fish.gif


目前世界上存有鱘魚類二十八種,主要分部在北半球,歐洲、亞洲、美洲三大洲,北回歸線以北的水域。

鱘魚是一群古老魚類,有多老呢?大約在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一億四千萬-六千五百萬年前)也就是說在侏羅紀之後,由於鱘魚頑強的耐受力,抵抗大自然變遷和氣候的變化,自身依然保留古時期魚類基本特徵,所以有水中"活化石魚"之稱。中華鱘現列為國寶級一級保護水生動物,與大熊貓齊名為“國寶”。

大多數的鱘魚是廣溫0度-30度,肉質最佳在18度-23度的山泉水養殖為上上之選,又是廣鹽0度-3度,也是迴游性,所謂:千江雪,萬里鱘,時間一到鱘漁會從遙遠的地方至淡水產卵。

鱘魚類是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1984年捕撈的歐洲鰉,長6米重3200公斤,壽命最長,1952年所抓到的胡鱘有152歲,野生鱘魚需要12年以上方可發育成熟,人工養殖也要8-10年。
參考: 鱘龍魚detail:http://www.sturgeon.com.tw/page1.htm
2008-06-26 3:22 am
You can go to website to found the answers!
2008-06-26 3:20 am
名稱: 中華鱘(Chinese sturgeon)
別名: 臘子、鰉魚
分類地位: 魚綱、鱘形目、鱘科
學名: Acipenser sinensis
分佈範圍: 黃海、東海,以及長江、遼河、黃河、淮河、錢塘江、閩江和珠江等水域
數量: 不詳,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 體長200—250厘米(約幼兒身高的2倍)
體重150—200千克(約2—4個成年人的體重)

攻擊指數:55
防禦指數:60
耐寒指數:70
感官能力:視覺80;嗅覺10;聽覺85
特殊技:取食的時候,能靠口膜的伸縮,把食物吸入。
識認方法: 身體略呈梭形,頭較大,呈三角形。口在頭部的下腹面,眼睛很小,全身都沒有鱗,頭部和背部為青灰色,腹部白色,尾鰭為歪尾型,上葉大,下葉小。

生態習性: 住:棲息於水體底層,有洄游習性。
行:晝夜活動。善於游泳。
休息:在水中。
食:肉食性。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寡毛類、魚類和軟體動物等為食。
性格:性情較為兇猛。
繁殖:每年7—8月,在黃海、東海等沿海附近索餌、育肥的成體,匯聚在長江口等河口處,然後溯江而上,到上游的產卵場所繁殖。
成長:幼體出生以後,便同成體一起順流而下,最後返回大海中。
壽命:50年
保護級別: 國家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 1、水利設施的不斷建設,影響其生長及繁殖等。
2、人類為食用而過度捕撈。

2008-06-25 19:22:09 補充:
海洋公園對內地贈送的一條中華鱘,受到海狼襲擊傷重死亡,表示難過及哀痛,園方將其餘四條中華鱘及八條海狼暫時移離海洋館,會與內地專家磋商,可望在下月初將中華鱘,放回海洋館展示。

海洋公園說,同內地專家研究過才決定將中華鱘同其他水生物,一齊飼養;國家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指今次是意外,會爭取在奧運前,贈送另一條中華鱘給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對中華鱘死亡,感到可惜,他說,目前最重要是研究飼養及保護中華鱘的方法。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4: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5000051KK026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