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撻和蛋撻有什麼分別?

2008-06-26 12:33 am
簡述它們的特色和由來.

求它們的 recipe

萬分感激!!!

回答 (2)

2008-06-27 4:55 am
✔ 最佳答案
葡萄牙式奶油撻

汉漢▼▲


zh未轉換未轉換 zh-cn大

為了閱讀

轉換
為了閱讀方


簡體:撻; 繁體:

zh zh-cn zh-tw zh-hk zh-sg zh-hans
zh-hant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7/Pasteis.jpg/180px-Pastei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一盤葡撻
葡萄牙式奶油撻,又稱葡式蛋撻、焦糖瑪琪朵蛋撻,港澳地區稱葡撻(葡萄牙語:Pastel de Nata 或 Pastel de Belm,複數形式為 Pastis de Belm),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其焦黑錶面(是糖過度受熱後的焦糖)是其特徵。相傳最晚在18世紀葡萄牙裡斯本熱洛尼莫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1837年開始在世俗餅店有售,當時因為店子位處裡斯本的白冷區(Belm)而稱為白冷撻。
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小吃,其後分店至兩岸三地、日本、泰國、菲律賓、韓國,且仿製者不少。他與太太唐志慧1997年離婚後,他繼續經營在路環的老店(安德魯),並在澳門大學開設分店。而太太則以瑪嘉烈之名在澳門半島經營兩分店並與肯德基合作。
葡撻可以熱吃或冷吃。食用時可灑上肉桂和糖粉。

蛋撻


汉漢▼▲


zh未轉換未轉換 zh-cn大陸大陸 zh-tw台灣台灣 zh-hk港澳港澳 zh-sg新馬新馬 zh-hans簡體簡體 zh-hant繁體繁體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

轉換標題為:簡體:蛋撻; 繁體:蛋撻; 台灣:蛋塔;
實際標題為:蛋撻;當前顯示為:蛋撻
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


簡體:撻; 繁體:

zh zh-cn zh-tw zh-hk zh-sg zh-hans
zh-hant

顯示↓關閉↑

字詞轉換是中文
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

由於技術所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3/Gnome-globe.svg/39px-Gnome-globe.svg.png

本文僅具一部份地域的觀點或資訊,尚需補充世界性的內容。
歡迎改善本文,或討論本文任何問題。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2/21/Sainthonore.JPG/200px-Sainthonor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香港聖安娜餅屋的橢圓形蛋撻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2/2b/Puffeggtart.JPG/200px-Puffeggtar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酥皮蛋撻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b/Danta.JPG/200px-Danta.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香港KFC的葡式蛋撻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Egg_custard_tart.jpg/200px-Egg_custard_tar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英國牛津市的蛋撻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0/Egg_custard_tarts.jpg/200px-Egg_custard_tart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香港酒樓常見的點心「蛋撻仔」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8/HK_Food_Hot_n_Fresh_Egg_Tart.JPG/200px-HK_Food_Hot_n_Fresh_Egg_Tart.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新鮮出爐的蛋撻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7/Pasteis.jpg/200px-Pastei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葡萄牙售賣的葡式蛋撻
蛋撻,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錶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歷史
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1399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的一次宴會便有食用蛋撻的記載[1]。直到現在,蛋撻仍可在英國見到。
縱然蛋撻深受香港人歡迎,但其在香港歷史尚短。據業餘香港歷史學者吳昊考證,1920年代的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為了吸引顧客,百貨公司的廚師每周都會設計一款「星期美點」作招徠,蛋撻正是這時候在廣州出現。
香港引入蛋撻的時代,現未有準確年份,有說自1940年代起,香港餅店已出現蛋撻,1950年代至1980年代打入多數茶餐廳。初時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以成為一個下午茶餐。1990年代起,兼營包餅之茶餐廳逐漸減少,故現只在舊式茶餐廳方有自家烤製的蛋撻,其他茶餐廳則從麵包工場訂購蛋撻饗客。另一方面,香港不少酒樓的點心中也包括蛋撻仔(小型蛋撻)。
蛋撻在台灣並不是非常熱門的甜點,但是長期以來,一直是大街小巷的各家麵包店必備產品。澳門瑪嘉烈餅店的葡撻則在90年代為台灣掀起一股蛋撻熱潮,不僅瑪嘉烈餅店大受歡迎,模仿該餅店的葡式蛋撻店也紛紛出現,一般麵包店也加入販賣葡撻的行列。但是台灣的葡撻熱至千禧年後便衰退,只剩肯德雞持續在販賣葡式蛋撻,而一般麵包店則不再製作葡撻,但一般蛋撻仍是長期產品。
2008-06-26 12:52 am
葡萄牙式奶油撻,俗稱葡撻(葡萄牙語:Pastel de Nata 或 Pastel de Belém,複數形式為 Pastéis de Belém),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其焦黑表面(是糖過度受熱後的焦糖)是其特徵。相傳最晚在18世紀葡萄牙里斯本熱洛尼莫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1837年開始在世俗餅店有售,當時因為店子位處里斯本的貝林區(Belém)而稱為貝林撻。



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小吃,其後分店至兩岸三地、日本、泰國、菲律賓、韓國,且仿製者不少。他與太太唐志慧1997年離婚後,他繼續經營在路環的老店(安德魯),並在澳門大學開設分店。而太太則以瑪嘉烈之名在澳門半島經營兩分店並與肯德基合作。



葡國菜係非常國際性既菜系,因葡萄牙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時,吸取了當地的飲食特色,融合成新。葡國人在澳門已有四百幾年的歷史,受了中國菜的影響,葡國餐的煮法和材料漸漸溶合了一些中國的色彩。
www.bonbonkitchen.com/kitchen/potart.htm

呢個網址有哂材料同做法ga la!!!!!!!!!!
蛋撻,是歐洲傳來的產品,英國人稱之為「custard tart」,一直是歐洲普遍的家庭甜品之一,custard是雞蛋、奶及糖混合製成的軟凍,我們稱之為「蛋」,tart則取其音叫撻。

據說在40年代時,有些餐廳推出西式早餐(奶茶、蛋撻),用來打破廣東人飲茶 食點心的習慣。食家蔡瀾表示,當年的蛋撻比現在的大兩倍以上,一大個蛋撻加杯奶茶,是五六十年代勞苦大眾至愛的東西。當經濟開始起飛,陸羽率先出現了迷你蛋撻。後期香港有錢人愈來愈多,蛋撻上還會加上燕窩、鮑魚等配料,但經濟不景,這些蛋撻又不見了。原來蛋撻更可反映經濟環境。

蛋撻



撻皮材料:

低筋麵粉 220克

鹽 1/8茶匙

發粉 1/4茶匙

牛油 110克

凍水 3湯匙



餡材料:

糖 140克

水 1又1/2杯

蛋 6隻

花奶 1/4杯

吉士粉 1湯匙

醋 1茶匙半



做法:

1.低筋麵粉、鹽及發粉一同篩勻,牛油切粒搓入粉內,加入3湯匙凍水搓成麵糰,備用

2.水與糖同放鍋中,以慢火煮至糖溶;雞蛋拂勻,加入花奶、醋及吉士粉

3.將(2)的糖水慢慢倒入蛋液中,不停攪拌,以篩隔去雜質,備用

4.將(1)之粉糰用木棍輾薄,填入撻皮模型內,倒入蛋液約七至八成滿

5.入焗爐以攝氏200度焗約7分鐘
參考: queenie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4: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5000051KK019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