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詠春功夫的門派

2008-06-25 3:17 am
小弟曾聽聞詠春功夫的些少背景或軼事,對於它的背景感到疑惑和好奇。
想知道迄今為至,詠春拳到底有多少個門派或派系? (如:葉問、梁家...) 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不同門派之間有甚麼分別或拳術特式?

以前也曾聽聞詠春拳的創立是用來剋制少林拳術,這說法到底有多少乘是真的?

回答 (5)

2008-06-26 1:25 am
✔ 最佳答案
首先在香港流傳的詠春絕大部份出自葉問, 而影視作品中的詠春(如果不是亂來的話)也是這一系. 不知閣下所說的梁家是否指梁贊? 一般認為葉問詠春源於梁贊兒子梁碧和徒弟找錢華, 則葉問、梁家應屬同一系列. 香港流傳的還有刨花蓮詠春, 套路比葉問詠春多而且長. 大陸也有一系列詠春拳, 據聞是類似詠春+洪拳的東西.

其實詠春拳的中線理論少林拳也有, 只是少林拳多以側身對敵, 一下直拳就能佔住中線, 詠春以正身對敵必須手肘內收才能佔住中線.
此外詠春的手法細膩但步法身法略嫌不足, 而習武最難的恰是手法與身法的配合, 故詠春易於速成.
一般初學少林拳者未能掌握身法而只以手法對敵詠春, 就絕對是以己之短敵彼之長了. 但一但步法身法熟練能準確控制敵我間的角度與距離則詠春無絕對的技術優勢. 所以詠春能剋制初學少林者卻不能剋制少林拳術.

2008-07-01 01:24:24 補充:
其實中國武術一向有偽托始祖為某某名人的習慣, 如太極之於張三豐, 形意, 鷹爪之於岳飛等. 尤其少林五祖和火燒少林寺等傳說只隨著南派武術而傳播, 並未見於正史. 甚至有人認為實乃鄭成功叛將未被封賞反遭清庭毒手, 而創出少林討伐西魯有功反遭火燒的宛轉故事. 故此有關五枚創拳的說法實無須盡信

2008-07-01 01:25:49 補充:
其他門派因為未能盡得師父技藝, 所以可能師兄弟教授内容不同. 但詠春的 小念頭 尋橋 標指 八斬刀 六點半棍和木人樁每一套的知名度都很高. 所以未學全的基本都不敢授徒, 所以至少套路數目上各支派是基本一樣的. 套路編排方面,就我所見是有些許分別的, 但哪一派較接近葉問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無論如何編排, 只要能解釋如何應用的, 大概也不會太離譜, 但是否得到精華又另當別論

2008-07-01 01:26:11 補充:
最後所謂互補的問題, 由於少林系統比詠春大得多. 所以少林有而詠春沒有的技術多, 少林沒有而詠春有的少, 這樣能算互補嗎? 當然學多一門功夫能擴闊自己視野也是一件好事
2008-07-02 10:09 am
香港最多人學的一支詠春拳是葉問宗師所傳,其實詠春拳的支系之多根本無人數得清楚!
詠春拳的源頭至今各支系的說法並不統一,也無法證實那一種說法才正確!大致有以下各種說法:
1.世上本無詠春拳,是因為永春拳被禁,才改名作詠春拳方便發展,永春拳傳自南少林寺永春殿,由至善禪師帶往廣東於紅船教授,發揚開來的。這說法是自稱現任詠(永)春掌門陳國基所說的,他是葉問宗師師父陳華順的曾孫,所傳的永春拳除了葉問系有的外,還有十多套:小練頭、大念頭、伏虎、四門、紅剎手、少林花拳..........總之特別多過人!
2.佛山彭南系也認為詠春原是永春,但卻相信是出自河南少林寺,由一塵庵主南下湖南傳於伶人綽號攤手五,攤手五到廣東戲班謀生,把永春拳傳給紅船第子。
3.刨花蓮詠春也認為是源於河南少林,由武僧綽號大東風的南傳廣東佛山,之所以叫作詠春拳的原因是這拳術在廣東只傳授反清的洪門中人,洪門有反清的詩句:"永言矢志,毋忘漢族,還我河山,大地回春。"永言"是詠字,加上詩句最尾的"春"字,合稱詠春,詠春原是洪門兄弟的暗號!
4.就是香港人熟悉的南少林五枚師太觀蛇鶴相鬥悟出拳理,傳於弟子嚴永春的說法。這版本是香港葉問系和廣州岑能系詠春的說法,但各尊的祖師不同,香港尊嚴詠春作祖師,但廣州主流是以五枚作祖師。
5.台灣有鶴拳師傅認為廣東的永春、詠春是源自福建省永春縣所傳的白鶴拳,他們把永春白鶴拳和詠春比較,發現風格極為接近。
詠春的支系極多:佛山詠春、古勞詠春、廣州詠春、香港詠春、越南詠春........這是以地域區分;正身詠春、偏身詠春、快手詠春、蛇形詠春、實用詠春、實戰詠春.......這是標榜特別風格。刨花蓮詠春、阮濟雲詠春、阮其山詠春、岑能岑春、區康詠春、米機王詠春、葉問詠春........這是以創系宗師的名字或外號來命名,這樣的詠春支系可以過千就以葉問系為例還可分支出黃淳樑、張卓慶、倫佳、徐尚田........。還有:少林永春、班中詠春、紅船詠春、至善詠春、三娘詠春......都是各有傳人。
詠春拳能尅制少林拳的說法是出於梁挺的自大宣傳,其實很謊謬的,詠春拳從來就是少林派下的拳種,少林派可以包括詠春拳,其關係尤如一個人和他的一隻手,說某人的一隻手可以剋制他本人,是否說得通呢?

2008-07-02 03:34:32 補充:
自認永春派掌門的陳國基談詠春拳http://bbs.shunderen.com/redirect.php?tid=591001&goto=lastpost
2008-06-25 5:08 pm
詠春拳據傳起源於中晚滿清年代,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的,後傳與嚴二及嚴詠春父女,詠春則授與其夫梁慱儔。慱儔傳與梁蘭桂,慱儔因記念其妻,故命名『詠春拳』。蘭桂在佛山紅船(廣東大戲班)傳於當時之武生黃華寶及船工梁二娣。二娣曾習少林拳,孰練六點半棍法。時值太平天國反清期間,當時(1854年)紅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眾反清,導致粵劇全面被禁達15年之久。華寶,二娣從此公開授武。
梁蘭桂先生
梁蘭桂先生是清嘉慶(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豐(1850-1861)時期人士。經歷了太平天國及大成國時期;由1843年,洪秀全在廣東花縣、即今之廣州花都區創『拜上帝教』開始至1864年為止。梁博儔之後人或後輩(姪兒或族姪),佛山商人,愛好粵劇,喜與紅船中人結交,秘傳詠春拳與武生黃華寶。李文戊事件後,恐怕涉嫌在內(或為官府通緝),埋名隱姓,避走他方。據說逃亡到東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點功夫,說是佛掌。(這個,可能是“詠春拳”不可公開教授之理由。)『發揚光大,違背祖師』。梁蘭桂先生有可能是參加了反清組織,與太平天國或大成國有聯繫。南少林之傳說;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傳,應該是當時從廣州佛山一帶開始流傳。

梁贊先生
詠春拳之名稱開始出現。
梁贊先生(1826~1901年),享壽75歲。原名梁德榮。人稱詠春拳王。傳人有人稱找錢華之陳華順。華公最後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葉問。
梁贊,廣東鶴山古勞人,在古勞出生。梁贊父親因為生下二子「德榮」,把在佛山筷子街經營中醫及跌打醫館訂名為榮生堂,因為〈榮〉字之行草書形似〈贊〉字,故人稱榮生為贊(先)生。
梁贊十八歲時先師從紅船子弟梁二娣學習南少林拳術。後梁二娣將梁贊引薦到亦師亦友之黃華寶門下。黃華寶亦是古勞人,與贊是同鄉。黃華寶將詠春拳秘密傳授與梁贊。並告誡不可以將此『拳』公開發揚;否則違背祖師等語。
梁贊約於1870年至1890年,在贊生堂內收徒授拳,將其畢生所學重新整理.詠春拳從此聞名。
梁贊六十多歲後,兩名兒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經離開佛山(另有一說贊有五子),不能接替父親的生意,唯有將贊生堂交托與陳華順,順為杏壇人,故改店名杏濟堂,後轉讓與他人。贊先生退休(?70歲)後返回古勞。

梁璧先生
梁璧先生(184?-192?),梁贊長子,自小追隨父親習拳(應比陳華顺早廿十多年),後到香港與朋友經營綢緞店,後傳技于葉問。他應該是對詠春之歷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為理解之傳人。日後對葉問先生影響最大。
[编辑] 陳汝棉先生
陳汝棉(1884年-1942年)廣東順德人,陳華順的獨生子,其父在他八九歲時,便教他詠春拳。由於陳汝棉在十三、四歲時,脾氣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別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稱號。貔貅即是頑皮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歡心。華公怕他遲早會惹出大禍。稍後,陳華順自覺年事已高,欲替他成家立室。最後與鄰村昌教鄉的一個年老花洪拳教頭黎三興女兒黎好(妙顯)結婚,華公在他們婚後,因為中風的關係,隱居在東馬寧;佛山的跌打醫館,交由陳汝棉負責。
詠春派源流
五枚: 嚴詠春→梁博儔→梁蘭桂→黃華寶→梁二娣→梁贊→陳華順→葉問。


資料來自1990年詠春體育會出版之『詠春族譜』。

五梅
葉問宗師稱詠春拳出自四川西南大涼山,在雲南(滇)以北邊境外。素以梅花為誌。請參考梅花拳。現今大涼山在四川南界;大雪山系南部、有大涼山及小涼山,與雲貴相連,在貴州北界大婁山系之西北部,為少數民族聚居地。



口訣

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撳頭扢尾,撳尾扢頭,中間飄膀起。
朝面追形,追形不追手。
力由地起,拳由心發,手不出門(手不離午)。
避實擊虛 (遇實則卸,見虛即進)。
畏打終須打,貪打終被打。(不畏打,不貪打)
正身子午,側身以膊(為子午)。
轉馬手先行。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 HY
2008-06-25 4:42 am



詠春拳己有超過二百年之歷史。相傳來自少林,是著名中國南方拳種。
詠春拳之歷史以往一直都是徙弟從師傳口傳而得知,並沒有歷史文獻可作參考。

詠春拳以往是相當低調。與其他武術門派的存在方式有很大分別。詠春拳一直沒設掌門之類之職位;詠春拳亦沒有其他門派般的嚴密管理制道。從不招遙;亦沒有舞獅舞龍;更從不以門派身份出席參予任何中國傳統喜慶活動。以往只有少數富家子弟才能有機會學習這套武學。

嚴格來說,以往詠春拳並不算是一個門派,而是一門流傳民間小數人仕手中的寶貴技擊武學。








詠春拳的傳授特點,就是必須個別獨立的教授,單對單的練習。故此師傅往往要花大量心血及時間於個別徒弟身上,以栽培成材。因此傳授上是不能多產。一直以來,詠春拳都只傳少數傳人,並沒有大量招收門徒,直至葉問到香港設館後,這情況才有所改變。

由於是每代口傳歷史關係,每每出現差誤。詠春拳之源處就有超過十個版本故事。如:五枚師太某日看見蛇鶴相爭而悟出一套如此精深博大的拳術。又說:詠春拳是少林寺內最高武僧所創用以對付叛變之少林叛徒及作清理門戶之用。或由五枚徒弟嚴詠春所創,是專門予女性練習之武術。甚至有由一塵庵主所創,直接傳授梁贊,否定嚴詠春之傳在之說法。不同師承就有不同版本,當中之真確性巳無從稽考。

最具可信性及最合乎邏輯的說法是認為詠春拳是經過一代一代的改進,隨時代進步而不斷改良的長期集體智慧成果。

今日練習詠春拳的都是練習她的實用、智慧、內涵,實無必要刻意練習過往的傳說故事。過往的傳說只應作為在練習之餘的一個話題。
詠春拳到黃華寶、梁二娣一代才開始有文字記載。二人為紅船戲班中人,晚年退休後先後傳授詠春拳予梁贊。梁贊,綽號佛山贊先生。在廣東一帶極有名氣,每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名中醫,很富有,更是一名武林高手。至於他所學的是甚麼武功,他自己卻甚少向人提及。他一生中只傳授四名徒弟,其中兩名是他的兒子。四人之中只有陳華順有傳後人。

由陳華順開始,詠春拳便進入一個半公開教授的狀態。在這時候學詠春拳的代價是相當昂貴的,是要抬著黃金去拜師的,費用往往等值於數條街道房地產的高昂代價。所以當時有機會學詠春拳的是富家子弟。

葉問就是當時佛山的名門望族之一。葉問從小跟隨陳華順學習詠春拳。後期到香港聖士提反中學讀書,巧遇在香港從商的梁贊之子梁壁,後隨梁壁再習拳數載後返回佛山。四零年代未到香逃避戰亂,後來在香港落地生根,以授拳為生。

詠春拳就是由這時開始作廣泛流傳。自葉問廣授詠春拳之第一代傳人中出產了不少傑出人材,如黃淳樑、李小龍等。黃淳樑當年四處與各派武林高手講手比武,得講手王之稱號,將詠春拳之名氣及拳理推至更高層次。李小龍更將詠春拳之技擊武學智慧及技術顯現至世界各國,將中國功夫榮耀於國際,為中華技擊學歷史寫下光輝一頁。

詠春拳亦深受西方武術界極力推崇。自李小龍一舉成名至今之短短二三十年間,詠春拳巳成為國際上最多外國人學習之中國武術之一。

黃淳樑睌年所確立之詠春拳學更使中華武術在國際上之地位推上頂。




詠春拳前輩歷代人材輩出,不能盡錄。在此僅列舉歷代之代表性人物之一二。







圖片參考:http://www.cnvt.com/images/history-map.gif


http://www.cnvt.com/history4.htm

關於詠春功夫的門派
參考: 天之心
2008-06-25 3:24 am
重要人物








[編輯] 梁蘭桂先生
梁蘭桂先生是清嘉慶(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豐(1850-1861)時期人士。經歷了太平天國及大成國時期;由1843年,洪秀全在廣東花縣、即今之廣州花都區創『拜上帝教』開始至1864年為止。梁博儔之後人或後輩(姪兒或族姪),佛山商人,愛好粵劇,喜與紅船中人結交,秘傳詠春拳與武生黃華寶。李文戊事件後,恐怕涉嫌在內(或為官府通緝),埋名隱姓,避走他方。據說逃亡到東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點功夫,說是佛掌。(這個,可能是“詠春拳”不可公開教授之理由。)『發揚光大,違背祖師』。梁蘭桂先生有可能是參加了反清組織,與太平天國或大成國有聯繫。南少林之傳說;如少林五老之口耳相傳,應該是當時從廣州佛山一帶開始流傳。







[編輯] 梁二娣先生
梁二娣(黃華寶同時期人),任職紅船,長撐船及煲頭。是廣東洪門(少林)子弟,精老洪拳,善蛇形手,通六點半棍法。據說傳人有羅晚恭(公),再傳蛇形霍保全。有一種說法指少林六點半棍法是由流落紅船的至善禪師(洪門組織領袖-參考陳享)傳與三德和尚、那麼三德和尚是否梁二娣(南拳老洪拳傳人)呢?(未能佐證)


[編輯] 梁贊先生
詠春拳之名稱開始出現。

梁贊先生(1826~1901年),享壽75歲。原名梁德榮。人稱詠春拳王。傳人有人稱找錢華之陳華順。華公最後所收之入室弟子便是葉問。
梁贊,廣東鶴山古勞人,在古勞出生。梁贊父親因為生下二子「德榮」,把在佛山筷子街經營中醫及跌打醫館訂名為榮生堂,因為〈榮〉字之行草書形似〈贊〉字,故人稱榮生為贊(先)生。

梁贊十八歲時先師從紅船子弟梁二娣學習南少林拳術。後梁二娣將梁贊引薦到亦師亦友之黃華寶門下。黃華寶亦是古勞人,與贊是同鄉。黃華寶將詠春拳秘密傳授與梁贊。並告誡不可以將此『拳』公開發揚;否則違背祖師等語。

梁贊約於1870年至1890年,在贊生堂內收徒授拳,將其畢生所學重新整理.詠春拳從此聞名。
梁贊六十多歲後,兩名兒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經離開佛山(另有一說贊有五子),不能接替父親的生意,唯有將贊生堂交托與陳華順,順為杏壇人,故改店名杏濟堂,後轉讓與他人。贊先生退休(?70歲)後返回古勞。


[編輯] 梁璧先生
梁璧先生(184?-192?),梁贊長子,自小追隨父親習拳(應比陳華順早廿十多年),後到香港與朋友經營綢緞店,後傳技於葉問。他應該是對詠春之歷史,其父之拳法刀法最為理解之傳人。日後對葉問先生影響最大。


[編輯] 陳華順先生
陳華順(1849件-1913牟),享壽64歲。順德杏壇東馬寧人,順德出生,後居佛山,以找錢為業,綽號找錢華。身材高大,臂力驚人。他知道佛山贊先生的比武事積,時常從門縫裡偷看自學,終於在卅九歲時追隨已經六十二歲之贊先生學習詠春拳。贊先生去世,華公(於1901後)於蓮花地大街缸瓦店內,教授詠春拳術。

華公於1901年至1907年間授拳,傳人共有十六人。大師兄吳小魯、二師兄吳仲素、何漢侶、雷汝濟、陳汝錦,封門弟子葉問等。

〈簡史〉

1884年 (清道光29年)
35歲時生子陳汝錦,順當時尚未學詠春。
1888年
贊先生62歲,體力開始衰退,而兒子們皆離開佛山謀生,沒有意識承繼贊生堂。故開始找尋繼承人,當時收了39歲之陳華順為徒.館務多由大師兄木人華-李華處理。而從當時起,贊生時常回鄉古勞。
1889年 李華去世,館務由陳華順處理。贊生時常來回佛山古勞之間,親自教授拳術及跌打醫術。


[編輯] 陳汝棉先生
陳汝棉(1884年-1942年)廣東順德人,陳華順的獨生子,其父在他八九歲時,便教他詠春拳。由於陳汝棉在十三、四歲時,脾氣不好,稍不如意,便和別人打架,所以有貔貅棉之稱號。貔貅即是頑皮的意思。很多人都知道汝棉得不到老父的歡心。華公怕他遲早會惹出大禍。稍後,陳華順自覺年事已高,欲替他成家立室。最後與鄰村昌教鄉的一個年老花洪拳教頭黎三興女兒黎好(妙顯)結婚,華公在他們婚後,因為中風的關係,隱居在東馬寧;佛山的跌打醫館,交由陳汝棉負責。


[

葉問宗師
主條目:葉問
葉問宗師(1893年-1972年),佛山世家子弟,著名武術家,詠春派佛山贊先生之徒孫。1950年,於香港發揚詠春拳。著名傳人有梁相、駱耀、黃淳樑、徐尙田、招允、李小龍、梁挺等,他們都遵照其遺志,把詠春拳發展至世界各個角落。故葉師逝世後,被譽為一代宗師。




[編輯] 詠春派源流
五枚: 嚴詠春→梁博儔→梁蘭桂→黃華寶→梁二娣→梁贊→陳華順→葉問。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4: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4000051KK022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