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Barracuda_with_prey.jpg/250px-Barracuda_with_prey.jpg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1/18/School_of_barracuda.JPG
梭魚(學名Sphyraenus),又譯金梭魚或梭子魚,俗稱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錦,是一種金梭魚科魣屬的條鰭魚,個性兇狠且具侵襲性,愛聯群出動,因其較大的體積(可長達1.8米)和兇猛的外形而廣為人知。
梭魚身體屬長圓柱形,嘴巴尖,下巴闊大,頭如梭,長有突出的犬牙狀牙齒。兩邊背鰭分開,一邊有五條刺針,另一邊則有一條刺針和九條放射狀線條,全身橫線明顯。
梭魚主要是用來作觀賞用途,但亦可作食用,產於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處,肉質鮮美,不過卻含有珊瑚礁魚毒素。
梭魚通常出現在礁石附近,可能單個也可能成群,不過在開放海域也能看到它們。梭魚是兇猛的掠食者,通常採用伏擊的方式獵食,依賴意想不到的高速度向獵物發動攻擊。
有個別個案顯示,梭魚把人的肢體當作魚而攻擊人,但這種案例確實非常罕見,何況人和梭魚相遇的機會率都很小。
有些時候梭魚在珊瑚礁時,會追著潛艇換氣裝置或潛水員。儘管有指令潛水員感到不適,但沒有報導說會襲擊人。涉及的意外通常都是釣魚或餵飼時出現。
梭魚分佈於全球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2008-06-26 10:54:10 補充:
體型特徵:體延長成次圓柱形,如魚雷狀;體被小圓鱗,頭長,吻部有尖突,口裂大;突出的下頜具有尖銳的犬狀牙齒,大小不一;上頜不能伸縮(這是對捕食大型魚類的次生適應性變化);側線發達。具有分離的2背鰭。為捕食魚類為主的肉食者。大多數金梭魚種類在白天都是成群游在一起。幼魚常被發現在河口。可食用和潛水觀賞,但大型的巴拉金梭魚的魚體可能具有毒性(ciguatoxic)。
2008-06-26 10:56:22 補充:
布氏金梭魚(Sphyraena putnamiae),英文名:Sawtooth barracuda成體長可達87公分,背部暗綠,腹部銀白,體側具20餘個角形紋。分佈於熱帶印度太平洋海域,常與S. jello混淆不清,故真正分佈地區並不清楚。在台灣,成魚僅見於南部,幼魚則南北部均有。
2008-06-26 10:56:36 補充:
巴拉金梭魚(Sphyraena barracuda),英文名:Great barracuda,以襲擊人而著名,在有些地區比鯊魚更加可怕。最大個體長190公分,體重達40公斤;除了東太平洋不見其蹤影外,廣佈於所有的熱帶海域。尤其在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最多。在台灣成魚僅見於南部,幼魚則南北部均有。
2008-06-26 10:56:57 補充:
黃尾金梭魚(Sphyraena flavicauda),英文名:Yellow tail barracuda。其特徵是各鰭均呈黃色,且其鱗片較其他小型的金梭魚為大。體長約37公分,有很多相似種,例如S. obtusata, S. chrysotenia, S. pinguis等。喜歡群游在潟湖和珊瑚礁海域的隱蔽處,分布於紅海到西太平洋海域。
2008-06-26 10:58:05 補充:
補充內容:金梭魚小檔案
http://www.sinica.edu.tw/~tcrs/news/barracud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