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是甚麼魚?

2008-06-25 2:26 am
今天新聞:有一中華鱘給海狼殺掉。海狼是很厲害的魚類嗎?
又海狼的英文是什麼?

回答 (4)

2008-06-26 6:45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Barracuda_with_prey.jpg/250px-Barracuda_with_prey.jpg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1/18/School_of_barracuda.JPG

梭魚(學名Sphyraenus),又譯金梭魚或梭子魚,俗稱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錦,是一種金梭魚科魣屬的條鰭魚,個性兇狠且具侵襲性,愛聯群出動,因其較大的體積(可長達1.8米)和兇猛的外形而廣為人知。
梭魚身體屬長圓柱形,嘴巴尖,下巴闊大,頭如梭,長有突出的犬牙狀牙齒。兩邊背鰭分開,一邊有五條刺針,另一邊則有一條刺針和九條放射狀線條,全身橫線明顯。
梭魚主要是用來作觀賞用途,但亦可作食用,產於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處,肉質鮮美,不過卻含有珊瑚礁魚毒素。
梭魚通常出現在礁石附近,可能單個也可能成群,不過在開放海域也能看到它們。梭魚是兇猛的掠食者,通常採用伏擊的方式獵食,依賴意想不到的高速度向獵物發動攻擊。
有個別個案顯示,梭魚把人的肢體當作魚而攻擊人,但這種案例確實非常罕見,何況人和梭魚相遇的機會率都很小。
有些時候梭魚在珊瑚礁時,會追著潛艇換氣裝置或潛水員。儘管有指令潛水員感到不適,但沒有報導說會襲擊人。涉及的意外通常都是釣魚或餵飼時出現。
梭魚分佈於全球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2008-06-26 10:54:10 補充:
體型特徵:體延長成次圓柱形,如魚雷狀;體被小圓鱗,頭長,吻部有尖突,口裂大;突出的下頜具有尖銳的犬狀牙齒,大小不一;上頜不能伸縮(這是對捕食大型魚類的次生適應性變化);側線發達。具有分離的2背鰭。為捕食魚類為主的肉食者。大多數金梭魚種類在白天都是成群游在一起。幼魚常被發現在河口。可食用和潛水觀賞,但大型的巴拉金梭魚的魚體可能具有毒性(ciguatoxic)。

2008-06-26 10:56:22 補充:
布氏金梭魚(Sphyraena putnamiae),英文名:Sawtooth barracuda成體長可達87公分,背部暗綠,腹部銀白,體側具20餘個角形紋。分佈於熱帶印度太平洋海域,常與S. jello混淆不清,故真正分佈地區並不清楚。在台灣,成魚僅見於南部,幼魚則南北部均有。

2008-06-26 10:56:36 補充:
巴拉金梭魚(Sphyraena barracuda),英文名:Great barracuda,以襲擊人而著名,在有些地區比鯊魚更加可怕。最大個體長190公分,體重達40公斤;除了東太平洋不見其蹤影外,廣佈於所有的熱帶海域。尤其在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最多。在台灣成魚僅見於南部,幼魚則南北部均有。

2008-06-26 10:56:57 補充:
黃尾金梭魚(Sphyraena flavicauda),英文名:Yellow tail barracuda。其特徵是各鰭均呈黃色,且其鱗片較其他小型的金梭魚為大。體長約37公分,有很多相似種,例如S. obtusata, S. chrysotenia, S. pinguis等。喜歡群游在潟湖和珊瑚礁海域的隱蔽處,分布於紅海到西太平洋海域。

2008-06-26 10:58:05 補充:
補充內容:金梭魚小檔案
http://www.sinica.edu.tw/~tcrs/news/barracuda.htm
參考: 維基百科
2008-06-27 1:51 am
梭魚(學名Sphyraenus),又譯金梭魚或梭子魚,俗稱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錦,是一種金梭魚科魣屬的條鰭魚,個性兇狠且具侵襲性,愛聯群出動,因其較大的體積(可長達1.8米)和兇猛的外形而廣為人知。

梭魚身體屬長圓柱形,嘴巴尖,下巴闊大,頭如梭,長有突出的犬牙狀牙齒。兩邊背鰭分開,一邊有五條刺針,另一邊則有一條刺針和九條放射狀線條,全身橫線明顯。

梭魚主要是用來作觀賞用途,但亦可作食用,產於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處,肉質鮮美,不過卻含有珊瑚礁魚毒素。
梭魚通常出現在礁石附近,可能單個也可能成群,不過在開放海域也能看到它們。梭魚是兇猛的掠食者,通常採用伏擊的方式獵食,依賴意想不到的高速度向獵物發動攻擊。

有個別個案顯示,梭魚把人的肢體當作魚而攻擊人,但這種案例確實非常罕見,何況人和梭魚相遇的機會率都很小。

有些時候梭魚在珊瑚礁時,會追著潛艇換氣裝置或潛水員。儘管有指令潛水員感到不適,但沒有報導說會襲擊人。涉及的意外通常都是釣魚或餵飼時出現。

梭魚分佈於全球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已知的梭魚品種大概有以下二十多種:


梭魚群尖鰭魣(Sphyraena acutipinnis):又稱尖鰭金梭魚(Sharpfin barracuda)
橫紋魣(Sphyraena afra, a.k.a. Guinean barracuda)
銀魣(Sphyraena argentea, a.k.a. Pacific barracuda)
大鱗魣(Sphyraena barracuda):又稱巴拉金梭魚(Great barracuda)
北魣(Sphyraena borealis, a.k.a. Northern sennet)
黃紋魣(Sphyraena chrysotaenia, a.k.a. Yellowstripe barracuda)
劍形魣(Sphyraena ensis, a.k.a. Vicuda or Mexican barracuda)
黃尾魣(Sphyraena flavicauda):又稱黃尾金梭魚(Yellowtail barracuda)
大眼魣(Sphyraena forsteri):又稱大眼金梭魚(Bigeye barracuda)
類魣(Sphyraena genie)
黃條魣(Sphyraena guachancho, a.k.a. Guachanche barracuda)
黃帶魣(Sphyraena helleri, a.k.a. Heller's barracuda)
隱魣(Sphyraena idiastes, a.k.a. Pelican barracuda)
日本魣(Sphyraena japonica):又稱日本金梭魚(Japanese barracuda)
斑條魣(Sphyraena jello):又稱竹針魚(Pickhandle barracuda or Indo-malaysian barracuda)
少鱗魣(Sphyraena langsar, a.k.a. Shortjawed barracuda)
亮魣(Sphyraena lucasana, a.k.a. Lucas barracuda)
黑鰭魣(Sphyraena nigripinnis):又稱黑鰭金梭魚
箭魣(Sphyraena novaehollandiae, a.k.a. Shortfinned barracuda)
鈍魣(Sphyraena obtusata, a.k.a. Obtuse barracuda)
大魣(Sphyraena picuda)
南魣(Sphyraena picudilla, a.k.a. Southern sennet)
油魣(Sphyraena pinguis, a.k.a. Red or Brown barracuda)
倒牙魣(Sphyraena putnamae):又稱布氏金梭魚(Sawtooth barracuda)
暗鰭魣(Sphyraena qenie):又稱暗鰭金梭魚(Chevron or Blackfin barracuda)
歐洲魣(Sphyraena sphyraena, a.k.a. European barracuda)
黃口魣(Sphyraena viridensis, a.k.a. Yellowmouth barracuda)
韋氏魣(Sphyraena waitii)
Sphyraena chinensis (Striped barracuda)
Sphyraena tome
參考: 維基百科
2008-06-25 2:55 am
梭魚(學名Sphyraenus),是一種魣科的條鰭魚,因其較大的體積(可長達1.8米)和兇猛的外形而廣為人知。世界上已知的梭魚大概有25種。

梭魚身體屬長形,口部下巴闊大,長有突出的犬牙狀牙齒。兩邊背鰭分開,一邊有五條刺針,另一邊則有一條刺針和九條放射狀線條。全身橫線明顯。

梭魚主要是用來作觀賞用途,但亦可作食用,不過卻含有珊瑚礁魚毒素。


習性

潛水員在泰國深海跟梭魚相遇梭魚通常出現在礁石附近,可能單個也可能成群,不過在開放海域也能看到它們。梭魚是兇猛的掠食者,通常採用伏擊的方式獵食,依賴意想不到的高速度向獵物發動攻擊。

有個別個案顯示,梭魚把人的肢體當作魚而攻擊人,但這種案例確實非常罕見,何況人和梭魚相遇的機會率都很小。

有些時候梭魚在珊瑚礁時,會追著潛艇換氣裝置或潛水員。儘管有指令潛水員感到不適,但沒有報導說會襲擊人。涉及的意外通常都是釣魚或餵飼時出現。


分佈
梭魚分佈於全球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2008-06-25 2:49 am
[5條由國家送贈、被形容為「比熊貓還珍貴」的億年古生物中華鱘,上周五才正式在海洋公園亮相,但最細的一條中華鱘卻在展出翌日被兇猛的「海狼」魚攻擊咬傷,延至昨凌晨死去。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表示哀痛,公園為安全起見,已將其餘4條中華鱘移離展區,內地則已答應稍後補送一條中華鱘給海洋公園。
死去的中華鱘被命名為「5號」,是5條魚中最細的一條,只有3歲,身長約1.2米,體重約10公斤。牠與其餘4條中華鱘於本月20日才正式在海洋館與公眾見面。
根據海洋公園紀錄,水族館員工於21日發現「5號」身上有傷痕,即時通知公園的首席獸醫,並將牠從水族館取出治理。經治理後的「5號」被放於療養缸詳細觀察,並無異樣,但至昨日零時30分左右被發現已經死去。
亮相翌日 員工發現受傷
根據獸醫的剖屍報告,「5號」身上的傷痕顯示牠曾被咬傷,而傷處與海狼的牙印相符。為確保其餘4條中華鱘的安全,公園即時將牠們暫時移離展區,並陸續將海洋館內8條海狼取出「隔離」,養於另一飼養缸內。海洋公園估計,公眾要與中華鱘見面,可能要等到下月初。
與海狼同住 盛智文:北京專家決定
身在泰國布吉的公園主席盛智文昨晚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昨晨得悉事件,對此表示哀痛。他解釋,將中華鱘與海狼放在一起飼養,是北京專家的決定,因為兩種魚一般會在同一個野生環境中生活,故公園才模擬這狀,向公眾展示。
內地允補送1條
他說,發現「5號」身上有傷痕後,職員曾翻看閉路電視影帶,未有任何發現,但對比及研究後,相信海狼是唯一有可能襲擊中華鱘的魚。他說,公園聯絡過內地有關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危起偉博士指出,海狼向其他魚類施襲是動物世界裏的自然現象,而「5號」是最小的一條中華鱘,可能因此無法保護自己。
盛智文續說,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已承諾,稍後會再送一條中華鱘給海洋公園,至於「5號」的屍體則會保留數天作進一步死因研究。公園發言人補充,稍後才會與內地伙伴商討如何處理「5號」屍體,包括是否製成標本等,公園亦已將事件呈報漁護署。5條國寶於上月19日抵港,海洋公園特設獨立魚池飼養牠們,讓牠們適應新環境,才將牠們放在海洋館,與其他魚類一同生活。公園水族部館長黎耀南當時表示,5條中華鱘的健康狀態良好,食量甚佳,經過一個月適應期,牠們亦與其他魚類相處融洽。]



海狼又名梭子魚,取其體型與織布機的梭子相似,是海洋常見魚類,最長可達2米。由於海狼性格兇殘,潛水員在海中遇到牠們都不敢貿然接近,只要這些魚稍受滋擾,幾乎必會反擊。
又名海上海盜.近岸只是較小的體形﹐常向魚群追食.牙齒銳利,釣友常釣到的魚都會給海狼和沙魚偷吃.如人的腿部給他咬一口也是會斷的.擁有強烈報仇心.
平均1.5 - 3ft長,最長可達6ft
出沒水深: 0-60 ft
所謂海狼魚,英文名為Barracuda,即梭子魚或梭魚,體形狹長,可長達1.8米。由於其口部下巴闊大,擁有長如狼牙一樣突出的長達三厘米的尖牙,當地人又稱牠為海狼魚。目前世上已知的梭子魚約有25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較常出現於珊瑚礁和礁石附近,吸引不少潛友的興趣。


收錄日期: 2021-04-12 01:29: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4000051KK020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