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O3)到底對人體有害定有益?(15pts)

2008-06-24 6:12 am
有一種臭氧空氣清新機,話釋放出來的臭氧可以淨化空氣、殺菌除臭,有利人體健康;但又同時見有報導寫高濃度臭氧對人體有害,低濃度則無助淨化空氣,不能殺菌,到底哪個正確?

回答 (1)

2008-06-24 7:57 am
✔ 最佳答案
臭氧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48.00
密度﹕氣體密度( 0℃,g/L)2.144 ﹔液體密度(-150℃,g/cm3 )1.473
熔點(℃)(固態)﹕-251
沸點(℃)(液態)﹕-112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

在紫外線輻射下,通過電子放射或暴曬從雙原子氧氣可自然形成臭氧。工業上,用乾燥的空氣或氧氣,採用5~25kv的交流電壓進行無聲放電制取。另外,在低溫下電解稀硫酸,或將液體氧氣加熱都可制得臭氧。

臭氧可用於淨化空氣,漂白飲用水,殺菌,處理工業廢物和作為漂白劑。

臭氧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它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淡藍色氣體。分子結構呈三角形,鍵角為116,其密度是氧氣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氣的 10倍。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它在水中的氧化還原電位為2.07V,僅次於氟(2.5V),其氧化能力高於氯(1.36V)和二氧化氯(1.5V),能破壞分解細菌的細胞壁,很快地擴散透進細胞內,氧化分解細菌內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須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與細菌、病毒發生作用,破壞細胞、核糖核酸(RNA),分解去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質、脂質類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細菌的代謝和繁殖過程遭到破壞。

細菌被臭氧殺死是由細胞膜的斷裂所致,這一過程被稱為細胞消散,是由於細胞質在水中被粉碎引起的,在消散的條件下細胞不可能再生。應當指出,與次氯酸類消毒劑不同,臭氧的殺菌能力不受 PH值變化和氨的影響,其殺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滅菌、消毒作用幾乎是暫態發生的,在水中臭氧濃度0.3-2mg/L時,0.5- 1min內就可以致死細菌。達到相同滅菌效果(如使大腸桿菌殺滅率達99%)所需臭氧水藥劑量僅是氯的0.0048%。

臭氧對酵母和寄生生物等也有活性,例如可以用它去除以下類型的微生物和病毒。

①病毒 已經證明臭氧對病毒具有非常強的殺滅性,例如Poloi病毒在臭氧濃度為0.05-0.45mg/L時,2min就會失去活性。
②孢囊 在臭氧濃度為0.3mg/L下作用2.4min就被完全除掉。
③孢子 由於孢衣的保護,它比生長態菌的抗臭氧能力高出10-15倍。
④真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青黴屬菌(penicillium)能被臭氧殺滅。
⑤寄生生物 曼森氏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在3min後被臭氧殺滅。


此外,臭氧還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在水處理中對除嗅味、脫色、殺菌、去除酚、氰、鐵、錳和降低COD、BOD等都具有顯著的效果。

注意,雖然臭氧是強氧化劑,但其氧化能力是有選擇性的,像乙醇這種易被氧化的物質卻不容易和臭氧作用。

在夏季,由於工業和汽車廢氣的影響,尤其在大城市周圍農林地區在地表臭氧會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對人體,尤其是對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蝕和損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對農作物或森林有害。


臭氧的愛恨交加

大氣中臭氧層對地球生物的保護作用現已廣為人知——它吸收太陽釋放出來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使動植物免遭這種射線的危害。為了彌補日漸稀薄的臭氧層乃至臭氧層空洞,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比如推廣使用無氟製冷劑,以減少氟利昂等物質對臭氧層的破壞。世界上還為此專門設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由此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護的臭氧應該越多越好,其實不是這樣,如果大氣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氣中的臭氧聚集過多,對人類來說臭氧濃度過高反而是個禍害。

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水準時——這也是許多城市中典型的水準,能導致人皮膚刺癢,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響,引起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症狀;空氣中臭氧水準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於,作為強氧化劑,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

從臭氧的性質來看,它既可助人又會害人,它既是上天賜與人類的一把保護傘,有時又像是一劑猛烈的毒藥。目前,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共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對於臭氧層的負面作用,人們雖然已有認識,但目前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污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參考: 化學書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48: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3000051KK028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