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星雲是怎樣形成的?(10分)

2008-06-24 3:22 am
我想要較詳細的資料來做專題研習,
請大家幫幫助。

回答 (3)

2008-06-24 3:36 am
✔ 最佳答案

星雲的物質密度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氫。根據理論推算,星雲的密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要在引力作用下收縮,體積變小,逐漸聚集成團。一般認為恒星就是星雲在運動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收縮、聚集、演化而成的。恒星形成以後,又可以大量拋射物質到星際空間,成為星雲的一部分原材料。所以,恒星與星雲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們從誕生、成長到衰老,最終走向死亡。它們大小不同,色彩各異,演化的歷程也不盡相同。恒星與生命的聯繫不僅表現在它提供了光和熱。實際上構成行星和生命物質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結束時發生的爆發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當我們提到宇宙空間時,我們往往會想到那裏是一無所有的、黑暗寂靜的真空。其實,這不完全對。恒星之間廣闊無垠的空間也許是寂靜的,但遠不是真正的“真空”,而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星際氣體、塵埃和粒子流等,人們把它們叫做“星際物質”。
星際物質與天體的演化有著密切的聯繫。觀測證實,星際氣體主要由氫和氦兩種元素構成,這跟恒星的成分是一樣的。其實,恒星就是由星際氣體“凝結”而成的。星際塵埃是一些很小的固態物質,成分包括碳合物、氧化物等。星際物質在宇宙空間的分佈並不均勻。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氣體和塵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來,形成雲霧狀。人們形象地把它們叫做“星雲”。按照形態,銀河系中的星雲可以分為彌漫星雲、行星狀星雲等幾種。同恒星相比,星雲具有質量大、體積大。密度小的特點。一個普通星雲的質量至少相當於上千個太陽,半徑大約為10光年。星雲常根據它們的位置或形狀命名,例如:獵戶座大星雲,天琴座大星雲

【星雲的種類】
1.發射星雲
發射星雲是受到附近熾熱光量的恒星激發而發光的,這些恒星所發出的紫外線會電離星雲內的氫氣(HⅡ regions),令它們發光。在天空中有很多為人熟悉的發射星雲,如M42獵戶座大星雲,其目視星等為4等,肉眼可見。它距離我們1600光年,而直徑為30光年。利用小口徑望遠鏡已能輕易觀測得到氣狀的情況以及位於其中心部分的四合星(利用大口徑望遠鏡可看到六顆),這四合星是在獵戶座大星雲中心形成的。

2.反射星雲
反射星雲與呈紅色的發射星雲不同,反射星雲是靠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線而發光的,呈藍色。反射星雲的光度較暗弱,較容易觀測到的例子是圍繞著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團(昴星團)的反射星雲,在透明度高及無月的晚上,利用望遠鏡便可看到整個星團是被淡藍色的星雲包裹著的。

3..暗星雲
明亮的彌漫星雲之所以明亮,是因為有一顆或幾顆亮恒星的照耀。如果氣體塵埃星雲附近沒有亮星,則星雲將是黑暗的,即為暗星雲。暗星雲由於它既不發光,也沒有光供它反射,但是將吸收和散射來自它後面的光線,因此可以在恒星密集的銀河中以及明亮的彌漫星雲的襯托下發現。和亮星雲沒有本質差別。著名的幾個暗星雲如南天的煤袋星雲和北天獵戶座裏的馬頭星雲(B33)。馬頭星雲更被業餘的天文同好視為目視深空天體觀測之終極。

4..超新星遺跡
超新星遺跡也是一類與彌漫星雲性質完全不同的星雲,它們是超新星爆發後拋出的氣體形成的。與行星狀星雲一樣,這類星雲的體積也在膨脹之中,最後也趨於消散。
最有名超新星遺跡是金星座中的蟹狀星雲。它是由一顆在1054年爆發的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留下的遺跡。在這個星雲中央已發現有一顆中子星,但因為中子星體積非常小,用光學望遠鏡不能看到。它是因為它有脈衝式的無線電波輻射而發現的,並在理論上確定為中子星。

5.彌漫星雲
彌漫星雲正如它的名稱一樣,沒有明顯的邊界,常常呈現為不規則的形狀,猶如天空中的雲彩,但是它們一般都得使用望遠鏡才能觀測到,很多只有用天體照相機作長時間曝光才能顯示出它們的美貌。它們的直徑在幾十光年左右,密度平均為每立方釐米10-100個原子(事實上這比實驗室裏得到的真空要低得多)。它們主要分佈在銀道面(HOTKEY)附近。比較著名的彌漫星雲有獵戶座大星雲、馬頭星雲等。彌漫星雲是星際介質集中在一顆或幾顆亮星周圍而造成的亮星雲,這些亮星都是形成不久的年青恒星。

6.行星狀星雲
行星狀星雲呈圓形、扁圓形或環形,有些與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但和行星沒有任何聯繫。不是所有行星狀星雲都是呈圓面的,有些行星狀星雲的形狀十分獨特,如位於狐狸座的M27啞鈴星雲及英仙座中M76小啞鈴星雲等。
2008-06-24 4:06 am

概論




 
雲狀天體


 

星球組成


河外星系



銀河中


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



疏散星團(open cluster)



雲氣組成


星雲(nebula)


1784年法國人梅西爾(Charles Messier) →梅西爾目錄
1888年丹麥人戴爾(Dreyer) →NGC目錄(7840個)
新近發現的星雲星團星系 →IC目錄(Index Catalogues)
◎星雲(nebula)
銀河系內太陽系外一切非恆星狀的氣體塵埃雲。





 
 

按型態

 


瀰漫星雲

(diffuse or emission nebula)


 

按發光
性質

 


發現星雲

(emission nebula)



行星狀星雲

(planetary nebula)


反射星雲

(reflection nebula)



超新星剩餘物質

(supernova remnant)


暗星雲

(dark nebula|)

1.按型態而分: 
<i>瀰漫星雲(diffuse or emission nebula)

廣闊稀薄而無定型的星雲
Ex.人馬座三裂星雲M20、獵戶座大星雲M42

<ii>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

小質量星球生命接近尾聲時,大量氣體向四面八方擴散,氣體受到中
央星光的激發而發出光茫。

Ex.天琴座M57
<iii>超新星剩餘物質(supernova remnant)
大質量星球在超新星爆發時,向外拋出大量物質,並不斷擴散。
Ex.金牛座蟹狀星雲M1
2. 按發光性質而分:
<i>發射星雲(emission nebula)


氣體受星球放出的UV光照射,被激發而發出光芒。


反射星雲(reflecting nebula)


星際物質散射附近星球的光。
Ex.包圍在金牛座昴宿星團M45附近的藍白色星雲

<iii>暗星雲(dark nebula)


屬於低溫星際氣團,由微塵和低溫氣體構成。由其微塵含量較多氣體密度較大,其後方之星光被遮蔽。
Ex.獵戶座馬頭星雲、蛇夫座S狀暗星雲

http://my.nthu.edu.tw/~res9202/astrocamp/1998/1998camp/cloud/
星雲是怎樣形成的
參考: 天之心
2008-06-24 4:00 am
在天文書籍裏的星雲照片多是藍色和紅色的。但是﹐星雲本身是不會發光的氣體和微塵﹐何以我們會看見它們「發光」呢? 以下就三種星雲發光的方式來做分類。



簡單來說,可分為三類: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黑星雲。



暗黑星雲





這是一種真的不會發光的星雲。暗黑星雲其實是星際塵埃(Interstellar dust) ,組成大多為濃密低溫(10~30K)的分子雲﹐它們與其他星雲的分別﹐是它們的成份主要為塵埃。這些塵埃的吸光能力很強﹐它們把星光吸收﹐而且不會像星際氣體(Interstellar gas)般把星光再釋放出來。



著名的幾個暗黑星雲如南天的煤袋星雲和北天獵戶座裏的馬頭星雲(B33),及巨蛇座鷹狀星雲



發射星雲(Emission Nebula)





  發射星雲是受到附近熾熱光量的恆星激發而發光的,由於在星雲附近的恆星溫度極高﹐或因有恆星處於星雲內﹐與星雲中的氣體距離極近﹐這些恆星所發出的能量(紫外線)會電離星雲內的氫氣(Hii regions)(詳細原理請按此),被電離的粒子透過放射紅光來釋放過多的能量,而星雲也就放出紅光,形成紅色星雲。在天空中有很多為人熟悉的發射星雲,如人馬座的礁湖星雲Lagoon Nebula, M8以及M42獵戶座大星雲



反射星雲(Reflection Nebula)



(哈伯望遠鏡拍攝獵戶座反射星雲-NGC 1999 )





反射星雲與呈紅色的發射星雲不同,反射星雲是靠反射附近恆星的光線而發光的。有些星雲在恆星附近﹐星雲中的氣體將星光散射﹐由於藍光的散射率較高﹐我們看到的光主要就是藍色,於是星雲就呈現藍色了。這些透過散射星光而「發光」的星雲原理雖是散射﹐但一般都稱為反射星雲。如南冕座的Corona Australis Nebula, NGC 6726,以及金牛座M45七姊妹星團
參考: 天之靈kaka


收錄日期: 2021-04-13 19:20: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3000051KK023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