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諸葛亮~~急 20點

2008-06-24 1:08 am
諸葛亮的性格是怎樣的?

舉出一件事來表現諸葛亮的性格
更新1:

引錄諸葛亮的幾句說話來表現其性格

回答 (4)

2008-06-24 1:21 am
✔ 最佳答案
諸葛亮小心謹慎,足智多謀,在草船借箭。諸葛亮說:‘司馬懿知道我小心謹慎’這是諸葛亮在空城計後說的一小節話。
參考: 三國演義
2008-06-24 3:40 am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生長在政局動蕩、軍閥混戰的東漢末年,自幼失去父母,由叔父撫養成人。十餘歲時,隨叔父南遷豫章,不久前往襄陽。叔父病逝後,隱居襄陽附近的隆中,躬耕壟畝,自比管仲、樂毅,人稱“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跨有荊、益,聯吳抗曹的策略,幫助劉備取得荊、益,與魏、吳三分天下。 劉備稱帝於成都,建立蜀漢政權,以諸葛亮爲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修整法度,平定南中,北伐曹魏,以興復漢室爲己任。第五次北伐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郿縣西南)。諸葛亮忠貞不渝、爲政清廉、公正不阿、鞠躬盡瘁,其道德風範和光輝業績一直爲後人所景仰和傳頌。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智者的典範,其謀略的深邃處,每每體現儒者的氣韻,展現王道的風範。
  作為一介布衣,他怡然度日,靜觀世變,無有奢求。
  一旦出山為相,即克盡己職,義無反顧,鞠躬盡瘁。
  偉人的可敬處,不僅在於其功業能否影響久遠,或更在於其人格、風範能否燭照後世。諸葛亮的可敬處,在其文章,是華采風靡、情深義重,讀後令人動容;在其武功,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教人心生嚮往;在其智謀,是妙算神機,天衣無縫,使人拍案叫絕。



--------------------------------------------------------------------------------




  「空城計」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在「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治軍 策略中,諸葛亮全然領會,運用起來不但揮洒自如,而且妙到毫巔。請觀「空城計」動畫, 看諸葛亮如何不失一兵一卒,在千鈞一髮的危難之際智退已兵臨城下、氣焰滔天的「司馬懿」 大軍,贏得後世的交口稱讚。



  智謀以外,諸葛亮亦有其文采風流的一面,他的「<出師表>」 是千古絕唱,前人謂讀之而不哭者,是為不忠。今天我們當然不必痛哭流涕,但也並不因為我們不哭,便表示<出師表>不再精采。傳世名篇自有其不可磨滅處,有空可以細讀一下,認識由中國人所寫下這篇名垂宇宙的文章。


   三國時代的史事,歷千百年仍為今人所津津樂道,成為街談巷說的話題。在今日的四川及湖北兩省,仍有不少與諸葛亮相關的歷史古蹟,湖北襄樊的古隆中,有他居住過而劉備曾三顧的茅廬,亦有他曾運兵的古蜀道遺蹟,李白的「<蜀道難>」 看得多了,真正的蜀道如何險要,不妨從圖片中對照。



   諸葛亮精釆的一生中,智謀軼事多不勝數,要選令人印象難忘的,「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可說是代表作,「三氣周瑜」使「周瑜」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歎,「七擒孟獲」叫孟獲五體投地,輸得心悅誠服。令敵人亦心生讚歎的對手,歷史上不多,諸葛亮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武雙全以外,諸葛亮亦是發明家,「木牛流馬」便是他的發明,在兵凶戰危、軍情吃緊的戰爭歲月中,「木牛流馬」助蜀兵在艱險的蜀道上迅速行軍,有利糧食調動;「連弩」改進了弩的技術,增強抗敵能力。這些發明在中國軍事史上,皆佔一席之地,也進一步反映了諸葛亮其人的過人才藝。
2008-06-24 2:50 am
諸葛亮是中國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集忠、孝、義、謀於一身,可以說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了智慧神的最傑出化身之一。歷代朝野都對諸葛亮有很高的評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有如下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在《三國志》中亦附有陳壽在《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國志註》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談論諸葛亮的功績。
2008-06-24 1:18 am
諸葛亮(181年-234年八月),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因其早年外號,也稱“卧龍”或“伏龍”。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諸葛亮與其弟諸葛均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來朝廷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務農。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門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於是諸葛亮便步上仕途。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28歲(208年)時提出的《隆中對》成為之後數十年間劉備和蜀漢勢力的基本國策。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6]」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自薦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

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7]」,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8]」孫權反問諸葛亮為何劉備不投降,諸葛亮便抬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也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部下暗殺,再領司隸校尉。


收錄日期: 2021-04-29 20:15: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3000051KK0176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